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2019-03-04 10:36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业型职称硕士

(1.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2013级预防本科生,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导师是研究生进入学术殿堂的敲门砖、引路人[1],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2]。导师是研究生的直接指导者,导师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研究生指导的需要,对培养高质量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导师队伍[3]。为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课题对某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现状进行了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医学院校(含直属附属医院)共104名(男74名,女30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人员(排除校外导师)。

1.2 研究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根据硕士研究生导师申请表和学校下发的取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名单,收集整理出各导师年龄、最高学历、职称、学缘等情况(收集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

2 结果

2.1 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年龄结构 导师队伍年龄以45~54岁年龄段的人数居多,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47.24±5.37)岁。专业型硕导与学术型硕导的年龄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5),见表1。

表1 导师队伍年龄结构

注: a表示与学术型硕导比较,χ2=4.785,P=0.091

2.2 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学历结构 导师队伍的最高学历为博士研究生,最低学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导师人数占64.42%。专业型硕导与学术型硕导的学历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1,P<0.01),学术型硕导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高于专业型硕导,见表2。

表2 导师队伍学历结构

注:b表示与学术型硕导比较,χ2=12.411,P=0.002

2.3 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职称结构 导师的职称级别均为副高及以上,正高职称级别的导师占3/4。专业型硕导与学术型硕导的职称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8,P>0.05),见表3。

表3 导师队伍职称结构

注:c表示与学术型硕导比较,χ2=0.358,P=0.549

2.4 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学缘结构 总体而言,超过3/4的导师最高学历为非本校毕业。但专业型硕导与学术型硕导的学缘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2,P<0.001),学术型硕导中毕业于校外其他高校者所占比例较高,而专业型硕导中本校毕业者所占比例较高,见表4。

表4 导师队伍学缘结构

注:d表示与学术型硕导比较,χ2=13.052,P<0.001

3 讨论

由表1可知,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年龄集中于45~54岁的年龄段,提示学校导师队伍年龄正处于以中年为主的状态,对研究生教育有利。因为中青年学者作为高等教育学导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以及未来的主力军,是导师梯队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新生力量[4],与老教师相比他们思想活跃,崇尚民主与自由,追求个性与多元化,但自身的育人经验相对不足[5],年轻导师即使拥有很高的学历和丰富的学习经历,但相比年长的导师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与社会、企业单位等接触少,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要求,特别是缺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6]。年轻导师人数在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占比应在适当的范围内,人数太多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导师队伍的人才储备和长远发展。年长导师拥有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对指导研究生的学业及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导师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应为老中青结合且以中年为主,学校导师队伍年龄结构正处于这种状态,较为合理,以45~54岁年龄段的导师为主要力量,发展潜力大,进步空间广,利于研究生教育的长远发展。

由表2可知,导师队伍学历结构整体偏低,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导师占64.42%,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导师人数仅占19.23%。学术型硕导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高于专业型硕导,而专业型硕导本科学历所占比例远高于学术型硕导。这可能与学校导师的遴选制度有关,学校规定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可以当选学术型硕导,但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对专业型硕导的学历的规定中则没有必须是硕士学位以上的要求。

由表3可知,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职称级别均为副高及以上,其中职称为正高级别的导师占了3/4,导师职称水平总体很高。导师职称的高低能够间接反映导师的学术造诣、知识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选拔具有高职称的人员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能够有力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进步。

由表4可知,最高学历毕业于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占了21.16%,绝大多数导师的最高学历是毕业于校外大学。但专业型硕导与学术型硕导的学缘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术型硕导中毕业于校外其他高校者所占比例较高,而专业型硕导为本校毕业者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学术型导师的入选条件中对学历的要求比较高,在2017年以前研究生学历人才只能从校外引进,本校无法培养,而专业型硕导全部集中在附属医院,而附属医院是某医学院校一些优秀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

4 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可知,该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年龄、职称结构较为理想,但在优化专业型导师队伍学历、学缘结构,提高导师队伍中博士人员比例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为促进某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提高教师博士学位比例、海外研修进修比例,着力形成梯队合理、结构优化、后劲较足的师资队伍[7]。制定严格导师遴选制度,建立导师资格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导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促进导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发展[8-10]。

猜你喜欢
专业型职称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