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获益感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2019-03-04 19:12潘永良陈海勤侍成栋
关键词:信效度条目维度

靳 帅, 潘永良, 陈海勤, 侍成栋, 严 璐

(1.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 湖州,313000;2.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20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逐渐兴起,研究者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在导致消极结果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个人、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效应—疾病获益感。癌症患者[1]、多发硬化症患者[2]及其照顾者[3]、慢性心衰照顾者[4]等人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获益感,且疾病获益感对患者和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3]。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多种疾病获益感评估工具,各评估工具的适用人群、评分标准等有所不同,准确选择疾病获益感评估工具,是探索疾病获益感影响因素和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前提。因此,本文就疾病获益感的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中评估工具的选择和本土化评估工具的研制提供参考。

1 疾病获益感的概念

疾病获益感于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又称益处发现、发现意义等。1983年,Taylor[1]提出应对威胁事件的认知适应理论是疾病获益感的重要理论依据,该理论包括3个主题:在事件体验中寻求积极意义、尝试重新获得对负性事件和生活的掌控感、通过提高自我评价来重建自尊。Taylor提出运用认知适应方式来处理所遇到的一些具有威胁性的事件,这形成了疾病获益感概念的早期雏形。Tennen等[5]根据Taylor的认知适应理论,将疾病获益感定义为个体从负性生活事件中发现个人、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益处的一种认知适应过程。Helgeson等[6]将疾病获益感定义为由于负性事件导致的积极影响,认为疾病获益感既是短期内个体对负性事件的认识,又是长期过程中一种独立的适应结果,可以作为一种测量个体积极成长的指标。

2 疾病获益感普适性评估工具

2.1 疾病获益感量表(BFS)

BFS是疾病获益感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估工具,共有3个版本,最初的版本是Antoni等[7]于2001年编制。该量表共17个条目,1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的方法,总分为各条目分数之和,总分越高表示研究对象感受到的益处越多。Antoni将此量表应用于100例乳腺癌患者,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95。随着研究的发展,该量表的应用领域从乳腺癌患者推广到其他人群,Mavandadi等[8]将BFS用于帕金森症患者及其配偶疾病获益感的测定,得出疾病获益感水平与婚姻质量呈正相关;Lum等[4]将BFS用于慢性心衰照顾者,得出心衰患者和照顾者的关系质量水平越高,照顾者疾病获益感水平越高。该量表被我国学者汉化为3个版本,2014年王渝萍[9]将其汉化为5个维度17个条目的中文版疾病获益感量表,并在605例确诊时间大于6周的乳腺癌患者中做信效度测评,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7~0.96,重测信度系数为0.85,结构效度与效标效度良好,可用于中国乳腺癌患者疾病获益感的测评。2015年吴臣等[10]将其汉化为中文版乳腺癌患者感知益处评估量表,保留了15个条目,信效度良好,用于女性乳腺癌患者患癌后积极体验的评估;2016年徐林燕[11]将其汉化并在87例癌症患儿父母中检验信效度,得出其汉化的中文版疾病获益感量表为单维度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3,信效度良好。

2004年Tomich等[12]将BFS发展为20个条目版本,1个维度,用于诊断时间大于4个月的乳腺癌患者,采用Likert 5级评分的方法,Cronbach'sα系数为0.95。2014年,国内胡晔[13]将此量表汉化为中文版,并在293例诊断时间大于3个月的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和修订,最终保留19个条目,Cronbach'sα系数为0.911,重测信度系数为0.812,信效度良好。

2008年Weaver等[14]将BFS修订为22个条目版本,6个维度,应用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0.96。2015年刘谆谆等[15]将其汉化为22个条目6个维度的中文版疾病获益感量表,并将此量表在200例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信效度测评,测得Cronbach'sα为0.95,Guttman's分半信度为0.89,重测信度系数0.93,信效度良好。艾建赛[16]通过更改此量表的指导语,将其应用于280例慢性心衰照顾者,得出慢性心衰照顾者疾病获益感处于一般水平,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等。2018年边静等[17]对BFS-C中不符合我国语言表达习惯、易产生歧义的条目进行修订,形成了22个条目包含5个维度的中文版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并在420例住院的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中检验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 0.933,重测信度系数为0.884,信效度良好。

2.2 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

1996年,Tedeschi等[18]针对创伤人群编制此量表,共 21个条目,5个维度,用于评估个体对经历创伤生活后积极变化的感知。釆用Likert 6级评分的方法,Cronbach'sα系数为0.90。Bitsch等[19]因该量表的条目“我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和“我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更真诚的交流”缺乏表面效度而对该量表的效度提出质疑。此外,有学者认为疾病获益感和创伤后成长不同,Boot等[20]认为创伤后成长的产生需要反刍、认知重建等过程,强调体验到的积极变化,而疾病获益感可以在疾病确诊后产生,其更强调益处的获得。Lechner等[21]将其应用于83名癌症患者疾病获益感研究,得出Ⅱ期癌症患者的疾病获益感评分明显高于Ⅳ期或Ⅰ期癌症患者。国内学者汪际等[22]将PTGI汉化后在200例意外创伤后人群中进行信效度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74。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将其应用于疾病获益感水平的测量。

2.3 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

2004年,Tarlow等[23]编制了该量表,用来测量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积极感受,共9个条目,2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有研究[24]把该量表应用于89例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纵向研究,结果表明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水平在患者确诊后四个月内保持稳定状态。2007年,张睿等[25]将PAC翻译引进国内,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积极感受的测量,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Cronbach'sα系数为0.90,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该量表缺乏相应的测量维度,无法测量照顾者照顾过程中感知满意度这一方面的积极感受[26],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将其应用于疾病获益感水平的测量。

2.4 普通人群获益感量表(GBF)

2014年Cassidy等[27]编制该量表,将其用于评估普通人群经历生活压力时引发的获益感,应用领域不包括慢性疾病、残疾、和严重创伤人群。量表共有28个条目、6个维度,包括接受度、家庭关系、共情、人际关系、个人成长、重置优先次序。Cassidy等将其在855名学生中进行信效度检验,得出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6~0.86。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引进此量表。

3 疾病获益感特异性评估工具

3.1 儿童疾病获益感量表(BFSC)

Phipps等[28]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用于测评癌症患儿的疾病获益感水平,现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该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Cronbach'sα系数为0.834。Bender[29]将该量表用于确诊超过1年的7~17岁白血病儿童,结果显示98.4%的患儿在与癌症抗争中至少获得一项益处。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引进此量表。

3.2 儿童疾病获益感/负担量表(BBSC)

2009年,Currier等[30]在BFSC的基础上修订形成BBSC,该量表可以同时测量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水平和负担感水平,比BFSC更全面地反映患儿心理健康状况。共20条目,2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2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2、0.804。Maurice-Stam等[31]将该量表用于77例癌症患儿,结果显示患儿的疾病获益感水平得分是疾病负担的两倍。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引进本量表。

3.3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疾病获益感量表(BFiMSS)

该量表是由Pakenham等[2]编制,用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疾病获益感水平的测量。量表共43个条目,7个维度,采用Likert 3 级评分法,1~3分依次代表“一点也不”到“很多”,Cronbach'sα系数为0.95。Pakenham研究发现多发硬化症患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宗教信仰、年龄等。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引进此量表。

3.4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照顾者获益感量表(BFiMSCare Scale)

2005年,Pakenham等[3]采用量性结合质性研究设计,对多发硬化症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进行测量时发现20%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主题在现有量表中没有得到体现。在此研究基础上,Pakenham等[32]编制了用于测量多发硬化症照顾者疾病获益感水平的BFiMSCare Scale,共25个条目,6个维度,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Pakenham将其在267例多发硬化症照顾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92。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引进此量表。

3.5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父母获益感量表(BFS-PCAS)

BFS-PCAS于2009年由Samios等[33]研制,在220例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的父母中进行信效度测量。该量表共40个条目,6个维度,分别为新的可能性、感激、性格上的成长、孩子的积极影响、精神成长和更加理解。量表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5,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3~0.93。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引进本量表。

3.6 发育障碍患儿父母获益感量表(BFS-DDP)

该量表由Yamane[34]于2014年编制,包括18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为人际关系的深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价值观的转变、自我的增强,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0.89。Yamane通过对265例发育障碍儿童的母亲研究,发现疾病获益感水平与乐观显著相关,且疾病获益感有压力缓冲的作用。目前我国尚无学者引进此量表。

3.7 照顾者获益感问卷

2018年我国梅永霞[35]编制了照顾者获益感问卷,应用于卒中照顾者,共26个条目,包括自我升华、个人成长、家庭成长和健康促进4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的方法,从1分(非常不同意)至5分(非常同意),Cronbach'sα系数为0.845。梅永霞发现脑卒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水平较低,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与患者的感情亲密度、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

3.8 老年慢性病患者益处发现问卷

张蕾[36]于2018年编制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益处发现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没有”到“非常多”依次计为0~4分。共26个条目,6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24,张蕾等研究发现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获益感受患者文化程度、回避应对、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4 小结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疾病获益感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研究对象从患者拓展到照顾者,研究方法逐渐多元化,国内外形成了多种评估疾病获益感的量表。国外评估疾病获益感的量表种类较多,有些量表应用较为成熟,信效度良好,如BFS;而有些量表的效度、适应性等尚待进一步验证,如PTGI。目前国内对疾病获益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学者所用疾病获益感评估量表多为汉化引进国外量表,仍缺乏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医疗环境的本土化量表,而且国内学者对疾病获益感的研究对象也较局限,多聚焦于癌症患者。合适的评价工具是准确测量疾病获益感的前提,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尝试拓展研究人群、丰富研究方法和开发本土化的疾病获益感测评工具,从而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和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水平,探究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制定提高疾病获益感的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信效度条目维度
叙事安全教育材料的初步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大学生阅读动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沉思反应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新国标评审期间患者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