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说比较法教学举例

2019-03-04 09:31刘长科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比较高中小说

摘要:运用比较法教学高中小说,就是引导学生将高中语文课本内的小说与或相同题材、或相似情节、或同类主题、或同一作家、或同一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开拓视野,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习惯,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深度阅读、触类旁通、把握规律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小说;比较;教学

比较的目的就在于对彼此相关联的东西进行分析,以明确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其本质上的联系与区别。在高中小说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来分析不同作品在题材、主题、情节、手法、风格上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触类旁通、把握规律的能力。

一、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教学

小说的题材指的是小说内容所反映的生活领域或取材范围。不同时期不同评论家对小说题材的分类不尽相同。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分别属于爱情小说、乡村小说和传奇小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分别属于历史小说、都市小说和乡村小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题材相同的小说进行对照阅读,可以让学生对某一类题材的小说所选取的写作视角、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状态等方面的认识更深刻、更到位。例如,《边城》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小说里所展现的是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风。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情同手足,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的画卷。沈从文的另一篇短篇小说《萧萧》也是表现湘西民风的纯朴,虽然也谴责了旧中国农村童养媳制度的野蛮与愚昧,但从小说的结局来看,却也展示了“不悖人性”、顺应自然的人性美的一面。教师在完成《边城》教学后,如果将《萧萧》也一起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对《边城》和《萧萧》的对比阅读中分析湘西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比较翠翠与萧萧这两个人物的人生境遇和性格特征,分析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基本特征,则达到了教一篇小说认识一类作品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二、相似情节作品的比较教学

小说阅读教学要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因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小说的主题等,都是通过或简单或复杂、或直白或迂回、或顺乎自然或波澜起伏的情节来展现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时,将同一部小说中相似的场面、不同小说中相似的情节一同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别相似的场面、相似的情节对刻画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的作用,则将使小说阅读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贾宝玉摔玉的情节,原因是贾宝玉看到家里的姐妹都没有跟他一样的“通灵宝玉”,本来心里就有不平之气,而此时又得知林黛玉也没有这样的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身上宝玉,狠命往地上摔,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这个情节由宝黛初次见面时,两人都感到似曾相识而引伸出来的,小说设置这样的情节,目的是用于表现宝黛之间的特殊关系,契合小说以宝黛爱情为线索的特征,展现了贾宝玉叛逆的性格特征。《红楼梦》里还有一个地方也是写贾宝玉摔玉,那就是小说的第二十九回。这两处摔玉事件描写都是由林黛玉引起的,都表现了寶黛间特殊的情感和特殊的关系,二者不同的是,前面“林黛玉进贾府”主要表现宝黛间天地姻缘,而第二十九回宝玉的摔玉则是由“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之间的矛盾引发的,是林黛玉用“金玉良缘”之类的话来刺激宝玉,宝玉想黛玉都不理解自己,原先的烦恼生发出莫名的怨气,就摔宝玉砸宝玉,闹得林黛玉又哭又呕吐,惊动了贾母。此处从人物的语言、心理、情态等多方面展现出宝黛间的情深意切。因此,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摔玉情节时,教师可以将第二十九回的摔玉情节一同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比较两个类似情节表现手法和内容作用的异同。

三、同类主题作品的比较教学

小说的主题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是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小说主题要能突出的展现作者的写作环境和写作用意,对于分析小说有很大的帮助。”因而小说教学自然就少不了对作品主题的分析。有些小说的主题是复杂的,有些小说的主题因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使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能够将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教学,则有助于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把握。《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小人物形象。别里科夫胆小怕事,将自己装在套子里,还要将全城的人也装进套子里。小说形象地展现了沙俄专制时代对人性的压制与禁锢。在契诃夫的作品中,同样表现沙皇俄国专制制度下小人物命运的小说还有很多,比如《小公务员之死》就是一篇反映沙皇俄国专制下人物性格扭曲变态的作品。《小公务员之死》一文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剧院里看戏时,不小心冲着一位将军的后背打了一个喷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三番五次向那位将军道歉,最后惹恼了将军,将军便对他呵斥,在遭到了将军的呵斥后,他竟然一命呜呼了。这样的人物命运与别里科夫的命运是何等相似。如果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两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特征、人物命运、塑造人物的手法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异同,则对其理解小说主题十分有益。

四、同一作家作品的比较教学

许多作家其一生会创作出一系列同主题、同题材的作品。如果选取将其系列作品进行整体阅读,则有助于学生对作家的创作思想、作品特征、社会意义形成系统的认知。比如鲁迅先生的《祝福》,是一篇反映封建礼教吃人、国民愚昧麻木的作品。鲁迅反映封建礼教吃人、国民愚昧麻木主题的作品还有很多,如《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风波》《明天》《故乡》等。可以说,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都是具有反封建印痕的同一系列小说。在教学《祝福》过程中,教师必然会分析是谁杀死了祥林嫂这一问题,最终的答案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如果把《祝福》与《孔乙己》《故乡》《风波》《明天》结合起来读,比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分析决定人物命运的根源问题,则会发现其中的共同点——都与封建社会的思想禁锢有关:孔乙己是穷死的吗?是因窃书被人打死的吗?不是的。孔乙己之死还是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在作祟。闰土的贫穷困顿固然是殖民帝国的经济侵略造成的,但与闰土自身将命运寄托在神灵庇佑上不无关系。七斤被剪了头发,就要掉脑袋,什么“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是谁定的规矩?是封建皇权至上思想定的束缚。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同一系列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点,加深其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认知。

五、同一风格作品的比较教学

同一个作家,在某一个时期里,会创作出同一风格的系列作品。不同的作家,也会创作出相同或相似风格的作品。如山西的山药蛋派作家,其代表作品有《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其风格基本相同。又如高中语文必修3节选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塑造了桑地亚哥这一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在美国还有一篇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相类似的小说,那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于1907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的淘金者在荒原上陷入困境——脚腕扭伤,伙伴抛弃了他,难以忍受的饥饿、迷路,遇到病狼,最后在人与狼战斗中获得胜利——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桑地亚哥打到马林鱼后,与群鲨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虽然最终只拖了一具鱼骨架回到家,但他那“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勇气和毅力,永远激励着广大读者。《热爱生命》中那无比坚强,永不向命运低头的淘金者,与桑地亚哥的形象是何等相似。将这两篇小说放在一起读,可以让我们对桑地亚哥的精神理解得更加透彻。这就是将同一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教学的好处。

小说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是一种很有意义、很实用的教学法。在比较中拓展阅读面,在比较中加深对小说艺术效果的感受和认识,在比较中感受不同小说的优劣,在比较中提升鉴赏能力,在比较中获得人生的感悟,这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刘长科(1969—),男,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教改。

猜你喜欢
比较高中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