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探析

2019-03-05 04:38刘又嘉
关键词:胡耀邦广大青年共产主义

杨 杰,刘又嘉

1. 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梅州514015;2.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在我党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工作领导人,胡耀邦当属其中杰出的一位。胡耀邦同志自20世纪50年代起,主持团中央工作十余年,先后担任过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是担任青年工作岗位时间最长的领导人。胡耀邦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青年教育思想,在引领青年自觉奉献,努力工作、发挥青年先锋队作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主持团中央工作10多年时间里,他忠实执行党中央指示,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富有青年特色的活动,团结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在新时代认真总结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指导当前青年教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价值。

一、以共产主义精神武装青年,提高青年的共产主义觉悟为首要任务

胡耀邦高度重视青年的道德教育,多次强调按照党的要求,“把提高青年的共产主义觉悟当作是教育青年的首要任务”[2]19。 1952年8月刚到团中央任职不久,胡耀邦就强调“青年团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3],并首先从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入手,通过《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加强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报道工作,如邱少云、黄继光、雷锋、向秀丽、郝建秀等,开展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确立青年人的共产主义信仰,极大地鼓舞了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树立正面典型的同时,还痛斥反面人物,引导青年从中吸取教训,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袭,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积极主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胡耀邦认为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持续地教育我国青年群体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勤恳劳动,已经提高了广大青年群体的共产主义觉悟,营造了共产主义的良好道德风气,“‘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祖国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2]19,成为广大青年群体工作的号角和源动力。同时,他也清醒地看到当时青年的整体精神风貌并非完美无缺,他分析了青年道德教育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仍在侵蚀着我们的青年,建设社会主义还需要做艰苦的斗争,因此必须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来武装青年,提升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关于如何切实做到用共产主义武装全体青年,提高青年工作的积极性,胡耀邦强调:“学马列、信马列、用马列”,并指出青年中学习马列主义过程出现的一些必须予以正视的不利情况,如“心不定、不太信、不能用”“学不进、也不信、胡乱用”[2]47,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其原因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的不了解、不相信,在日常生活中生搬硬套。因此,他告诫广大青年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深信“马列主义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它能够正确地分析形势、观察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2]47并经常告诫广大青年要健康成长,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把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同现实的工作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地干实事。

二、帮助青年学习文化和专业技能,提升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是青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强调把加强青年道德教育作为青年教育的首要任务的同时,胡耀邦多次强调我国青年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习。青年作为将来建设共产主义的主要力量,必须要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本领。他强调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2]620,并要求青年的政治、文化学习必须努力做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十分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多次要求共青团把抓好青年的学习作为特别突出的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育广大青年群众努力学习各种技能,使他们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坚强的意志性格和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现代的文化、技术、科学知识的水平。”[2]21此外,胡耀邦同志还告诫团员青年如果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当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必须明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光靠满腔热情,更需要青年群体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胡耀邦在主政青年团中央时期,强调现在这一代青年是将来建设共产主义的中坚力量,要求各条战线上的青年团组织应积极帮助青年学习专业技能,并明确提出各条战线上青年的学习任务。在工业战线上,要组织青年工人学习文化,掌握技术,使他们尽快地成长为熟练的工人,“应当用极大的努力关心广大青年工人在技术上迅速地成长”,“把我国青年工人培养成为有技术、有文化、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一代”[2]25;在农业战线上,努力引导广大农民青年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积极向农业劳动模范学习,并在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从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团员和青年参加民校、识字组,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开展适合农村情况的文化娱乐活动”[2]9;在学校中,团组织要教育青年“努力学好功课”,“在学习中提倡发展同学们自己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风气”,并要求在不影响日常学习情况下,组织青年学生“自愿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和校内有关公共福利的工作”[2]10,从而培养青年学生联系服务群众和为公共事务劳动的品质;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青年团组织,要“教育团员团结所有的青年工作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2]11,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努力提高各方面技能水平,从而不断地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国防战线上的青年战士要“努力学习军事技术,提高文化”[2]13,为保卫伟大的祖国而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奋斗。

三、注重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来提高青年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胡耀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奋斗过程,虽然经过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仍然在侵蚀着我们的青年,为更大范围地团结青年,促进青年努力工作,“必须善于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发扬青年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20,并强调说服教育是对青年群体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针,必须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方针,并进一步指出在实际中有些同志并没有完全贯彻,甚至在对青年开展教育工作中出现背离这个方针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把根本不违反集体利益的个人兴趣和个人爱好也加以排斥,”[2]20错误地把青年群体如朝气蓬勃、思想活泼等许多优点,都予以否定。另一方面是教育工作方法过于简单或过急,如在对待一些相对落后的青年的问题上,“我们的同志总是希望他们在一个早上就能赶上先进”[2]20,造成过多干涉广大青年群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现象。胡耀邦指出这些同志这样做的目的,出发点是希望青年群众能够迅速地成长为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分子,但这种做法反而束缚了青年工作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胡耀邦强调要关心青年,对青年不是卡,更不是压,要注意引导,以理服人,他指出要将青年的纪律性和创造性紧密结合,在充分坚持集体主义的基础上,努力培养青年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充分地发挥青年的爱好、特长和主动精神。”[2]21

怎样贯彻说服教育的根本方针?胡耀邦强调要多下基层,并提出“五同工作法”:与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要求团干部主动接近青年,与青年交朋友,做工作时要有声有色、多种多样。此外,胡耀邦认为只有广泛树立起榜样人物,才能起到教育青年努力工作的实效作用。为此,共青团中央在五六十年代表彰了一大批青年积极分子,并且注重榜样示范和先进典型引导的方法,扩大榜样人物的影响力。如永远“走在时间前面”的汪崇伦、青年突击队队长张百发、“青年鲁班”李瑞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 “增产节约标兵”马恒昌、革新钻头的倪志福、技术革新能手王林鹤等[4],通过表彰先进和大力宣传报道先进事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共产主义精神。

四、以开展有利于发挥青年工作积极性的社会主义建设活动为青年教育的主要途径

胡耀邦同志认为只搞宣传教育不行,必须要开展有生气有影响力、适应广大青年要求的活动才能调动青年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发挥青年的才干,在活动中青年也更容易受到教育,增长技能。因此,胡耀邦高度重视在实践活动中教育青年,注重在开展活动中加强对青年的教育,要求各级团组织结合青年特点开展有利于发挥青年工作积极性的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建设技能比赛活动。他反复强调要把这些活动作为加强青年群众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阵地。同时,广大青年群体是人民群众中的重要力量,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青年运动在方向上和政策方针上,必须同整个革命运动相一致”[2]18。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团中央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广泛、收效巨大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立足本职岗位创一流成绩”活动,青年监督岗、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活动,青年植树活动,知识青年回乡务农活动,承包青年工程活动,青年志愿垦荒队活动,“为重点建设立功赛”活动,学雷锋活动,共产主义教育活动等[4]。即使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还指导共青团中央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采种支甘”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青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锻炼了青年的工作能力。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胡耀邦敏锐地发现团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出现了活动步调不一致的情况,而且有时提出的要求过于急切,任务层层加码,过分强调青年的先锋作用,甚至把任务“‘包下来’,这使得一部分青年过分劳累”[2]18。 为此,胡耀邦批评了一些同志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正视自己的缺点,要求青年团在开展活动时必须注意到青年自身的特点,如精力旺盛等,还必须知道青年时期是各种矛盾的集聚期,“少年没有发生的问题,他们可能发生,成年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他们还没有解决”[2]18,因此,胡耀邦强调对于青年群体不能采用一般化的方法,而是要创造一些适合青年群体特点的方法,既满足他们的进步需求,又促使青年在工作中增长才干,从而提高青年群体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青年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怎样保证青年教育的效果?胡耀邦最为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他强调团干部一定要了解自己肩负的首要任务“是要带领、团结和教育团员、青年,为四个现代化英勇奋斗。”[2]468为此,胡耀邦要求各级团干部一定要勇敢地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大胆地联系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解决好青年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实行干部考核制,每年都考核团中央委员一次,他指出“我们的目标这么远大,理想这么崇高,对干部检查、考核,我看应该。”[2]473对于年轻干部,胡耀邦要求他们做到“八个大字:有胆有识,为国为民。胆就是为我们党的利益奋不顾身,识就是三个东西:方向、知识、了解情况。”[2]615针对当时八万多名团的专职干部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的情况,虽然工作热情高,态度积极,但由于工作时间不长而锻炼少,缺乏实践经验,容易造成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造成工作中欠全面的考虑,容易出现缺点和错误的情况,胡耀邦要求全体青年干部必须努力“熟悉党的政策,熟悉各方面青年的情况,熟悉同本行有关的科学知识。”[2]22此外,他还从关心和培养青年干部的角度考虑,对共青团的干部作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推行更加严格的督促。后来在他的提议下,1982年共青团“十一大”通过的《团章》,增设了“团的干部”一章,把“政治上要坚强、学习要刻苦、工作要勤奋、作风要扎实、品德要高尚”作为团干部的标准写进团章,这五条要求基本上都是来自他的论述。

六、结语

综上所述,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青年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总结,奠定了我国青年教育工作的基础,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教育工作的理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学习领会并弘扬胡耀邦青年教育思想,对于引导我国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引领青年群体积极投身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勤奋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胡耀邦广大青年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胡耀邦与拆迁户二三事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胡耀邦夜宿我家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