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3-05 09:1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理论

王 萍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新中国成立后,未彻底巩固的新政权面临严峻形势,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持续对华进行打压封锁,国内国民党腐败统治留下的烂摊子,国民党残余及反动势力的勾结,解决当时的历史难题急需知识分子队伍的加入。从旧社会过渡过来的许多党外知识分子是爱国的,但有部分知识分子持漠然态度,对于新政权的维护及发展漠不关心,不少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低,对社会主义不够了解,甚至存在着超政治、超阶级、亲美崇美观点。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新中国建设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或文化建设,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因而对这部分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并积极投身于社会发展建设极其有必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制定了“团结、教育和改造”政策,在教育部的指示下,各地知识分子展开了政治学习,主要通过采用民主、温和方式使知识分子自愿参加革命大学、短期培训班、报告会、讲习所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新民主主义理论。此外,党还采用“包下来”方针,并通过社会实践对知识分子进行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纠偏”教育。

(一)通过社会实践,进行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1、基于土地改革运动,对知识分子进行阶级教育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消灭封建地主阶级、消灭剥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采取的重要举措。自土改运动开始,其进展迅速,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急需吸收知识分子通过培训为土地改革政策宣传者、工作者;另外新政权的巩固需要通过土地改革加强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为人民服务,配合中国共产党完成土地改革。

知识分子大多家庭条件优渥,部分出生于地主家庭,部分并没有受到过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对于地主阶级的剥削只是听闻,并没有深刻的痛楚,对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在潜意识上会存在着“超阶级”的观点,参加土地改革可以使知识分子感受农民的贫苦生活,了解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意识到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及封建土地制度对社会建设发展的危害。钱俊瑞1949年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与土地有联系,他们在土地革命的斗争中是动摇的,但是他们的立场是可以经过教育而改变的,我们必须事先向他们进行土地改革的教育,争取他们积极参加或支持土地改革的工作。”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于知识分子采用了温和、恰当的的方式改造,短短两年,就有数十万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土改中,知识分子在参加土地改革前都要经过一个月多的培训,学习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文件,先掌握了解党关于土改政策,再到群众中开展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对于知识分子参加土改的思想变化也十分的关心,他曾多次指示“不要事先布置,让他们随意去看,不要只让他们看好的,也要让他们看些坏的,这样来教育他们”。在土改过程中,知识分子感受到了群众力量,掌握了解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土改之前,大多知识分子认为农民落后、愚昧、保守,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式,也认识到了农民的勤劳与智慧,许多工作若离开了群众力量,便会束手无策,甚至犯错。参加“诉苦大会”、“斗争大会”,知识分子了解到农民的疾苦,这使知识分子不仅与农民阶级的感情有所加深,而且更加清楚的使他们认识到阶级及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来正确看待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在知识分子的理论学习中,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只有浅层的认识,经过这一土地改革社会实践,他们的阶级观点发生了极大转变,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场阶级斗争,在农村,阶级利益及阶级斗争都不是空洞名词,土地改革工作者在参加土改时第一要务都是先帮农民明确立场,之后在“扎根串联”中,知识分子与农民共同劳作,同吃同住,通过日常生活讲解相关土地改革政策,潜移默化提高农民阶级觉悟。基于土地改革运动,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了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增强了对社会建设发展的意识,进而巩固了建国初期的新政权。

2、基于抗美援朝运动,对知识分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派出了志愿军抗美援朝,“唇亡齿寒”,为了消除此次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恐慌心理,中共中央以“三视”教育为开端,要求“全国人民应对美帝国主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立场,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普遍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许多知识分子曾出国留学,对“美帝国主义”存在亲美、崇美思想,对于这部分人的思想改造实为紧迫,主要任务是使知识分子认清当时美国的丑恶嘴脸,确立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1950年10月,美军扩大入侵范围直侵台湾,我国迅速处理了关于接受外资津贴的学校,收回了教育主权,并深入开展时事宣传教育,要求那些曾留美的知识分子根据自己在美的经历,从事抗美援朝刊物的编写,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批判美国,通过这些现身说法,把知识分子亲美、崇美思想推向思想斗争阶段,此外通过话剧、交流、座谈会、板报、控诉会等各种阐述“美帝国主义”侵略行为事实的形式,激发了知识分子保家卫国精神和对抗美援朝的支持。“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及台湾的入侵,充分暴露了其侵略本质,围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展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一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知识分子消除了亲美、崇美思想,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周恩来曾这样评价它的作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肃清亲美崇美思想,在平时恐怕要几年几十年才能做到。”

(二)通过对电影《武训传》、古典文学《红楼梦研究》及胡适唯心主义的批判,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和讨论在报刊上展开,这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讨论批判运动。很快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电影《武训传》作出了评判,“它歪曲和否定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革命斗争及其道路的历史;这一事实,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这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严重侵蚀了共产党的队伍。”历史的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应当以阶级斗争去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封建统治者。之后各大学、中小学教师举行了关于“武训问题”的座谈会,整个文艺界也以各种形式召开了讨论会。“通过讨论和批判,使人们受到了一次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基本上澄清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本质。”[6]之后,文化领域内批判之风愈来愈烈,1954年开始了对胡适、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通过此次唯心论批判,中共中央也十分重视关于唯物主义的宣传,并要求党内外知识分子要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唯心主义,并在全国范围内对人民群众开展一个长期的思想教育运动。

(三)通过思想改造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950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发表的书面报告指出:必须“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就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发起于北京大学,北大校长马寅初响应党的号召,通过思想改造推动学校改革,并将这份经验向京津地区学校推广。1951年周恩来总理作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使思想改造运动逐步展开。这场思想改造运动要求整个知识界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学习《共同纲领》等重要决策,以求了解中国革命的前途,取得正确的革命观点;开展整风即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以纠正违反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革命利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8]在这一报告中,周恩来总理从立场、态度、为谁服务、思想、知识、民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根本问题,要求知识分子一定要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到工人阶级立场的转变;关于思想上的问题,要改造旧思想、改造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这种旧思想、旧作风。这场思想改造运动是一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运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由于缺少经验,时间短促,出现了批判火候过高,方式简单粗暴,界限偶尔混淆等问题,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其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灌输法和实践锻炼法。从国统区接收过来旧知识分子及曾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了解不够深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存在着“个人自由主义”、“民主个人主义”,这对于未彻底巩固的新政权及社会建设发展无疑是一大阻碍。党对于这部分人进行政策理论宣传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革命大学、培训班等对知识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形成,需要社会实践的锻炼。建国初期毛泽东强调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获取正确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认识水平。如参加土地改革运动知识分子首先学习系列土地改革政策文件,再到群众中参与实践,经历土地改革运动的知识分子们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有了具体深刻的理解。此外抗美援朝战争及思想改造运动使知识分子无论是爱国热情,还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自我批评是一种普遍现象,大致有三种类型:主动检讨法、接受新思想后的反思。随大流的表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是知识分子内部自我教育的基本,1951年周恩来总理在《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中专门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这一报告中,周恩来呼吁知识分子们为了团结与进步,先从自我批评开始,主要从学术、科学、艺术、文学、阶级斗争、唯心主义等方面开展。此外知识分子们也曾遵照毛泽东关于这一方法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建议,产生了积极效果,这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较好的一次。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重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透彻,而且要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还没完全渗入到每个知识分子意识形态之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关于电影《武训传》及胡适唯心主义的看法,通过对这些批判,使知识分子了解学习了如何看待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这同时也丰富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形式。通过参加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通过这些实践更加深入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还包括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知识分子群体爱国热情递增,关心国家发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人民服务,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但仍存在少数知识分子政治信仰不够坚定,社会责任感不强,社会服务意识弱等现象。因此无论何时都有必要加强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又要将学习的相关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

(二)重视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知识分子理想信念教育

无论在那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的加入,“四个全面”、“五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无不需要知识分子来参与其中,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要推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需要推进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党及人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而得来的,党内外要坚持“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知识分子要自我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还要与时俱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坚定政治立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领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正确对待西方外来文化,不盲目崇拜追随,并积极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增强文化自信。

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知识分子的作用不言而喻,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关心知识分子,充分利用好知识分子队伍,使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智慧与力量贡献。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