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切断术治疗深龋露髓乳磨牙的临床分析

2019-03-06 02:47刘思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摘除术牙根牙髓

刘思源

深龋露髓乳磨牙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儿乳磨牙牙髓腔宽大从而造成髓角高而尖,患儿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可对龋齿正常生理解剖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加速龋齿的损害速度及程度,最终导致患儿深龋露髓,影响乳磨牙从牙髓组织中获得充足的营养,致使患儿口腔受到冷热刺激、酸甜刺激以及其他机械性刺激后可出现疼痛反应[1-3]。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行牙髓摘除术与行牙髓切断术的两组患儿单位时间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从而比较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治疗深龋露髓乳磨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2例深龋露髓乳磨牙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所行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31例深龋露髓乳磨牙患儿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为(4.12±0.52)岁。对照组31例深龋露髓乳磨牙患儿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为(4.11±0.51)岁。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均入院后行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患儿深龋近髓部位未出现牙髓变性,符合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诊断标准,征得患儿家属意见后分别行手术治疗,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遗传性牙根疾病患儿。(2)排除对本次临床治疗用药过敏患儿。(3)排除手术治疗依从性低,严重影响手术操作流程患儿。(4)排除合并其他牙髓病、牙尖病患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儿行牙髓摘除术 术前行口腔X线检查观察患儿患牙牙根吸收情况,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患牙牙根吸收均未超过牙根正常长度的一半且根尖周未发现暗影。先使用浓度为4%的阿替卡因对患儿实施局部麻醉,常规隔离手术区域后开髓,清除冠部全部牙髓组织,术中反复多次使用浓度为2.5%的次氯酸钠与生理盐水冲洗患牙,以彻底清除牙根管内残余物质,而后在有效隔湿状态下行根管治疗并向根管内进行充填,最后对患牙近、远、中面进行切削从而使呈平行状,消磨颊舌面,促使邻面与颊舌面圆顿。

1.3.2 实验组患者行牙髓切断术 术前行口腔X线检查直观观察患者患牙病变情况,参考对照组行术前麻醉,去除龋蚀组织、髓室顶,采用挖匙将露髓孔下方2~3 mm的牙髓彻底切除、止血,术中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用生理盐水伴MTA调和物覆盖于牙髓断面,保证其厚度在2~3 mm,最后使用复合树脂对患牙进行修复充填,参考对照组对修复体进行修正。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是否有持续性疼痛、牙周肿胀、瘘管形成、牙尖周和根分叉病变、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例(%)]

(2)术后3个月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4]:患儿未主诉不适症状,牙齿无叩痛、松动现象,牙髓活力正常,牙龈无瘘管、红肿,且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牙周间隙无增宽,根分叉及根尖周组织未发生病变,牙根未见内外吸收现象,恒牙胚上方硬骨板无不连续情况即判定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中任何一项的即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分析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见表1,实验组共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1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

2.2 术后3个月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实验组术后有效例数27例(87.1%),对照组术后有效例数为19例(61.3%),实验组患者术后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有效例数4例(12.9%),对照组术后有效例数为12例(38.7%),实验组患者术后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诊无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5)。

3 讨论

由于儿童乳牙牙体组织矿化程度低,易发生脱矿,加之儿童喜食用甜食、未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龋病,且龋坏程度发展较快,而髓腔宽大又易引发露髓。深龋露髓乳磨牙患儿主要症状为当患儿口腔受到冷热、酸甜以及机械性刺激后深龋露髓乳磨牙可出现疼痛反应,近些年临床研究对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两种手术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牙髓切断术失败率与术后不良感应发生率较高[5-6]。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相比,在断切、去除牙冠内牙髓组织后可保留牙根部少量牙髓,保证了破牙本质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乳牙根理性吸收,促进恒牙的萌出,从而建立起恒牙咬合关系,且牙髓切断术去除了发生病变的冠髓组织,有利于减少术后牙齿肿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牙髓摘除术是将深龋露髓乳磨牙全部牙髓摘除,再行根管治疗,使用根管填充材料对根管进行填充[7-8]。牙髓摘除术对患儿深龋露髓乳磨牙正常生理解剖结构造成的损伤较大,乳牙牙质质地薄弱且矿化程度差,牙髓摘除术可致患儿牙本质进一步降低,在术中受患儿耐受能力的影响,极易造成龋坏组织中细菌与毒素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患儿牙髓腔内,增加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9-11]。杨涛[12]临床研究显示给予牙髓切断术治疗的患儿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3%,高于性牙髓摘除术患儿总有效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牙髓切断术的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1% vs. 61.27%),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行牙髓切断术的实验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由此可见,对于深龋乳磨牙患儿给予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短期均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牙髓切断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

猜你喜欢
摘除术牙根牙髓
牙髓可以再生吗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分析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两种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