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3-06 02:47吴细凤林毅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品管圈神经外科护理人员

吴细凤 林毅辉

神经外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在此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多病情危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所需治疗时间长,花费的医疗费用高,极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不高[1-2]。如何提升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学界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3]。品管圈护理模式以全员参与的方式优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让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体验[4]。本次研究以我院患者为例,通过与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品管圈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7月的102例神经外科患者,所有患者(家属)均由专业人员讲解后,对本次研究有所了解,阅读、签署同意书后参与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3~75岁,平均(52.07±4.13)岁;疾病类型:脑积水13例,脑血管病21例,肿瘤9例,其他8例。试验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25~79岁,平均(51.94±4.22)岁;疾病类型:脑积水14例,脑血管病19例,肿瘤8例,其他10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数据水平相当,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展。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医生及护理人员完全相同,仅护理方法不同。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接待,引导其接受相关诊断,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让患者通过阅读手册自行了解自身疾病。明确诊断后,鼓励患者以乐观心态接受治疗。通过语言沟通了解患者的护理需要,根据患者提出的要求予以针对性护理。严格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管理,叮嘱患者每天按时用药、接受相关治疗。每天早晚两次查房,对于突发情况予以针对性应对处理。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按时返院复查。

1.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品管圈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副主任医师、护士组建品管圈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品管圈护理工作的管理与分工,其他小组成员负责护理工作的开展。(2)确定问题:对神经外科现阶段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本次研究主题“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确定主要问题,本次研究共总结以下问题:①病房环境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②患者及家属有强烈的陪护要求而医院中对陪护数量时间有限制。③部分医疗仪器陈旧、护理人员主动性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健康教育不规范。(3)制定护理目标:①优化病房环境。②人性化陪护管理。③优化设备条件。④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⑤规范健康教育。(4)护理措施:①环境护理:了解患者的环境偏好,如颜色及风格喜好,对环境的要求,根据患者的实际要求更换窗帘、摆件、放置植物,并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为依据调节温湿度。②陪护管理:对患者陪护人员细致讲解限制陪护时间、人员对于保证患者康复效果的必要性,尽量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并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通过强化杀菌、消毒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家属的陪护需求。③优化设备条件:以医院的经济条件为依据,优化设备,为患者及家属配备更换必要的治疗和护理设施。④头脑风暴式培训:以强化培训方式小组成员均清楚品管圈的内容、原则、护理方法,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均能够有效开展品管圈护理工作;并将实际培训与实际护理工作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护理服务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⑤健康教育:不定时开展巡查,了解患者不同阶段的身体状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患者本人、家属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一些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如视频观看、一对一讲解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价:首先,以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为工具从医院环境、设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及质量、健康教育情况、患者的康复情况等指标方面出发,让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做出整体评价,共0~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理想。统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频率,计算发生率,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另一项指标。

护理满意度:询问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情况,共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计算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SPSS 21.0系统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质量评分

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6.95±4.17)分,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2.03±5.24)分,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81,P<0.001)。

2.2 组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中共有14例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意外拔管8例、压疮3例、跌倒2例、坠床1例),发生率为27.45%;试验组中共有3例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意外拔管2例,压疮1例),发生率为5.88%。试验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1,P=0.003<0.05)。

2.3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论

神经外科患者由于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及活动功能障碍,而患者的病情也往往较为危重,因此护理困难较大。改革护理方法,提升护理质量始终是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共同追求[5]。品管圈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6-7]。本次研究设置对照组、试验组,将品管圈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前,常规护理模式仍然是临床当中应用最多的护理方法,也是神经外科患者的基础护理方法,以医院制度要求、医嘱为依据实施护理,应用极为广泛[8]。但是常规护理仅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治疗需要,不能满足患者更多的护理需求,而神经科患者更具有特殊性,护理要求往往更高,因此常规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护理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往往不理想[9]。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经护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为(76.95±4.17)分,有27.45%(14/51)的患者发生了护理不良事件,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为80.39%(41/51)。由此判断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模式有待于改革。

品管圈护理注重基于问题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努力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优化康复[10-11]。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首选建立专业化的品管圈护理团队,然后发挥团队集体智慧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方案,全面考虑患者的实际护理需要,注意通过头脑风暴式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护理服务意识,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优化各个环节提升护理质量。试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达到(92.03±5.24)分,仅有5.88%(3/51)的患者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4.12%(48/51)。试验组在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实品管圈护理模式有助于优化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与李春梅等[12-13]一致,该研究者曾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品管圈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本次研究与其研究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品管圈护理的应用可靠性。

综上,予以神经外科患者品管圈护理模式,可优化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品管圈神经外科护理人员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