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3-07 11:21范鹏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策

摘 要:科学是初中教學中的重点学科,是中考必考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严峻挑战,而实验是科学教学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基于新课改背景改革与创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从而培养出知识与能力齐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策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环节,其教学目的既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结论,还包括对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鉴于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看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演示实验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成为教师有效教学途径之一。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面对初中科学教学活动,部分教师不能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即使科学演示实验都要应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学生缺少对实验现象的真切感受,从而导致实验教学无效。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科学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对实验的直观观察,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实验目的。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客观角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避免对信息技术的过分依赖心理。

(二) 探究实验过于模式化

探究实验过程基本包括六方面,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获取证据、检验评价和合作交流。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关注对探究实验过程的完整性,未能根据教学内容、时间、空间等教学因素的限制合理制定探究实验过程,致使探究实验流于程序化、模式化。因此,在初中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学生主体,开设创新性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实验学习效率。

(三) 分组实验倾向合作化

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完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合作下完成实验。但实际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片面看待分组实验,从而产生分组实验就是有效实验的认知误差,这必然阻碍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初中生是独立完整的个体,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的同时,关注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引导学生成为思维意识独特的人才。

二、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 以生为本,提高学生实验效率

基于新课改的推进与革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更为突出。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自身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结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教学中,笔者提供给学生铜片、铁片、硫酸铜、硝酸银等实验用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的化学性质。笔者观察学生实验过程发现,多数学生将铜片和铁片分别放在硫酸铜和硝酸银溶液中,经过四次实验操作,探究出铁、铜、银金属活动性逐层递弱。但是,其中一组学生只操作两步就证明了同样的实验结论。笔者请该组学生代表作出解释:第一步,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试管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并生成硫酸亚铁,即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第二步,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片置换出了硝酸银中的银,并生成硝酸铜,即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最终可以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笔者根据实验内容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能够创新实验步骤,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在学生交流探索中创新实验内容、简化实验步骤,从而提高学生实验学习效率。

(二) 探索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参与

学习是在学生实际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掌握知识。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索实验,让学生在合作实验中体会动手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牢记实验原理和目的。

例如,“杠杆的分类”是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内容,很多学生由于本节内容较简单往往不注重学习。为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视程度,笔者将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课前,笔者组织学生课下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杠杆原理的物品。课上,学生准备好了剪刀、钳子、镊子,笔者将准备好的专门裁减衣物的剪刀拿出。学生认为“除了剪东西部分长、手柄短,别的和我们准备的剪刀一样”。随即,笔者将课前准备好的厚纸板分给学生,多名学生分别上台剪纸板。在实际操作后,学生发现笔者准备的剪刀要轻松于学生准备的剪刀,从而加深学生对杠杆内容的理解。

笔者调整教学模式,将原本的演示实验换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提高学习欲望,踊跃参与实验探究中。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关键就是对实验过程的真实参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实验策略,让学生在实际探究中,强化实验兴趣,致使学生乐做、乐学。

(三) 知识迁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教学是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解决问题,是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知识迁移,通过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灵活应用知识。

例如,在金属的氧化实验教学后,学生通过操作探究总结出铁生锈的原理,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但日常生活中很多铁制品不容易生锈,随即,笔者提问学生:想要避免铁器生锈,该如何做。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内容,有的学生提议可以将铁器包裹起来,像在水龙头上缠上防水胶带;有的学生提议可以刷上漆,像自行车等。

笔者结合学生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根据铁的氧化现象探索出如何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科学包含多学科内容,其实验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具有解释作用,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及时有效进行知识迁移,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四)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问题。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满足学生认知的、熟悉的、贴近的生活场景开展实验操作,由于教具或實验内容与学生距离感大,很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改进实验,使实验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在操作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大理石是学生生活中容易见到的物品,在“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在教学和作业过程中,更多遇到的是通过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各种方法以希望达到能收集到更纯、更准确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再通过化学的计算求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但笔者让学生按照此方法进行实验时,依然会有很多的问题,很难准确的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所以笔者和学生通过实际探索和研究,通过反应发生装置在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求得碳酸钙的质量和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该方法及其简单,操作容易,但是学生和教师受到平常教学和作业思维的引导和限制,很难有更开阔的思路,只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联系实际,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实验内容与生活相契合,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独特的实践认识过程。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求,设计开展实验教学。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身份,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教学条件,操作实验内容,并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展现科学的学科魅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通过分数来检验,教师应有效认清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等,进而实现对科学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多方合力,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和发展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54-255.

[2]张明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4):42-43.

[3]耿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9):50-52.

作者简介:范鹏,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余杭区运河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