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插上法律的利剑

2019-03-07 10:33
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计酬监管企业

直销行业从无到有,经历了新行业下的野蛮生长到约束规范,直销行业壮大的同时,争议和问题也开始多起来。《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确立的监管模式已运行了14年,部分规则已显现出滞后性,现如今,新一轮直销讨論热潮已经来临,直销行业又将怎样迈过这道坎?

整治力度空前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到各地政府的多次集体约谈,直销行业史无前例地曝光在公众面前,如何合法规范经营成了公众和行业最为关注的事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门决定,自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2月13日,13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1月30日,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21.8万元;全国共立案1298件,案值21.8亿元,结案287件,罚没款5666.6万元。

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商务部对所有直销企业召开了集体约谈和提醒告诫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负责人表示,直销企业要高度警醒,认清直销行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要高度自觉,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不触碰法律底线。

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再次加强了对直销企业的监管,先后对多家企业开出了高价罚单,许多直销企业业绩应声而落。

2017年,拥有直销牌照的葆婴山西分公司因涉嫌传销、违规直销,被山西相关部门处以1700万元的高额罚款。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原告葆婴有限公司与被告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小店分局同意就行政处罚的相关内容进行庭外协商。

无独有偶,由美国控制的康宝莱在2017年也遭到了郑州市监管部门的巨额罚款。从这些监管措施可以看到,中国直销行业并非法外之地。

2月14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媒体提问环节上,针对“过去一年仅有一家企业拿到了直销牌照,我国直销行业管理已经进入史上最严监管期”的评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应称:针对直销行业有关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商务部已经暂停了办理直销相关的审批、备案等事项,正在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保健市场整治工作。

建立法律的高墙

如今直销行业经历了“从不了解,到尝试性发展,到发展混乱,到全面禁止,再到目前的立法规范”几个阶段,加上不断暴雷的事件给了后续监管的可能性。

由于直销方式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演变为传销行为,因此我国法律对直销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一方面对直销采用行政许可制,抬高直销方式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对传销行为采取绝对禁止、严厉打击的态度,防止直销行为的异化。

过去,直销监管模式侧重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手段不足、办法不多,亟须创新,因此多名专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呼吁完善法律法规,对直销概念有更加清楚地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打造升级版反传销立法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建立一个24小时、360度、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的监督机制。在维权方面,消费者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涉事企业协商,还可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如果解决不了,要诉诸法院。“为了防止出现监管套利空间,监管和执法部门还要提高传销人员和其机构的违法成本,降低其违法收益,确保他们的违法成本高于违法收益;降低消费者维权收益,确保维权收益高于维权成本。”

“今后应当推动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严惩违规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为直销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市场学会直销专家委员会主任艾家凯向《经济》记者提出建议,要大力正面宣传直销企业在推动直销市场整体健康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直销业整体形象,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一级律师、兼职法学教授陈有西讲道,经过多年的打击,真正的传销已经得到了有力地遏制。控制人身权利、“拉人头”赚入门费的强制性传销,在全国基本绝迹。现在打击的所谓“传销”,大量是对新型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看法不同而引起的。没有入门费、没有层级,只是商业利润分配比例不同、不是按照引进人数计酬而是按销售业绩计酬、没有商业欺诈、没有庞氏骗局、不损害消费者和加盟商利益的,根本不是传销犯罪。

陈有西提到,直销加上互联网做翅膀,出现了多种表现形式,现在打击的所谓传销,主要是新型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看法不同。直销经营过程中,没有入门费、没有层级只是商业利润分配比例不同、不是按照引进人数计酬而是按销售业绩计酬、没有商业欺诈、没有庞氏骗局、不损害消费者和加盟商利益的,很难以传销作为确定。

直销业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名直销业内人士感慨,直销行业面临高度曝光,推动直销行业在“阳光下”发展是必要的。在当前形势下,很多直销企业担心的是,出现大量舆论事件后,业绩难保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整治活动还在继续,未来直销行业在以何种姿态发展仍是未知数。

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振中向《经济》记者表示,在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今天,产品质量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保证。“与其关注外界动荡,不如将目光放回到自身,查漏补缺,把握好企业发展方向。”

在李振中看来,直销企业做好“内功”,加大适销对路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以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为宗旨,始终把产品质量安全和周到服务放在第一位,才是行业制胜的法宝。

艾家凯则站在直销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直销企业需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其次,直销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提升直销员的各类专业技能。最后,直销企业和员工要始终坚持依法合规和诚信经营。”

目前直销业在我国是个敏感的行业,不少公众对直销模式知之甚少。“直销给我的最大感觉,它像橡皮泥,很被动,不断被外力塑造、扭曲着,很难让直销行业单独承担某种功能,而且这种功能还不是一开始就制定出来的。”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助理教授袁长庚向《经济》记者谈道,现在的直销行业是过去几十年被撞击产生的。“直销行业对应的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需求,处在一定阶段有它的独特性。”袁长庚表示,对直销的理解,一定要回到具体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计酬监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古稀抒抒怀
谈规模猪场绩效管理
——以1 000头母猪场为例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团队计酬”式传销的前世今生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