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能作文教学论教师素养提升

2019-03-11 06:30张晓阳吕新平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教师素养

张晓阳 吕新平

摘 要:学生自能作文需要由教师的“教”来实现,这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有呵护真意的情懷、有“功能性写作”的境界、有“以读促写”的匠心,从生本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实践出发,才能更好地开展自能作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自能作文;教师素养;真情实感;功能写作;以写促教

作者简介:张晓阳,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 苏州 215151);吕新平,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自能”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YZ-c/2016/2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1-0026-03

自能作文教学吸收了叶圣陶先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思想,是“以激发学生自能写作的内驱力为前提,以研究促进学生自能作文的方法为手段,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为宗旨的写作教学改革”。[1]自能不等于自然而能,学生怎样才能达到自能的境地呢?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讲的正是实现自能的途径——学生的自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引导。自能作文的“不需要教”也必须由“教”来实现,这就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实践自能作文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一、要有呵护“真意”的情怀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一文中指出,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文贵在真,写真话,抒真情,是学生自能作文的源泉所在。纵观当下学生作文的现状,写假话、空话、漂亮话,套作、仿作比比皆是,这种现状的产生与老师的写作要求和评价标准不无关系。“题材陈旧”“主题不深刻”“语言要生动优美”等,这些评语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真意”。长此以往,学生必然怕写作文,视写作为畏途,越来越不敢写作文,越来越写不好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哪有那么多新意、深刻,写作的语言也不可能只有生动优美这一种。一篇题为《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他(她/它)》的作文,学生写公交车上给他让座的小伙子、家里养过的一条小狗、小学时的一位同学,为什么就得不到肯定呢?写作不过是对生活的记录和思考而已。教师一定要有呵护这种“日常、平淡、质朴”等真意的情怀,不必一味追求“新颖、深刻、优美”。

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可避免会出现令老师觉得不妥的内容。比如写《我想对你说句心里话》,有学生在文章中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有学生写对老师的抱怨,也有学生倾诉青春期微妙的情感。学生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意”,但是这些“真意”往往会被贴上标签:思想不积极、不健康。如果把这样的内容视为“洪水猛兽”,那岂不是与“写真话,抒真情”的写作原则相违背?要想学生能自主自愿地表达情感,实现自能作文的目标,教师就一定要有呵护这种“愤激、怨气、朦胧的情愫”等真意的情怀,解放思想,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不要总是用“这不能写”“那不能写”的条条框框来束缚孩子的真性情,而应该相机从语言表达、主题立意等角度加以引导,使其“真意”能够准确地表达好。

一位学生在一次写作训练中,写了下面这段话:

每次在家中,远远望见爸爸妈妈逗着妹妹,他们不时地发出欢乐的笑声,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羡慕,可当我刚一靠近他们,爸爸妈妈就赶紧催我:“你作业写好了没,快去写作业,瞧你的成绩,都跌到哪里了!”我只得离开,坐到书桌前,心里充满了怨恨:难道我就不是你们亲生的吗?一次,我无意间点开了爸爸的手机相册,竟然发现里面大部分是妹妹身影,还有不少妹妹和爸爸妈妈的合照,他们的笑脸贴得那样近,笑容是那样灿烂。而我的照片寥寥无几,仅有的几张,也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放下手机,我的眼泪止不住地直往下掉,是妹妹夺走了属于我的一切。

这位同学的情感无疑是真实的,他表达了因为家庭中添了妹妹,父母忽视了自己后的不满情绪。他渴望和妹妹、父母一起嬉戏,渴望父母给予自己多一点关爱,但是文中却充满了对家人的愤恨和不理解。笔者私下跟这位同学进行了交流,引导他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表达,而不是为了泄愤,在表达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建议他试着把“怨恨”一词换成“委屈”,把“是妹妹夺走了属于我的一切”,改成“是妹妹分享了独属于我的那份爱的蛋糕”,以此来表达自己被忽视的感受,以及对父母的关爱的渴求。

当然,极少数学生在抒写真情实感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三观不正”的内容,对于这样的“真情实感”,教师不仅是从写作层面上进行引导,更要从思想教育层面上进行教育引导。

教师只有常怀呵护“真意”的情怀,打破思想的牢笼,才能给学生带来一片吐露真意、抒发真情、放飞心灵的写作天空。学生有了写作的自由空间,表达的欲望自然就强烈,我手可以写我心,自能写作的兴趣也会就此萌发。

二、要有面向“功能性写作”的眼界

自能作文教学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为宗旨。在当下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写作能力常常被狭义化为写应试作文的能力。“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写作一定是功能性的,是为了特定的读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交际活动。”[2]写作能力是言语能力的一种,指个体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它应该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在生活中运用的能力。1985年,张志公先生就曾明确指出:“培养一般够用的写作能力,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写作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3]教师开展作文教学,不能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应该有更高远的眼界,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的形式必须更多、更灵活;内容必须更生活化、更具交际性。写信、写日记,写读后感、观后感,写假条、通知、倡议书,写表扬信、感谢信,发送手机短信,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他人交流,发说说、微博、朋友圈……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教学的方式和途径。

当学生和父母闹别扭时,鼓励他给父母写一封充满真诚的信,表达自己的歉疚、感恩之情,争取父母的谅解。当学生饭卡不慎遗失,让他写一篇感情充沛的寻物启事。当得到他人的帮助时,建议他写一张别具一格的感恩卡,表达自己最诚挚的谢意。共赏一部电影,共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写一写影评、读后感,在公共的展板上曬晒自己独特的感悟。运动会上写新闻报道,文艺汇演写串词,逢年过节给亲朋好友“量身定制”专属祝福,外出旅游可以写写游记,也可以比比谁的日志、谁的朋友圈文字比图片更精彩……

笔者就经常开展各种“功能性”写作训练。比如一到秋天,校园里的那几棵银杏就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笔者便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并要求他们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配上文字发布在自己的QQ空间里,鼓励学生对发表的日志互相欣赏、互相点评。以下为部分学生QQ空间的日志节选文字:

在日益繁重的学业中,我很少能像以前那样可以上课随意发呆看银杏了,也不再坐在窗边。下课依旧埋头苦写,偶然抬头,却只见那银杏只留给我一个树顶。金黄的树顶与澄蓝的天空互相映衬,煞是好看。我望向银杏上的那一片广阔无垠的天空,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也许,我不仅要追求银杏的高度,更要追求天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越来越接近它……——黄思宜

银杏可以说是四季最分明的树了,银杏明白什么季节该做什么,不似香樟:四季几乎都是绿色的,只是在盛夏时不知为何半边的叶子颜色像烧焦了一样,但是又很快地长回来了。而银杏呢,要么绿就全绿,要么黄就全黄,要么落就全落,显得干脆。

——梅洁

我常常会把目光停留在窗外的那几棵银杏树上。对着风口的那两棵树,它们叶片已经凋落得差不多了,叶子颜色也显得十分暗沉,而躲在它们身后的那一棵依旧是一树灿烂的金色小扇。它们多像一对父母与子女,总有一天,那两棵朝向风口的银杏,叶片会掉光,而我们也终将会独自面对无情的秋风。

——段芯蕊

类似这样的“功能性”写作训练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更是把写作和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为学生自能作文积累了写作素材,更是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作文与生活互相渗透,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学生自能作文的习惯也在无形中渐渐养成。

三、要有“以写促教”的匠心

随着作文教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但在现实中,教师的写作素养是滞后的,是不尽如人意的。语文教师应该都是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人,但是由于工作、生活中种种因素的影响,能主动写作的教师越来越少,能坚持写作的教师更少,有不少教师早已成了只会“批”作文的老师。

语文教师是不是必须要写作呢?教师写作与学生写作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笔者认为可以借用卢梭的一句话来回答,即“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教师对写作有没有兴趣,有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不能自觉地经常地写作,学生不仅能感觉到,而且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写作对促进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教师通过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当学生把教师看作榜样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我们身边,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热爱写作的语文教师,深受学生崇拜。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写作热情往往也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从考试的统计数据上看,学生写作的整体水平也高于同类班级。由此可见,教师写作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笔者曾跟学生约定,每两周互交一篇生活随笔。自从宣布这一决定后,学生就非常期待老师交作业——给他们印发笔者写的文章。而笔者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写作内容完全来源于自己生活,甚至他们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其中。一次,笔者因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有感,写下一篇随笔《老师不在家》,写了自己离校后对学生的担忧与牵挂。周一印发给学生后,学生争相阅读。该周作文课,笔者布置学生写一篇同题作文,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习作中也出现了不少佳作。

教师自己带头写作,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用兴趣唤醒兴趣,用热情点燃热情,只有这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趋向“自能”。

2. 教师通过写作深化对写作知识的认识。叶圣陶先生提出,“讲语法修辞的书,讲篇章结构的书,都可以拿来参考,帮助教学。但是真要对学生练习作文起作用,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还在乎老师消化那些书面而不是转述那些书,还在乎老师在作文的实践中深知作文的甘苦。”[4]由此可见,写作技能的教授,也需要教师主动写作。倘若教师没有大量的写作实践,就不可能深谙各种写作的技巧,更不可能形成扎实的写作技能。缺乏写作能力的教师走进课堂去指导学生写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写作,教师就可以援引自己写作生活中的鲜活的例子,化整为零地教会学生各种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干巴巴地说教。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地模仿,写作技能日臻成熟。当学生越写越好,他就会不断地被自己的行为所鼓舞,从而走上自发、自觉的写作之路。

“以写促教”并不要求语文教师有非常卓越的写作才华,拿出什么文学作品,也并不仅仅局限在写“下水作”这方面,其内容和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展示给学生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教写作,自己必须能写作,以自己的写作带动学生写作,引领学生写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坚持写作的行为一定会感染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感悟生活,认真写作,用心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而不再是仅仅为了完成一篇篇应试作文。

总之,教师具备了以上三方面的基本素养,从生本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实践出发,才能更好地开展自能作文教学实践,才能促进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再到“我能写”的终极转变。

参考文献:

[1]吕新平.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初中自能作文教学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4):41.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1.

[3]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5:392.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53.

责任编辑 罗 佳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教师素养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作文立意的探究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真情实感好行文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小学生作文指导研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