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社会视域下的汽车智能传媒研究

2019-03-12 13:57王京晶
时代汽车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后视镜车载驾驶员

王京晶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上海市 201804

1 汽车智能传媒系统构成及发展趋势

1.1 汽车智能传媒中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车载信息娱乐信息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 简称IVI)从产生开始其复杂性就在不断上升,它基于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配合车身总线系统接入互联网形成综合系统。其功能不仅局限于影音娱乐,同时还包含车载办公、智能导航、实时路况分析、游戏交互、车内语音通讯等复杂集合应用。极大的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

(1)社交功能:媒介化社会视域下社会生态和社交环境被重新结构,媒介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这与麦克卢汉“地球村”的构想相吻合。以往的人际关系建立在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具有现场性的特点。而数字媒介的产生正弥补这一地缘式阻隔的缺憾。人们在互联网空间中形成新型的社会关系。汽车智能座舱可以视为一个小型的“赛博空间”,即包含大数据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综合为一体的空间。

车载社交软件的应用带来的相应弊端仍是“认知过载”的问题。ADAS技术的实现解放了用户的四肢和其它身体感受系统。此外多屏融合也将进一步拓宽社交媒介终端的功能性。

社交沟通在媒介化社会并不单纯局限于人与人,人与媒介之间的交流因AI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得以拓宽渠道。车载语音、手势控制、全息投影、智能机器人等都是汽车智能传媒的相关载体。在未来,用户与车身的交流将会越来越密切,除满足必要的应用型需求外,甚至可以满足情感需要。

(2)影音功能:当ADAS功能的实现,汽车内部将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可以为用户提供绝佳的观影体验。收音机作为最早的车载娱乐系统,其最早的普及率并不高,只是作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从车载娱乐媒介诞生之日起,影响驾驶员操作的质疑声便不绝于耳。CD机的出现意味着卡带机时代的落寞,与此同时导航系统也进入了公众视野。第四代汽车智能传媒影音系统在原有第三代的基础上融合车联网、云端数据处理等功能。在实现无人驾驶后,这些安全隐患问题将被解决,车载娱乐系统将面临用户更高的消费诉求。

未来媒介终端显示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屏幕,在车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智能天窗、可折叠屏幕以及全息挡风玻璃投影都可以作为终端显示媒介,为用户提供多屏显示服务。

(3)消费功能:媒介化社会数据信息的控制权意味着用户背后强大的消费链。汽车智能传媒在满足用户放松身心、顺利抵达目的地等功能实现的同时,左右用户消费行为也将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媒介与经济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首先经济活动包含媒介活动,其次媒介影视平行于经济,并对经济活动进行刻画分析。通过用户数据采集,智能传媒可以轻松获得消费者行为偏好,智能规划前往“最合适”的消费目的地。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面临消费选择时往往需要依靠旁人推荐的方式做最终选择,这也是很多O2O APP大行其道的原因。在用户进入智能座舱后,汽车智能传媒为用户提供最为详细的出行规划,餐饮、娱乐、商务、休闲为一体,达到最优解。汽车的数据增值既来自汽车产业链数据的创新性融合,有来自汽车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融合,带来出行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全面革新,以及汽车产业价值链体系的重塑,更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偏好产生巨大的影响。

1.2 汽车智能传媒中的流媒体中央后视镜

汽车后视镜分为车外后视镜和车内后视镜两种,本文提到的流媒体中央后视镜安装于车内挡风玻璃正中央,可及时反映车后方来车的交通情况。正确使用中央后视镜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驾驶员行车安全。目前部分车辆已经利用传感器和V2X技术安装车外后视镜来车提醒功能,有效避免视觉盲区。媒介作为人的延伸,如果将智能车辆看做是新型媒介,让其成为驾驶员的第二双“眼睛”,那么这会从理论上降低因为注意力分散或者能见度低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流媒体中央后视镜较以往普通后视镜而言更具多项优点。相比于传统后视镜,流媒体中央后视镜能带来更清晰的路面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摄像头实时将画面无损、无延时的传输到后视镜显示屏上,边录边播,实现超广的可视视野、有效消除视野盲区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提升雨雾天行车安全系数的作用。后置摄像头通过特殊去雨雾化处理,清醒准确地反应后方来车情况,避免天气干扰。夜间行车的眩光问题也是众多交通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流媒后视镜采用先进的图像传感器,专业级处理器;独有的夜间红光抑制技术,解决前车刹车尾灯红光干扰,这使流媒体后视镜有着非常清晰的拍摄画面,色彩还原度高,而且不会变形。

随着ADAS技术的发展,中央后视镜的功能或许会被取代。但就目前而言其可发展前景还是较为广阔。

1.3 汽车智能传媒中的抬头显示系统HUD

抬头显示技术起步较晚,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走入用户视野。HUD作为一款新技术,优势显而易见。HUD直接显示在驾驶员视线可触及的最近范围,最新技术可与实时街景相结合,给予驾驶员全新驾驶体验。在长途驾驶中,能显著降低驾驶员因切换视距造成的眼球疲劳感;能够根据周围环境增加显示内容,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更丰富的功能。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放置于前后装HUD概念设计同样适用。前装HUD和后装HUD主要区别在于为受众提供信息的清晰度不同,以及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参与程度不同。

(1)热媒介-前装HUD:目前前装HUD功能显示主要有:当下车速、ACC自适应巡航辅助、车距警告、变道提示、环境行人警告、车道偏离预警、前车预警等。麦克卢汉将具有高清晰度这一充满数据的状态认为是热媒介延伸的感觉。热媒介提供的信息较为充分,受众的参与度较低,是一个较为被动的过程。前装HUD辅助驾驶员获取更多信息,但其信息投放的方式上和热媒介更为相似。在不干扰驾驶员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前装HUD仅需驾驶员调动视觉、听觉感官捕捉相关信息。若驾驶员分散过多注意力,互动请求获得相关信息,则会大大增加驾驶风险系数。

(2) 冷 媒 介 -AR-HUD:AR-HUD是利用“增强现实”的成像技术,将数字影像与现实驾驶场景相结合。AR-HUD的成像距离能够达到5-7.5米,使得虚像能够与20米以外的物体或路面实景发生叠加,形成增强现实的效果,让驾驶员可以观察现实环境的同时获取到提示信息,不再有视觉盲区的存在。

相较于前装HUD,AR-HUD则兼具了更多辅助功能,例如视听语音娱乐功能等。如果将前装HUD视作简单直白的热媒介传播,冷媒介后AR-HUD则给予用户更多的发挥空间。AR-HUD并不是单一的冷媒介,是在固有的热媒介的基础上增加冷媒介的特殊属性,即通过用户自身的信息输出和媒介交互完成信息数据的采集,以达成智能云计算后效果的再输出。将智能语音助手与ARHUD相结合,智能媒介接收识别用户信息,在复杂的交通情况下快速给出最清晰易懂的指引命令。

1.4 汽车智能传媒中的全液晶仪表

作为汽车智能传媒的车载终端,仪表盘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而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无论其功能还是形态都发生了加大的变化。目前最为先进的全液晶仪表也叫全虚拟仪表,其功能更加强大,显示内容更加丰富,线束链接更加简单,更全面,更人性化地满足了驾驶需求,其发展方向更为智能化。车载屏幕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车企才涉足阴极射线管屏幕显示器(cathode-ray tube screens)以及LED显示屏。全液晶仪表作为汽车智能传媒终端只是一个客观的载体,是一种媒介。麦克卢汉认为的媒介是一种广义化的媒介,他将媒介视为因改变时空关系而改变人们感知能力(也就是感官)的加强或延展。媒介是人的延伸强调的是媒介代替人的感知器官来认识世界这一功能。因此最终还是要从“人”出发。液晶仪表HMI设计需要以“人”为核心展开,针对不同人群使用场景不同,细分出针对性设计原则。

汽车智能传媒系统构成较为复杂,本文并非涵盖其所有组成部分,就五大主要组成要素进行简要分析。其中车载信息娱乐信息系统作为目前而言发展最为成熟的功能之一,笔者从四大功能出发就其未来可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陈述。车联网作为未来汽车智能传媒系统运行的技术支撑,也作为其某一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后视镜车载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某车载提神香氛功效验证及应用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下雨天,车窗和后视镜起雾怎么办
捷豹I-PACE纯电动汽车高压蓄电池充电系统(三)
车辆防雾后视镜
臂戴后视镜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