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树森林抚育法与传统森林抚育法对比分析

2019-03-14 14:21强璠晋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郁闭度森林抚育间伐

强璠晋

(旌德县林业局 安徽 宣城242600)

森林抚育方法按经营目的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生产性经营为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柴炭和各种林产品,如用材林、薪炭林、竹林、经济林的经营。第二类是以生态性经营为目的,主要是为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如生态公益林中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经营。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我国的森林经营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培育大径级无节良材为经营目的,因此,森林抚育法也随着发生了改变,尤其是2015 年《森林抚育规程》的进一步完善,明确了以目标树培育为主的森林抚育法。为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帮助基层技术员及林农快速转换经营理念,并掌握目标树培育技术,笔者以旌德县为例,对目标树森林抚育法进行了诠释,并将其与传统的森林抚育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1 森林抚育情况及技术依据

1.1 森林抚育情况

旌德县中幼龄林抚育工作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集体林业经济的淡薄,偏重于其他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中幼龄林抚育工作被严重弱化,特别是2002 年以来的退耕还林和“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期间和2002 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所造的马尾松林林分分化严重,亟待进行抚育间伐。从2010 年开始,旌德县开始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截至2018 年,全县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6 933.43 hm2,其 中2010 年666.7 hm2、2011 年666.7 hm2、2012 年733.33 hm2、2013 年600 hm2、2015 年666.7 hm2、2016 年2 000 hm2、2017 年933.3 hm2、2018 年666.7 hm2。

2015 年,旌德县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经营目的发生了变化,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培育大径级无节良材等多功能可持续经营为目的,森林抚育法改为目标树培育法。2014-2015年在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时采用的也是目标树抚育法,全县开展现有林培育325 hm2,其中庙首林场187.27 hm2、蔡家桥林场137.80 hm2。

1.2 不同森林抚育法技术依据

2000-2009 年,旌德县森林抚育技术主要参照GB/T15781-1995《森林抚育规程》,2010 年开始承担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以后,主要依据2009 年修订的GB/T15781-2009《森林抚育规程》。我们把参照以上抚育规程执行的森林抚育法称为传统森林抚育法。

2015 年8 月,国家林业局对GB/T15781-2009《森林抚育规程》进行了修订,新发布了GB/T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新规程针对我国中幼龄林结构复杂、类型多样,过疏、过密、过纯林分同时存在的特点,根据森林抚育生产实际需要拓展了抚育方式和技术措施。为确保森林抚育质量和效果,按照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新规程特别增加了“质量控制”一章,将森林抚育由过程控制改为结果控制,明确提出了保留郁闭度、保留木胸径、保留目的树种比例等抚育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规避不合理的抚育措施对现有林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破坏[1]。我们把参照该《森林抚育规程》执行的森林抚育法称为目标树森林抚育法。

2 森林抚育法概述

2.1 目标树森林抚育法

2.1.1 目标树森林抚育法理论

目标树森林抚育方法是以生态性经营为目的,辅以生产性目的。它的理论基础是近自然森林经营,即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是生态与经济需求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

目标树培育其实是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中的一个环节,主要针对林冠已郁闭(郁闭度0.7 以上)、林分高度达到6 m 以上、林木胸径达0.1 m 以上、林木树高分化明显的林分[2],特点是以单株木为林分作业对象。采取目标树经营作业体系的作业设计,应当进行树种和林木分类,明确小班的目的树种、辅助树种、其他树种,以及目标树、辅助树、干扰树和其他树。

2.1.2 目的与原则

目标树森林抚育法以生态性经营为目的,辅以生产性目的,以培育目标树、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其原则是规避传统森林抚育四个方面的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大径级无节良材的培育,增强珍稀树种培育力度,提升林地潜力和生态功能。

2.1.3 抚育措施及对象

(1)割灌除草。割除杂灌杂草、藤本植物及影响目的树种生长发育的林分。

(2)目标树选择。目标树是指需要长期保留、完成天然下种更新并达到目标直径后才采伐利用的林木。选择标准为:树干通直,树冠发育良好,冠幅为树高的25%~35%,不偏冠,枝下高不超过树高1/3。目标树保留量的确定是“依据本地不同立地条件的最优密度控制表或目标树最终保留密度(终伐密度)表,进行生长伐,在没有最优密度控制表或目标树终伐密度表的地方,生长伐应满足下述3 个条件之一:立地条件良好、郁闭度0.8 以上,进行林木分类或分级后,目标树、辅助树或I 级木、II 级木株数分布均匀的林分;复层林上层郁闭度0.7 以上,下层目的树种株数较多且分布均匀;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显著下降,枯死木、濒死木数量超过林木总数15%的林分。

(3)伐除干扰木。干扰树通俗地讲是指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树高与目标树高相近或超过目标树,树冠与目标树冠幅紧靠或交错。干扰树一般会与目标树竞争阳光和向上生长空间,也会增加郁闭度,促进目标树过度自然整枝,使枝下高过高、冠幅过小,从而导致目标树生物量减小而光合作用减弱,最终影响目标树的生长。因此,目标树森林经营方法很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就是伐除干扰树。

(4)间伐。郁闭度0.8 以上,平均树高10 m 以上且平均胸径大于10 cm 的幼龄林与中龄林。需要间伐的林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仅需要伐除干扰树的林分。这样的林分通常是郁闭度在0.8 以上的人工纯林,目的树种明确,树种单一,只要标记好目标树,伐除干扰树即可,其他辅助树不需要进行干扰,保持林内现有生态环境平衡。第二种是郁闭度0.8 以上,且夹杂有过多非目的树种的林分。这样的林分通常是郁闭度较大的混交林,由于目的树种不明确,树种多样性复杂,因此需要先明确目的树种和目标树,适当对非目的树种进行间伐,调整树种结构,控制郁闭度在0.6~0.7。但需要注意的是,选定的目的树种不要单一,仍然要保持林分的生物多样性。第三种是优势木树势衰弱、低产低效的林分。这样的林分郁闭度不一定很大,次生树种种类较多,对优势木进行间伐的目的是培养次生林,或补植目的树种。

间伐木不用考虑是否是干扰树,间伐的目的是增加保留木的生长空间,间伐后的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0.7 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干扰树一定是间伐木,而间伐木不一定是干扰树。林分内霸王木及遭受自然灾害的差树是否需要间伐,这要看这些差树有没有经济利用价值,如果没有,那就不需要间伐。

(5)修枝。仅限于目标树。

2.1.4 存在的风险

目标树森林抚育存在的风险:一是对于人工纯林的近自然改造,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决策人及技术人员在实际经营中目标认识不清和信心不足;二是对于密度过大的同龄林进行间伐,如果控制不好林分密度,会引起林木风倒、断梢、腰折、翻蔸,从而导致森林破坏;三是优势木生长衰弱,间伐不及时、改造不成功会导致林分破败;四是旌德县人工纯林大多为同龄林,林下植被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林木营养竞争激烈而影响目的树种的生长。

2.2 传统森林抚育法

2.2.1 传统森林抚育法理论

传统的森林抚育法是以人工用材林培育理论为基础,以生产性经营为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柴炭和各种林产品。抚育对象为人工林,通过间伐控制林分疏密度(郁闭度)。间伐原则是“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砍弯留直”,确保林相整齐划一;通过割灌除草清除林下植被,改善林分卫生条件,减少林下植被与目的树营养竞争;通过人工修枝来保证整个林分内林木干形,促进高生长和胸径生长。

2.2.2 目的及原则

传统森林抚育一般都是以生产性经营为目的,在旌德县,公益林抚育沿袭的也是以生产性经营为目的森林抚育法。传统森林抚育的特点是,林下植被全部割除干净,不分树种进行间伐,只注重控制保留木密度(郁闭度)。间伐原则是“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砍弯留直”,尽量保存上层木,差树全部伐除。

2.2.3 不同措施及抚育对象

(1)割灌除草。需要进行抚育管理的幼龄林、中龄林,对林分内的所有林下植被全部割除,仅保留林间空地植被。

(2)间伐。郁闭度0.8 以上的幼龄林、中龄林,林内光照微弱,林下植被稀少,按照间伐原则进行间伐,使林分郁闭度降到0.6~0.7 之间,保留木全部为目的树种,间伐木为非目的树种或经济价值相对较低树种。间伐后要求林木分布均匀,林层简单且多为同龄林,林相整齐。

(3)修枝。林分全部保留木,使枝下高控制在树高的1/3 左右。

2.2.4 存在的问题

传统森林抚育中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单一。主要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到森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二是森林单一。传统的森林抚育,针对的是同龄林的林木,追求林相整齐,林下干净整洁。三是树种结构单一。一个林分只保留一两个树种。四是森林功能和效益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生产力低下,森林抗逆性差,林地利用率低,生物多样性低,自我更新能力差[2]。

3 对比分析

3.1 不同点

3.1.1 经营目的及目标不同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侧重点不同,各项抚育措施针对的对象不同,抚育后林分结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不同。目标树抚育法以生态保护为目的,辅以生产性,经营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辅以培育大径级用材珍稀树种;传统森林抚育法通常以生产性为目的,经营目标是培育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

3.1.2 林分结构不同

目标树森林抚育法林分内保留木基本保持原样,仅目标树分布均匀,但林分郁闭度不均,树种多样,林分层次多样化,林下植被得到保护;传统森林抚育法林分内保留木分布相对比较均匀,郁闭度相对一致,树种相对单一,林分层次简单或单一,割灌除草后林下植被稀少。

3.1.3 经营措施不同

目标树抚育法经营措施共5 种,即:割灌除草、目标树(辅助树、其他树)选择、伐除干扰木、间伐、修枝,而且间伐木指有经济利用价值的差树和郁闭度过大林分中的非目的树种,间伐木顺序为干扰树、其他树(必要时),修枝对象仅为目标树;传统森林抚育法经营措施仅3 种,即:割除灌除草、间伐、修枝,对象为整个抚育林分及林木,间伐木不分树种,只分等级。

3.2 相同点

都要经过人为干扰改善林分,主要抚育措施均含割灌、间伐、修枝。

4 结论

目标树抚育法结合了传统森林抚育法的两个经营目的,但更侧重于生态建设经营目的,同时兼顾了生产性经营目的。由传统的森林抚育法演变为目标树森林抚育法,是建设美丽中国,确保“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互共存的需求,是经济优势与生态优势共同呈现的需求。通过目标树森林抚育,可以丰富树种结构,调整径级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并保证不出现早期生长衰弱、爆发性病虫害等不可挽回的灾难,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现代林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郁闭度森林抚育间伐
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索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讨
红桦林森林抚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