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融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营建乡村景观

2019-03-15 04:14萧满红林诗羽卢旖旸翁佳丽刘兴诏
安徽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造园古典乡土

萧满红,林诗羽 ,卢旖旸,翁佳丽,刘兴诏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1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扶持“三农”的政策实施,全国各省份进行着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而各种城市景观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些建设中,如今的乡村景观正逐渐失去原有乡土元素,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1],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乡村景观集乡村外观形象和文化内涵等功能为一体,是乡村建设的要点,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2 当前乡村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学中的一个分类,而因其主体对象与城市景观差距较大,常以山、水、农田、林为主,且整体建筑物高度偏低、密度偏小等,使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设计学。目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有以下常见问题。

2.1 成为“城市景观”形式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由于使用人群构成丰富,需求多样化,也更丰富、多样化。而乡村景观中设计基地条件由于文化、气候以及审美等元素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景观基础条件,使用对象对功能需求各异也不同于城市人群需求。乡村景观设计若盲目照搬城市景观设计模式,将变成千篇一律的乡村景观,具有丰富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将不复存在。现阶段,中国许多乡村景观已变得如此了,简单模仿城市景观的无论是主体景观规划还是单体建筑设计,已无从体现其特色风貌。这些乡村景观的规划由于生搬硬套地借用“城市景观”模式,有些地方破坏了自然形成村庄肌理,破坏了其丰富具有互动关系的聚居格局,造成了乡村聚居形式单一,缺乏自然空间秩序、意象和自由亲切的氛围。有些新建单体建筑也因盲目效仿,成了索然无味的建筑。

2.2 缺少乡土特色

中国各地乡村特色明显,每个乡村自身的发展历史与风土人情各异,存在着宝贵的乡土文化。乡村景观设计中,若缺乏对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设计便失去了灵魂,空有对乡村外部形式的控制是单薄的。如今的乡村景观大多按照规划设计导则或者规范模式,对乡村的特有文化缺乏挖掘,造成大多数乡村“千村一面”。乡村景观应从当地传统文化中摄取灵感,寻求他们之间的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并将文化精华与景观设计有机融合[2]。

2.3 人性化设计缺失

不同的乡村都有特有的生活、生产、生态模式,这些模式决定了景观设计的重点。乡村生活节奏较慢,邻里交往空间时间需求大,在景观设计中,为了能满足乡村居民休憩、娱乐等的需要,需要对这些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以设计出满足需求且适用的人性化场所。乡村居民生活中邻里交往频繁,工作一般在田野林间,特别到了双抢时节,闲暇时间减少,生产空间需求变大、特殊空间需求出现等,如果对乡村生活或生产不了解,或是缺少对于乡村景观设计模式的人性化设计考虑,都无法设计出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更不能说是满足居民需求的作品[3]。

2.4 设计缺少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发展是各类景观设计所必备的基础,乡村景观设计也是如此。乡村水资源、山田林等资源能自发形成循环的局部生态环境。乡村景观设计中运用自然可持续性要素能辅助维持生态水土平衡稳定;在设计中应就地取材,优选乡土材料,既能减少乡土材料的耗费,又能形成独具乡土特色的景观。同时,在对乡村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上,可持续性景观很大程度能体现对大自然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并遵循其规律和维护其传承,最终创造出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的生活生产场所[3]。

3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与借鉴融合的优势

3.1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宗旨与理论

中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师法自然,而又精于人工,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园林风格,在效仿自然风景的设计中,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道路作框架,建筑作节点,植物置景作肌理,而这一切恰是以中国特有的自然、人文和文化特色为基础的园林,百般精巧的映衬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4]。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大体总结为因地制宜、合乎自然和山水为主、建筑为辅[4]。其中因地制宜是指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地,根据选址和现有的地形的特点来设计,既顺应地势起伏也合乎自然秩序。此外,因地制宜的含义还包括植物的本土性和植物的原形性。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山水景致为主,辅之以园林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观赏者的主要观赏对象是山水精致,建筑起的实际是陪衬作用。相好地后,依照地势和自然规律塑山造水,设计园路,再以建筑小品加以点缀。游憩与赏玩并重,既可赏心悦目又可寓情于景[4]。

3.2 借鉴与融合的优势

3 .2 .1 设计要素优势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中,山水是其基本载体,而乡村景观主体也是山水,在基底设计要素方面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相契合,乡村景观可借鉴造园设计要素融合形成具古典特色的景观形式。

3 .2 .2 精神文化优势

几千年以来,男耕女织一直以来作为传统中国农村经济的模式,农耕文化已成了中国最根本的文化要素,基于此文化要素下形成的安居乐业和自给自足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理想生活的画面,符合了古代人对于生活“返璞归真”的追求,将农耕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雏形也正是在这种追求中融进中国古典园林[3]。

3 .2 .3 设计手法优势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由于其设计场地较小,多采用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追求曲径通幽的自然美景观。乡村景观设计的空间虽然尺度大,但是由于乡村具特色的空间秩序和意象造就了其适宜塑造自然式景观,从而人工式的硬质景观较少,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设计手法和造园效果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4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的乡村景观营建

基于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的借鉴和融合优势,本文尝试将乡村中山体、水体、农田、建筑等景观设计元素予以提炼,以尝试营建富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

4.1 自然山体

乡村景观中的山体应给予保留,根据需要局部对地形进行变化处理,基于可持续性应注意内部土方平衡,减少由于挖填方产生费用。非山体可根据造景手法的特征,对其进行塑造,例如可适量进行微地形处理,以形成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植物栽植的梯田景观等。对于其他独具特色的地形,可适地适时的加入其他设计元素,塑造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特色景观。

4.2 自然水体

乡村生活注重追求实用性,因此乡村景观应该更注重低成本考虑,从水体景观设计出发,应以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原有水体景观应采用保护与区域划分方式,避免简单模仿城市景观方式,减少进行分流与拓展,以保证原生态水景观。通过借鉴融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布局评价对部分水体景观节点进行升级,合理配置景观配景元素,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水体景观赏玩景点。同时要考虑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例如要保留且保护古井,通过景观手段对古井进行景观补充,形成有意义的宣传古井文化的小节点[4]。

4.3 建筑

探寻具有当地建筑特色的旧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并通过重建、修建等方式确定建筑风格,保留当地建筑风格与特色[5]。乡村建筑密度小,层高低,根据乡村景观整体布局,可借鉴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提取乡土建筑特色,确保乡村建筑外立面与乡土建筑特色的统一,如宗祠,自身既是被观赏的景点,还能满足居民乡土风情习俗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乡村生活中居民休闲娱乐的场地需求[4]。此外,提炼当地建筑构造形式与乡土材料运用于建筑与建筑小品的设计中,能更有效加强对乡土特色建筑形式、构造方法的宣扬。

4.4 乡土植物

乡村中普遍含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特别是适宜栽种在乡村的乡土物种甚至是植物群落。乡村景观植物设计中,应先搜集本土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的资料,在植物造景阶段按照前期搜集到资料,优选择选品种优异的本土植物,整体形成自然粗放又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养护模式,既有较好视觉效果又能减少后期养护成本。

5 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中国乡村景观营建正进行中,乡村景观格局的演变和动力机制的研究理论急需补充,但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仍然不足。本文简要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阐述了乡村景观借鉴和融合造园理论的意义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理论提炼乡村景观设计元素,从多个角度和多个设计优势融合乡村景观文化精华,提出日后乡村景观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但借鉴融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营建乡村景观的成效需要实践去检验。

猜你喜欢
造园古典乡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壹 造园·纳瑞集祥
乡土中国
怎样读古典诗词?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