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2019-03-15 02:05王燕杜安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中学生

王燕 杜安娅

〔摘要〕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以便减少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对36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逆反心理在性别、年级上存在差异,男生的逆反心理得分高于女生;初二、初三、高一年级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得分高于其他年级。(2)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存在差异,在父母亲惩罚与严厉教养方式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父母亲严厉与惩罚以及过分干涉与保护教养方式上,初一初二年级得分高于其他年级。(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中学生逆反心理呈显著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会减少对逆反心理的产生;父亲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与严厉会增强逆反心理的产生。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中学生;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04-05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时期。这个时期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性增强以及性意识的骤然增长使得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1]。家庭作为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教养的不同方式会影响中学生的成长,增强或减弱中学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又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学生可能会由于逆反心理从而疏远家庭。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正确引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正确认识、看待和处理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并且帮助他们,使用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是现阶段不可缺少的议题。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二中学、遵义市第一中学、遵义市第三中学分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65、130和85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61份,回收率95%。其中初中生共152名,高中生共209名。

(二)研究工具

1.逆反心理量表

引用国外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2],该量表一共11道题,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对依从性的逆反反应、对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别人意见或建议的逆反心理和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每个项目采用1~5四级计分法(即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总分和各维度的分数越高,表明逆反心理越强。

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采用由瑞典于默奥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该量表有11个因子,父亲的教养方式有6个因子,母亲的教养方式有5个因子。共有66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4四级计分法(即从“不”到“总是”)。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3]。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回问卷后,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程度的测量

1.中学生性别对逆反心理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在抵制来自他人影响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在抵制来自他人影响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并且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是男生高于女生。见表1。

2.中学生逆反心理水平的年级差异分析

本研究显示:中学生在抵制来自他人影响维度上年级主效应显著(F=2.794,p=0.017)。进一步对年级作多重比较发现,高二年级学生在抵制来自别人影响上要显著低于初二、初三和高一的学生。见表2。

(二)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分析

1.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

结果发现:父母亲惩罚与严厉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见表3。

2.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比较

结果发现:父亲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和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在年级主效应上差异都非常显著;父亲过度保护在年级主效应上差异很显著。进一步对年级做多重比较发现,在父亲惩罚与严厉上,初一要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二年级高于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三年级高于高二年级的。在父亲过分干涉上,初一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二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三年级高于高二年级的。在父亲拒绝与否认上,初一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二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在父亲过度保护上,初一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二年级高于高三年级的。在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上,初一年级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二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三年级高于高二年级的。在母亲拒绝与否认上,初一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級的;初二年级高于初三、高二、高三年级的;高一年级高于高二年级的。在母亲惩罚与严厉上,初一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二年级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初三年级高于高二年级的。见表4。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逆反心理总分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逆反心理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会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父亲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严厉与逆反心理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父母惩罚与严厉、过度保护与过度干涉、拒绝与否认会增加逆反心理的产生。父亲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以及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会增强依从性的逆反反应、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意见逆反和抵制来自他人影响的逆反心理。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会减少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的逆反行为。见表5。

四、讨论与分析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讨论分析

1.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对逆反心理影响的分析

研究发现,男生的逆反心理总分与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与张军红[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男生而言,他们更想要独立自主,对周遭事物比女生有更多的不满,常有抵触情绪;而女生表达不满的方式则更内敛,所以逆反心理总分与各维度分均比男生低。张军红的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逆反心理总分和各个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女生的逆反心理显著低于男生的逆反心理[4],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显示,男生在抵制来自别人影响上的逆反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可能的原因有:样本有差别,张军红等人的研究被试只有初中生,本研究被试为初中生与高中生;女生性格更随和,同理心比男生强,对于来自别人的影响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抵制来自别人影响上得分要显著比男生低。

2.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对逆反心理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二的学生在抵制来自他人影响因子上要低于初二、初三以及高一的中学生,这与曹钧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5],曹钧研究结果显示,年级在抵制他人影响上差异接近显著,初三和大一两个年级段的学生在对别人意见上的逆反心理分数最低,表明其逆反心理水平是最弱的,大二和初二年级段的学生在逆反心理上是最强的。这可能是因为被试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缘故,他们的被试年龄样本为14~22岁,涉及初中到大学的学生,本研究的被试年龄样本则在11~18岁,只有初中生與高中生。目前研究结论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二)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讨论分析

1.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分析

研究表明,男生在惩罚与严厉因子上的均值高于女生,这与谢小丹的研究结果不一致[6],有待进一步的验证。谢小丹研究发现:父亲在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与母亲偏爱被试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男生在惩罚与严厉因子上的均值高于女生,说明父母亲对待男生比对待女生严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青春期男女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男生更加想要独立自主,所以可能会有冲动的行为,女生则可能较温柔乖巧,因此父母亲对待男生要比女生严厉,所以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

2.不同年级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父亲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和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在年级主效应上差异都非常显著;父亲过度保护在年级主效应上差异很显著。进一步对年级作多重比较发现:在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上,初一显著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初二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初三显著高于高二;在父亲过分干涉因子上,初一、初二年级要显著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初三显著高于高二;这与谢小丹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原因可能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刚升入初中,环境的改变使父母担心他们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所以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的消极教养方式高于其他年级。

在父亲拒绝与否认因子上,初一、初二显著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在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上,初一显著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初二年级显著高于高三;在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因子上,初一要显著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初二要显著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初三显著高于高二;在母亲拒绝与否认因子上,初一要显著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初二要显著高于初三、高二、高三,高一显著高于高二;在母亲惩罚与严厉因子上,初一、初二要显著高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初三显著高于高二。该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低年级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更加偏向消极教养方式,可能原因是初一、初二的中学生的思想与其他年级中学生相比较更不成熟,所以父母的教养方式趋于严格或者宠爱,随着年级的上升,中学生的思想变得成熟,父母的教养方式就不同程度地改变。特别是对于高二、高三年级的中学生,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减少,这可能是由于高年级的中学生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进了学习中,父母看见了他们的改变,所以减少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和保护以及拒绝否认这些消极教养方式。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逆反心理总分的相关分析

研究发现: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逆反心理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会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父亲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分保护、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严厉与逆反心理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父母亲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和保护以及拒绝与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会增加逆反心理的产生。这与王雪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

父亲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以及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会增强依从性的逆反反应、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意见逆反和抵制来自他人影响的逆反心理。可能的原因是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以自我为中心,有自己的观点,想有自己的选择权利,但父母想要子女顺从听话,拒绝或否认子女的观点等消极教养方式会让子女不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影响,从而抵制来自父母或者周围人的影响。父亲教养方式严格,禁止子女做其他的事,过分干涉子女的生活,对于子女的要求更多的是采用拒绝的态度,然而过多的规则与惩罚会导致中学生更不愿意顺从父母,依从性的逆反心理和限制性选择的情绪逆反就会增加。

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会减少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的逆反行为。原因可能是父母亲在子女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会让子女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的方式与子女沟通,倾听他们的困惑并给予一定的方法,减少其困惑会让中学生接纳父母的建议,从而减少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的逆反心理。

由此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降低中学生的逆反水平,父母过于严厉,用惩罚的消极方式对待中学生会增加其逆反心理。而逆反心理的产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从尊重中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与子女沟通交流,接纳子女,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子女肯定,鼓励子女比惩罚子女、过多地干涉子女会让其减少逆反心理,从而减少逆反心理带来的逆反行为;让子女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建立自信,才能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能够更加幸福的生活。

注:本文系遵义市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关于家庭教育中儿童积极心理品质路径、对策研究”成果(编号:JTJYYB2017003)。

参考文献

[1]罗苑,齐平.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2):166-167.

[2]Hong,S H,Feadda,S Refinement of the Hong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Scale[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6,56(1):173-182.

[3]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97-101.

[4]张军红.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策略[D].保定:河北大学,2013.

[5]曹钧.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关因素分析[D].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8.

[6]仝文,刘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151-153.

[7]谢小丹.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6,14(2):105-107.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遵义,563006)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