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行为影响留守青少年抑郁形成

2019-03-15 02:05付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介作用抑郁

付鹏

〔摘要〕本文是为了解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危险行为及抑郁间关系,为缓解留守青少年抑郁发生提供参考。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危险行为问卷及流调抑郁量表为工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南省耒阳市两所中学829名留守青少年参与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在生活事件、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生活事件及危险行为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独生留守青少年在危险行为和抑郁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生留守青少年。(2)生活事件、危险行为及抑郁两两正相关,危险行为在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生活事件和幸福感间部分中介。因此,危险行为在生活事件和抑郁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危险行为;抑郁;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16-05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抑郁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最大障碍之一[1]。美国有15%青少年报告明显抑郁情绪[2],国内研究显示20%~40%青少年有明显抑郁情绪[3]。已有研究证实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危险行为有影响[4]。初中生危险行为与抑郁密切相关[5],危险行为影响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及自杀意念[6,7],危险行为是预测抑郁的重要指标。对于生活事件、危险行为及抑郁三者之间关系研究却很少涉及,本研究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究危险行为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的作用,以期为学术界研究留守青少年抑郁障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湖南某市随机抽取两所留守青少年聚集的中学作为取样地,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9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问卷829份,有效回收率92.10%,其中男生372人(占比44.90%),女生457人(占比55.10%);独生子女仅60人(占比7.20%),非独生子女769人(占比92.80%);单亲监护377人(占比45.50%),隔代监护452人(占比54.50%),平均年龄为(13.69±4.78)岁。

(二)工具

1. 生活事件量表

采用刘贤臣[8]编制的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 -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用于评定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的自评量表。该量表在综合国内外诸多文献的基础上,与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及所扮演的社会家庭角色相结合编制而成。该量表包括27个因子,6个分量表,从1(从来没有)到5(总是)的5级评分,因子得分越高提示个体在某一方面所遇到的负性事件越多且应激强度越大。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1。

2.危险行为量表

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Risky Behaviors Question-naire-Adolescents,RBQ-A)是一个评估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危险行为的问卷,该问卷包含20个条目,为0~4级评分方法,总分越高反映被试近期(近一个月)危险行为水平越高。在此研究中该问卷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2。

3.抑郁量表

采用汪向东[9]等人编制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要求被试报告各种抑郁症状出现的频繁程度。采用4点计分,从“从不或极少”到“几乎总是”,反向计分后,计算均分,均分越高说明抑郁状况出现的频度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适用评价抑郁心境状态,而非整个抑郁症候群。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1。

4.数据分析与处理

运用SPSS21. 0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差异性检验、分层回归统计、信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一)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的现状

留守青少年在生活事件总量表上的得分为42.82±18.50分,该调查地区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男生在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分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女生(p<0. 05、0.01、0.001);独生留守青少年在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生活事件总分上要明显高于非独生留守青少年(p<0. 05、0.01、0.001),单亲监护留守青少年丧失得分明显高于隔代监护留守青少年(p<0.05),而在健康适应得分中,单亲监护留守青少年明显低于隔代监护留守青少年(p<0.05),见表1。

(二)留守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现状

留守青少年在危险行为总量表上的得分为(31.00±10.53),该调查地区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處于偏低水平。男生和独生子女在危险行为因子上总分明显高于女生和非独生子女(p<0.001);而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在危险行为上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三)留守青少年抑郁的现状

留守青少年在抑郁总量表上的得分为36.05± 10.70,该调查地区留守青少年抑郁处于偏低水平。抑郁总量表及分量表得分在性别和监护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在抑郁情绪、积极情绪和抑郁因子上总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0.001),而计生情况在躯体症状和人际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四)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危险行为和抑郁的关系

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各分量表、危险行为、抑郁及抑郁各分量表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p<0.001)见表3。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危险行为(M)对于生活事件(X)和抑郁(Y)关系的中介作用,同时将性别、年龄、计生情况和监护类型作为控制变量处理,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见表4。根据Muller、Judd和Yzerby[10]以及温忠麟和叶宝娟[11]提供的观点,中介效应检验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首先是X(生活事件)必须对M(危险行为)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其次是X(生活事件)对Y(抑郁)也必须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最后将M(危险行为)和X(生活事件)共同代入方程后,M(危险行为)的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X(生活事件)对Y(抑郁)的效应减弱,则为部分中介作用,如果X(生活事件)的效应变得没有统计学意义则为完全中介作用。

据统计数值显示,生活事件对危险行为和抑郁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 0.58,p<0.001;=0.64,p<0.001),当生活事件与危险行为同时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后,生活事件对抑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0.64,p<0.001降到=0.57,p<0.001,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效应降低,因此危险行为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同时继续采用上述逐步回归的方法考察危险行为对生活事件六个维度与抑郁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见表5。根据表1的结果,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其他生活事件分量表可以正向预测危险行为,从表2的结果来看,生活事件各维度(除丧失维度)可以预测抑郁。当将生活事件各维度与危险行为同时代入回归方程,建立模型3后,危险行为对抑郁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0.13,p<0.001),而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其他生活事件分量表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由=0.16、0.25、0.20,p<0.001降为=0.14、0.22、0.15,p<0.001,表明危险行为在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只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生活事件上,男生的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生活事件要高于女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2],表明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性格活跃好动,预示着男生可能会进行更多的危险行为进而犯错较多,受到监护人的严厉批评相对更多,更加容易导致不良身心状况,且男生有着相对较多的心理问题。另外,独生子女在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生活事件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总体反映出独生子女更多的生活事件,由此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在留守生活中也更容易受到监护人的惩罚,承担的生活事件更多一些。研究还发现,单亲监护丧失因子得分高于隔代监护,隔代监护大多为爷孙辈,老人家对待事物豁然,间接影响到被监护人,另外,隔代监护健康适应得分高。年长监护人大多关心被监护人吃饱穿暖,对于营养健康方面关心减少。

留守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差异比较结果得出,不同性别和计生情况的留守青少年在危险行为上有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3,14],不同监护情况在危险行为上并没有差异性,男生由于性格活跃而面临危险多一些,独生子女则因为问题抉择缺乏同辈及时提醒导致危险增多。综合分析,监护人照看留守男生需格外提醒防范危险意识,且独生子女的安全教育也不容忽视,在这类留守青少年安全意识上加强教育,可有效降低留守青少年整体危险行为水平。

不同性别和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青少年在抑郁得分上不存在差异,不同计生情况在抑郁情绪、积极情绪和抑郁总分有差异,在躯体症状和人际得分无差异,表明抑郁检出率不会因为性别不同,监护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性,但是在不同计生情况下,抑郁分量表存在细微差异,也就是说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抑郁情绪和积极情绪有更多体验,存在更多患抑郁风险[15],年轻一代父母亲应该顺应二孩政策,减少独子的孤独抑郁发生。

对于生活事件、危险行为和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各维度与危险行为、抑郁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生活事件越多的个体,也会有比较程度的高危险行为和抑郁。危险行为的中介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活事件的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其他生活事件对危险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生活事件各维度(除丧失维度)对抑郁也有正向预测作用。在生活事件、危险行为和抑郁的关系中,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生活事件对于抑郁的影响是通过危险行为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的,学习压力让留守青少年产生厌学、自卑等情绪和逃学、欺骗、抽烟酗酒等危险行为,最终因无法释怀导致抑郁障碍,青春期的留守青少年缺乏健康观念引导,产生早恋、斗殴、赌博等危险行为,进而萌发抑郁。给予学校重要启示,减轻学业压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开展关怀教育,加强青春期学生正确的性教育课程,以此降低留守青少年患抑郁的风险,最终提升留守青少年幸福感水平。

注:本文系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7B389),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YBA199)。

参考文献

[1]HOLDEN C. Global Survey Examines Impact of Depression[J]. Science,2000,288(5463):39-40.

[2]CLARK M S,JANSEN K L,CLOY J A.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2,86(5):442-448.

[3]牛更枫,郝恩河,孙晓军,等. 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6):1022-1025.

[4]辛秀红,姚树桥. 青少年直接自伤行为的发生率及与生活事件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124-128.

[5]周海茸,洪忻,王志勇,等. 南京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抑郁症状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49-52.

[6]余小鸣,张译天,黄思哲,等. 青少年意外伤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2):163-166.

[7]唐寒梅,楊丽霞,傅树坚,等. 江西中学生校园欺凌与自杀相关行为的关联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8,(1):60-63.

[8]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1):34-36.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1):306-310.

[10]YZERBYT V Y. When moderation is mediated and mediation is moderated[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5,89(6):852-863.

[11]温忠麟,叶宝娟.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J]. 心理学报,2014,46(5):714-726.

[12]张金铭,李艳如,郭彦霞. 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55-58.

[13]张丽丽. 高职生人格特征与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6(1):90-96.

[14]周进. 青少年罪犯危险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15]徐丽华,陈登峰,傅文青,等. 留守环境对农村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63-665.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长沙,410128)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中介作用抑郁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动机调控对成人英语学习成绩的作用研究
不同媒体下感知价值对品牌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