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5 02:05李静吴晓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4期

李静 吴晓燕

〔摘要〕以高中生涯规划课“绘制生命线”为例,阐述在高中生涯规划课中如何运用绘画、音乐、叙事等表达性艺术治疗手段优化课堂、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高中生涯规划;绘制生命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20-03

应新高考需求,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一大热点。生涯规划课课堂教学作为生涯教育开展的主阵地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了解自我,探索世界,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是高中生涯教育的三大核心主题。其中,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及接纳自我方面,与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的目标有高度重合,借助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设计与组织课堂由来已久,因此将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引入生涯课堂具有现实可行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产生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发展出的治疗形式有绘画治疗、音乐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叙事疗法、舞动治疗、心理剧等等,它以各种艺术形式为媒介帮助人们表达和抒发内心的感受与思绪。在高中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通过绘画、音乐、叙事等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的不安全感和防御性,使学生在安全、支持性的环境中将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出来,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经验更快的释放出来,从而达到重建过去,疗愈身心的目的[1]。

下面,我以高一年级“绘制生命线”一课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绘画、音乐、叙事三种表达性艺术治疗手段在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及取得的效果。

一、巧用绘画,明心见性

在本课中,绘画是课堂组织的主轴线,在自己绘制的生命轴线上标示已发生的及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并用彩色箭头通过上下、粗细、长短呈现自己对该事件的感受[2]。这种直观、符号化地表现,帮助学生把意识或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人生的高峰与谷底一目了然,既能看见自己的成就与才能,强化高峰体验、积累心理资本,也能看见自己的担心与焦虑,从而唤醒生涯意识、明白自己要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做准备,最终促进自我觉察与个人成长。(如下图:学生作品)

在与学生探讨画面内容时,虽然是在探讨学生本身,但有了绘画作品做媒介,借画喻人减少了直接谈论学生本人的冲击性,能够有效降低防御,达到促进学生释放表达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交谈中会被回避的主题(例如人生重大挫折,至亲离世等)均在画纸上被描绘出来,教师与学生借助画纸进行沟通,审慎而坦诚地去面对和思考这些人生命题,这就在提高学生生涯成熟度上迈出了一大步。

另外,画笔与纸张摩擦作画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宣泄。在课堂上选择彩铅作为绘画工具,因其涂擦时质地略涩,与纸张接触有一定阻力,画者必须略微用力才能在纸上留下清晰的痕迹,在涂抹绘制作品的过程中同时达成了表达与宣泄的目的,任何时候只有先处理好情绪,才能谈面对与接纳。

二、心随乐动,渲染无言

在心理治疗中常常使用聆听、演奏、歌唱、舞动等手段,帮助来访者宣泄涤净压抑的情绪和创伤、呈现心灵内部状态和冲突、处理非语言冲突、促进自由联想[3]。在生涯课堂中,我常在以下两种情况加入音乐的成分。

一是深度探索前的准备阶段。如本课开始阶段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增强自己与所绘生命线的链接,在教师吟诵引导语的同时播放恰当的背景音乐,比单纯使用引导语更能使学生代入情境。即使是在团体人数较多的课堂中,学生也能较快地屏蔽周围的影响,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

二是需要做某种氛围的引导或强化时。如需要学生内省、探索、畅想或汲取积极力量等情况下,如果用语言来传递这些信号,想要达成效果,需要的铺垫和准备时间比较长,而且效果不易达到预期,对教师的功底相对要求较高。

在本课中,我选用了“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伴随在绘制生命线的过去部分时播放。该曲本身在励志感恩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曲中前奏提琴与间奏风笛直指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将压抑的感受和情绪暴露出来,表达于画纸之上。歌词“ you raise me up,I can stand on the moutains…”反复吟唱,在生命线绘制过程中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正向暗示。也为后期教师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积极赋义埋下伏笔。

在绘制生命线未来部分时,我播放了乐曲《和未来有约》。在过去生命线的绘制中,随着学生自我探索的深入,必然存在着消极感受与负向事件的再现,尽管在各个环节都着力于增加积极引导,但在本环节利用欢快积极的音乐做一个气氛的转换是对学生心灵的保护与创伤的包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未发生的未來。通过学生分享自己对未来生命线上的重大事件的感受,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明白对未来需要做些准备,即规划自己的生涯。

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先于对语言信息的加工,直接促成感受的形成,形成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而影响认知,最终带动行为。

以本堂课为例,我发现与不使用音乐相比,使用音乐至少减少5%~10%的教师描述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体验空间,感染力明显增强,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积极赋义,重构人生

叙事疗法实质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递给他人[4]。使用何种叙事风格,反映了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往以及当下的心境。在课堂上,传递与导向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正向理解和接纳自己生命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是高中生涯课堂的一大重要任务。

在本课中,我在热身活动时朗诵霍金的文章《生命的意义》,同时结合霍金逝世,对原文稍作修改——“大家好,我是史蒂芬·霍金,一个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有时候还是个梦想家。众所周知,我的生命刚刚结束……”,以一种达观接纳的态度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死亡,提供一种积极接纳的叙事风格作为榜样和参考。

在总结过去生命线上已发生的重大事件时,邀请同学集体朗诵:“感谢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美好,它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独特与精彩;敬畏看似幽暗的谷底,是它挖深了我们生命的河床,让心灵容纳下更充沛的水流。”都是在传递和引导这种正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回应学生分享时也可援引歌词“ you raise me up,I can stand on the moutains…”,与生命线中的谷底经验耦合,引导学生不仅从人生的高峰体验中获得心理资源,也要尝试从谷底经验(消极事件)中汲取力量,重新为自己生命中的负向事件赋予积极的人生意义,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在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见学生的变化与成长。一名学生在分享自己儿时遭遇的车祸时这样说道:“那个过程其实很不好受,当时我以为我要死了,非常害怕,躺着很久都不能动。但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父母第一时间赶来照看我,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爱。”

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其独特的理论背景和多样的操作方式,是艺术与心理结合的一门新科学,当我们将其运用于高中生涯课堂时,不可选择太过复杂或太过开放的绘画主题,操作过程的设计尽量简单,聚焦活动目的。教师本身对音乐要有一定的感受性和鉴赏力,选择与活动氛围及课堂主旨匹配的音乐,课堂中让人信服的榜样以及教师适度的自我暴露更能引起学生的认同。

参考文献

[1]严虎、陈晋东.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手册[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6.

[2]张付山,陈燕.班级体验式心理拓展活动100例[M].青岛: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

[3]汉斯·赫尔穆特(德),德克尔·福格特(德),多罗特娅·欧伯格斯巴赫(意)、托尼斯·蒂默曼.音乐治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浦安迪(美).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1.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南昌,330115;2.江西省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昌,330008)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