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应用技术型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19-03-16 01:08陈曦侯晓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大数据互联网+

陈曦 侯晓博

[摘    要] 首先从管理和教学两方面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影响,再从观念融合、管理提升及技术衔接三个途径探讨大数据时代应用技术型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互联网+;继续教育;应用技术型大学;大数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85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3- 0207- 03

0      前    言

2012年以来,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短短几年间使国家经济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经历着深刻变革,而今这种变革显然还没有结束。对继续教育领域而言,这场信息技术变革为其发展呈现出更多可能性。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样,冲刷出了从未有过的全新领域,唯有挖掘内在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在人才培养上胜出一筹。

1      大数据时代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影响

2015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宣言》中确定了全球教育2030总体目标,即“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大数据时代无疑为个性化终身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终身教育的主阵地,继续教育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势必要与时俱进。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继续教育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传统教学,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现代、高效的继续教育模式。不能实现个性化继续教育,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教育工作很可能事倍功半。

1.1   大数据时代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教育管理的影响

和传统学术型大学一样,这些年逐渐转型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也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初步形成了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育模式。但是这种网络教育,只是简单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共享、快捷、互联、互通等属性,作为日常教学和管理的辅助手段,在继续教育中更是如此。互联网的个性化、海量信息处理等性能尚未彻底发挥出来。

1.1.1   大数据将改变继续教育的教育改革格局

除了直接导致继续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互联网时代对继续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也有更高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大数据技术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需要与继续教育更深度地融合,从而在根本上改变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继续教育将沿着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将学习者于社会和知识发展紧密结合,从而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的继续教育将不仅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或者技能,更能通过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方式改变教育对整个社会的作用。

1.1.2   大数据改变了继续教育管理中对于数据价值的认识

在传统继续教育管理中,教育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基本是以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班级分配、成绩汇总、学费缴纳等宏观数据为主,主要用于统计目的,即使在计算机使用已经普及的21世纪初也是如此。受制于早期算法功能以及数据使用者能力的局限,存儲的个体数据在宏观数据统计面前,基本上对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没有任何帮助。而在“大数据”时代,云端技术使得大量个体数据被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存储、甚至学习,逐步广泛地用于继续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多样化教学、定制化教学中,个体数据的价值被逐渐提升。

1.2   大数据时代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教育教学的影响

1.2.1   大数据使更多的教学数据被收集分析

这些数据既包括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包括教师的讲授内容,既包括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包括教师的教学预期,从而使教学从单一的对学生的要求,变成了对教授双方的管理。传统网络教育中,教师制作课件共享,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完成课后学习,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更多是将其视为一种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整合网络资源,实现远程共享、交互式学习、24小时课堂、定制化教学等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仅获得来自全球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继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也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信息的管理者,学习诊断、资源共享、效果分析、前景预测等不断在教育领域中渗透,成为教师管理的范围,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扎实的基础。

1.2.2   逐步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

基于教育大数据环境的新型智能学习平台正在崛起,它和过去的网络学习平台重要的区别在于,新型智能学习平台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挖掘整理和学习,研究学习者的行为模式,从而建立充分的行为评价体系和学习诱导体系,应用于到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这一过程包括来自学习者和授课方两方面的反馈。对于继续教育机构而言,利用大数据提供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课程安排、课程讲授方式、师资配置、最佳教学方式,并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行为、学习兴趣进行综合检验、评价、分析、推断,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回应学生的反馈,以此提高对学习效果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性,进而构建更加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习者而言,利用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为其提供了符合自身学习习惯、更能提高学习效果、满足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案,这些信息也将及时反馈到继续教育机构,与其提供的教学方案相比较、匹配,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到平台,成为制定更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案的依据,进而构建更加有效的教学诱导体系。

2      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教育模式创新途径

2.1   观念的融合

大数据的思维理念已让新一代信息技术根植于教育领域,知识垄断的壁垒正在被一点点攻破,学习目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等的日趋多元化、便捷化、个性化,使得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得以彰显,教育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终身教育理念不再是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在人们身上实现的生存方式。当前,依托“互联网+”与终身教育理念的交叉融合,继续教育事业已经不再是大学的专属,其广泛的商业价值和商业市场已经被资本市场盯上,技术应用型大学要面对的将不仅是自身实现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还要考虑如何满足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

2.2   管理的提升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互联网+”继续教育需要更加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手段和技术理念,在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教学设计等方面都要做好切合实际的规划,见图1。这些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等“软件”才是“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平台高效运行的基础。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是Web 3.0 时代,成为继续教育中个性化学习的基础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继续教育最有价值的提升是其学习分析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分析管理,帮助教师预测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学习行为评估,一旦学习评估结果偏离正常值域,通过学习预警系统,做出相应的干预策略,让学习者能顺利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预期,减少成绩不合格率、辍学率,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2.3   技术的衔接

在現阶段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快、高校基础建设投资火热的背景下,“互联网+”继续教育的技术支持要立足本校实际需求、有效应用和成本收益进行建设,好高骛远或者一味求全求新是不现实的。随着信息化技术越来越精细化,应用技术型大学可以和更多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将技术支持的重点放在数据的挖掘整理分析学习上,数据中心建设完全可以依托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成熟的商业数据云。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把重心放在“互联网+”继续教育的管理系统的建构和发展上,注意规划阶段性发展特点,统一技术路线发展内容,保证与已有平台和系统无缝对接。

3      结   语

总之,对于继续教育而言,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质、管理形式的灵活、课程设置的广泛,都会更得益于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互联网+”继续教育中的优势,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伟远,段承贵,封晨.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大数据互联网+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