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18 11:49杨晟叶玉玲朱晔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杨晟 叶玉玲 朱晔

摘要:《国际物流管理》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物流工程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目前存在着课时紧张、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效果偏弱,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弊端,根据对课程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提出从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分配案例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比例、充分利用实验和社会资源分层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方面继续深化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178-02

《国际物流管理》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具有专业特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务性。课程基础理论和知识占有较大的比例[1],部分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讲授,相对比较枯燥,学生难以接受。另外,学生一般都缺乏与国际物流相关的实际工作和实践经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案例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能进行国际交流的学科交叉型高素质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下,可以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和实验助学”递进式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与优化。

根据《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组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国际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讲解。第二阶段主要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比如在相关国际法规和惯例时用启发式教学法或者分组讨论。第三阶段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第四阶段进行课程实践,依托实验和企业资源优势,通过“企业讲师进课堂”等环节,让学生体会从基础认知、任务感知再到业务实践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效果分析

在本次教学调研中,共向本次课程的学生发放1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份。由于问卷的份数较少,相关问卷可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但不妨碍针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本次问卷的内容,对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案例及任务式驱动教学的效果方面进行分析。

1.课程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认为课程中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比重合适的为76.5%,过少的为23.5%;认为难度合适的有64.7%,太难的有29.4%,过于简单的有5.9%;认为目前课时合适的有94.1%,过多的为5.9%。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案例及任务式教学的比重、难度和课时的安排基本合理。对于教学的难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比较困难,原因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案例的难度可以由浅入深进行,使同学能更好地将基础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目前,课程的教学时间为51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新修订的课程计划将此门课的学时调整为36学时,由于课程的基础内容繁多,可能会导致课时紧张,案例和任务式驱动式教学课时的时间不足,需要针对新的计划提早进行调整。

2.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配合程度和学习状态。本学期课程开展工程中,对于学生的出勤率,全勤的有58.8%,缺席2-5次的有41.2%,缺席6次以上的无;学生每周愿意花在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的课外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为5.9%,2—5小时的为17.6%,1—2小时的为76.5%,1小时以下的无。

学生的出勤状态良好,但是学生愿意在课外学习的时间明显偏少,大部分同学每周只愿意花1—2小时时间,这既反映出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也说明今后要对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作业和教学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调整。

3.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效果分析。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认为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激发兴趣有帮助的仅为41.2%,仅有35.3%的同学能主动去自学老师课程上没有讲的知识;认为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为64.7%,能培养创新能力的为47.1%。

從调查数据来看,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得到认可,而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大部分同学反映比较消极,说明学生目前的被动学习状态是案例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国际物流管理》教学改革建议

1.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国际物流管理》中涵盖了大量国际贸易的相关内容,而许多同学对这部分的内容一无所知,不得不占用课程大约1/4的时间来学习相关知识,挤占了原本就十分紧张的课时。因此,应将国际贸易的相关课程作为《国际物流管理》的先修课程,或者将部分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国际贸易内容作为课外自修内容。

2.合理分配案例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比重。可以考虑按2∶1∶1的比例分配理论课、案例教学与任务式驱动教学的课时,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加大实验课比重。《国际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是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要协调好理论课与案例及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内容,突出连贯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国际物流项目任务的能力。

3.充分利用实验和社会资源。课程所配套的实验课程国际集装箱进出口实验软件已经使用超过10年,软件已经难以在高版本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并且许多进出口的规则已经更改,相关的流程也有了变化,原有的实验课已基本停滞。目前,正在进行新的实验教学软件的采购工作,包括进出口报关系统、报检系统、海运集装箱进出口系统以及航空集装箱进出口系统,内容比原有的实验系统涵盖的内容更广,实践性也更强。实验课程与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相辅相成,通过实验课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任务驱动式教学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邀请相关企业讲师共建课程,充分利用企业讲师的实践经验,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案例及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课程目标和实施计划[3]。

4.分层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首先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切入点,根据案例的难度,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目前的实践结果来看,一些有主动学习精神的同学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往往能力更强,可以有意识地发挥其能动作用,在任务小组中发挥协调、引导的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再次,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辅以实验课及企业讲师的课程教学活动,进一步巩固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霞芳.国际物流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2]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王冠军.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2):144-145.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