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019-03-18 11:49吴晓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主体性建构主义教学

吴晓燕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实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这一主体性作用。结合我校的实际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本文分析了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性作用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195-02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流行于西方的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主要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角色观、教学模式等。[1]这其中有关教学、师生角色定位以及教学模式的论述都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就意味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这种主体性并不是教师赋予的,而是学生作为学习者天生就具有的,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本文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这一思想,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而主体性指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根本的共同属性,它主要包含人在自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无论作为实践主体、认识主体还是评价主体,都具有上述这些根本的共性。教育教学的基本框架是教师和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

1.学生是教学互动的主体。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是双边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是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活动完全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真正主体的客观事实,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缺乏独立性、创造性,从而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教育规律决定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就是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学生的学习和成绩。那么,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毫无根据的。[2]

2.学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反映出来的,但最终必须由学生的学习质量来决定。所以,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检测,应该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来完成,如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能力,这些知识、能力能否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以及他们在现实工作中的表现等。而现行的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不外乎各种类型的考试,但由于考试成績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这种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不能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真实标准,应该通过对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考察来评价和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他们可以观察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说对教师有最全面的接触和最深切的了解,完全有资格、有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给予准确、客观地评价。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这种方法,以发挥学生在评价教学质量方面的主体性。[3]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然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

3.学生是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的主体。根据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内因起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在学生和学习氛围两者中,学生是内因,而学习氛围则是外因,学习氛围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建立者。试想,在一个学习群体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谐相处,相互帮助,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那么,这个群体一定是个积极向上的群体,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对教学质量也会有好的影响。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教师的教学不能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重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教师调整、更新自己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一些与现实结合很紧密的课程更是如此,更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要。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反过来也就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科技的发展也要求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校学生应该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而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有赖于学校主管部门和教师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准自己未来在社会上的位置,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当然,这些能力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学校主管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最终获得。

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以前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以质量立校办学思想的必然选择,更是扩大办学规模,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学校要真正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切实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教育质量提高上的主体性,切实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人”,还他们应有的权利和地位。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些思考

前面主要阐述了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但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我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学分制,让学生能根据兴趣选择所学课程。学分制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教育方法和制度,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我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完善学分制的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监督学分制的落实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选课,避免学生选课时出现盲目性,真正使学生能够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活力,提高他们的主体性。

话题,因为现行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讲授式,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点,即它可以使学生学到比较系统的知识,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但是,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制约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应该增加一些讨论的环节,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而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解决争论和综合点评。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思想,提出了新见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又使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3.建立起较完善的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我评价体系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评价,使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的最大任务,要对自己负责。为此,学校主管部门,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对自己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提升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江义.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2]王发.双主体互动决定教学质量[J].药学教育,2004,(2):6.

[3]梁斌.试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的必要性[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2):14.

猜你喜欢
主体性建构主义教学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