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2019-03-19 06:32
广西中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气滞疏肝脾虚

黎 瑩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指导 朱永苹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无特征性表现,常以一个或一组症状为主,其症状在病程中也可发生变化。在中医学中,虽无功能性消化不良之病名,但根据其病因及临床表现仍能从中医古籍中找到相关论述。本病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呃逆”“呕吐”等范畴,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近年来,中医界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本文现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

FD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等因素导致机体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弱而发病。近年来,中医界对FD的研究逐渐深入,认为其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古今医家均有论述。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 金元医家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理论,认为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攻下药物使用不当等均可内伤脾胃,致使升降失常,气机不畅,而生满闷之病。清代医家沈金鳌亦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满”,说明脾虚气滞是痞满的主要病因。FD常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和,病程中亦可出现痰湿、食滞夹杂等,但各种病因均会导致脾胃虚弱,气滞中焦,升降失调,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古代医家对于本病虽有认识,但还未将本病作为单独疾病进行论述,而是笼统地归于“痞满”等疾病。

1.2 现代医家对本病认识 除古代医家外,现代医家对该病也进行了总结和研究。甘海苹等[1]在论述痞满病时,指出其病位与胃最为相关,病机与脾胃升降失司关系最为密切,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在痞满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张运希等[2]在论述痞满时亦认为本病病位多在胃脘,其病机以脾胃升降失常及中焦气机不利为主。李霞等[3]将FD的病因归于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认为FD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病程在4周以上,病久致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司而产生疼痛。葛小兰[4]亦认为FD的病因为饮食不节及情志不畅。此外,姜开妍等[5]认为FD发病机制为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以致肝气郁结;冯明宇[6]指出FD病机为肝郁气滞,肝气犯胃;李帷等[7]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气滞,提出治疗FD应辨病辨证结合,强调心理疏导和饮食调理;石起璘等[8]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肝郁气滞,木郁乘土;韩捷等[9]认为本病除脾胃功能升降失调外,还会出现血瘀表现,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上述医者多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进行研究,但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分析,未形成一致的病因病机理论,且关于本病的中医源流探讨缺乏梳理。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治疗 FD是一种较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类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迁延,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证候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故医者多根据自身临床经验进行辨证分型论治。王艺超等[10]将40例F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肝胃不和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气滞型用枳实消痞汤加减,湿热中阻型用连朴饮加减,寒热错杂型则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5%。冯永真[11]认为FD中医辨证应主辨虚实,治疗应坚持“通而不痛”的原则,将FD归纳为肝郁气滞型、脾虚痰湿型、肝郁脾虚型、饮食积滞型、寒热错杂型等。在治疗上,肝郁气滞型治法以活血解郁、疏肝理气为主,方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痰湿型治法以健脾燥湿为主,方用平胃散加减;饮食积滞型治法以理气和胃、健脾消食为主,方予保和丸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采用疏肝健脾的治法,方予以逍遥散加减。经治疗后,120例FD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4.17%。另外还有学者[12]将FD的两个亚型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及上腹痛综合征(EPS),对于FD的治疗第一步就是辨病,先分清亚型,再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PDS主要包括脾胃虚弱、肝气犯胃、脾虚湿阻、脾虚食滞、胃阴不足等证型;而EPS主要有肝胃气滞、气滞血瘀、肝胃不和、饮食伤胃等证型。在治疗上,该研究采用健脾祛湿、行气消痞、疏肝解郁、养阴益胃生津等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四逆散加减、半夏泻心汤、香苏子饮合金铃子散加减等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甘德春[13]则把该病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肝胃郁热、肝郁脾虚等证型,分别采用疏肝和胃、健脾益气和胃、疏肝泄热和胃、疏肝健脾等法,方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化肝煎、四逆散合六君子汤等治疗。80例FD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达86.25%。张芬[14]将88例FD患者分为肝郁气滞、湿热中阻、食滞胃肠、脾胃气虚及中焦虚寒等5种证型,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三仁汤、保和丸、参苓白术散及桂附理中汤等辨证论治,总有效率为93.2%。蔡喆[15]认为FD的主要中医证型包括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寒热错杂、饮食停滞等5型,其中以肝胃不和及脾胃湿热为主,提出行气疏肝、和胃健脾、清热化湿、解郁健脾等治法,并强调饮食调整和情志调畅的重要性,取得满意疗效。

2.2 针灸治疗 针刺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灸法则是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近年来,针灸成为一种绿色疗法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FD。卓仲芬[16]采用针灸治疗FD患者54例,主穴取足三里(双)、中脘、内关(双),并辨证配穴治疗,脾胃虚寒则选取胃俞、脾俞、三阴交、章门等为配穴,并采用补法进行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则选取期门、太冲为配穴,并采用泻法进行针刺治疗。结果表明,针灸和口服多潘立酮及黛力新均对本病治疗有效,但针灸治疗组不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多潘立酮及黛力新治疗组,且总有效率高达98.15%。赵盛惠[17]纳入66例FD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分别采用西沙必利常规治疗及针灸疗法。针灸组治疗取穴主要为足三里、内关穴,如脾胃不和则加三阴交、章门等穴;若肝火旺盛则加行间、期门等穴。结果,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0.9%,西沙必利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治淞[18]则认为,针灸治疗FD可以改善气血运行,增强患者自身的消化功能,加之西药的常规治疗存在不良反应,且治疗效果不如针灸疗法理想,所以针灸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他采用针灸疗法治疗100例FD患者,取穴主要选择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5.7%。杨大荣[19]选择针刺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合穴足三里、络穴丰隆、原穴冲阳等治疗72例FD患者,总有效率达83.3%。刘影[20]治疗38例FD患者,取中脘、灵骨、内关及足三里等穴,针刺手法采用补法,总有效率达到100%。王国强[21]采用针灸疗法治疗124例FD患者,主穴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再根据辨证分型配穴,如有肝胃不和则加太冲、期门等,采用泻法,如有脾胃虚寒则加三阴交、章门、脾俞、胃俞,采用补法。治疗同时还采用经皮穴电刺激足三里、太冲、脾俞等,结果总有效率为93.55%,而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为80.65%。

2.3 推拿治疗 中医推拿是指医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手法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所在、特定腧穴、疼痛部位等,以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对于治疗FD疗效亦佳,在临床上颇受欢迎。房纬等[22]采用胡氏腹部推拿(取腹部、胁肋处、肝胆脾胃经和任脉穴位,配合背俞穴,运用腹部特有手法结合传统捏脊法进行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用针灸治疗,研究发现胡氏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孙林娜[23]亦认为推拿可通过穴位按摩改善淋巴回流,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提高食欲、增加食量的目的。她采用补脾经、内运八卦、揉板门、摩腹及捏脊等手法治疗FD,治疗结束后,120例FD患者中,推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疗效优于健胃消食口服液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叶富文等[24]采用腹部按摩推拿法治疗66例FD患者,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腹部,重点点按足三里、章门、天枢、中脘等穴,再推揉胃脘,点按关元、气海等穴,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6.97%。

2.4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目前临床上针对FD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仍是常规西药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且不良反应风险较高,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治疗FD手段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医者倾向于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顾庆等[25]运用气滞胃痛颗粒(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白芍、炙甘草)联合莫沙必利口服治疗70例FD患者,结果表明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西药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胃肠道动力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莫沙必利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前者总有效率为94.29%,而单用莫沙必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陈月红等[26]纳入90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予口服西药曲美布汀联合服用中成药摩罗丹(当归,白芍,茯苓,川芎,百合,麦冬,延胡索,三七,乌药,鸡内金,石斛等)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而曲美布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素娟[27]应用口服保和丸(焦山楂,制半夏,炒神曲、麦芽、莱菔子,陈皮,连翘,茯苓)联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41例老年FD患者,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5.12%,而多潘立酮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多潘立酮治疗组。刘国凤等[28]应用中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枳壳,延胡索,法半夏,郁金,海螵蛸,甘草等)联合奥美拉唑胶囊、多潘立酮及黛力新口服,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96例FD患者,结果总有效率达93.75%,且2年内无复发。

3 结语

综上所述,西医对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尚未明确,因此在治疗方面,西医暂无特效药,而中医药则可根据患者症状辨证论治,方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对于治疗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且中医药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的优势,其安全性及疗效远比单纯西药治疗理想,具有良好的发展及应用前景。但中医药治疗本病亦存在以下问题:中医缺乏统一的诊断、辨证分型和疗效判定标准,各医家多按照个人临床经验对FD患者进行辨证治疗,且中医药治疗FD在临床设计、测量、评价等方面多不符合临床流行病学标准,致使其相关研究结论得不到认可。因此今后需要更多的基础实验来证明中医药的治疗机制及中医药治疗FD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研究多限于临床用穴研究,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理论、针灸治疗本病源流、文献梳理较为缺乏,实验研究不足,且与现代化方法如数据挖掘技术等结合较少,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补其不足。

推拿治疗本病优势明显,在临床较受欢迎,但目前其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需有关人员加快步伐,促进其相关理论、操作手法、具体用穴等形成系统方法,早日在临床进行普及。

猜你喜欢
气滞疏肝脾虚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