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分析及创新对策探索

2019-03-19 12:10肖耀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育人考核课堂教学

□肖耀廷 李 峥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评价越来越趋于客观和理性,除了注重其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更看重其社会经验和阅历,是否能够处理好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同样的,作为大学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教学育人过程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大学本科教育中,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外,更应注重课外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如何更好地发掘社会教学资源,更好地与社会实践和市场需求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目前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社会实践育人的目标导向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目标导向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只有明确了育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地知道怎么去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校外事物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种类越来越杂,由于大学生接触真实社会有限,很多信息不能很好地甄别,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

(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中国人历来讲究立德修身,大学生只有具备的较好的品德修养,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也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也应注重德育,除了日常课堂教学过程要重视品德教育,社会实践过程同样需要重视品德教育。其实从某个角度讲,社会实践是学生德育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与日常课堂教学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实践使学生更直接地接触社会活动,需要学生对遇到的社会问题作出直接的判断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课堂教育所不具备的。也正是社会实践的这个特点,学生对于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更好地解决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可见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教师在这个环节应充分发挥育人潜能,帮助学生以切身经历的形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扬努力奋斗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成为新中国前进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二)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创新活力。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从学习形式上,中小学教育倾向于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大学则更倾向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日常知识的学习外,还应去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利用网络或者学校资源去查阅相关问题研究进展,了解到知识是无限的。只有不断地学习知识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均是如此。对于大学生而言,正是年富力强的大好年华,应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考社会需要的东西,不断钻研和创新,才能不负年轻的好时光。

(三)树立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责任感。社会实践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否则这个项目将是毫无意义的。虽然一个人的工作有时候看上去很渺小,甚至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一个项目的开展必须是一个团队工作的结果,也必须是为了实现某种服务社会和人民的目的而展开的。故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挖掘这部分育人功能的潜力,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每一个单个的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整个项目才能真正的被做好,也才能实现项目真正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树立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充分认识自己从事的学习和工作不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具有更高层面的意义;鼓励学生艰苦奋斗,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能力去服务社会和人民。

二、目前社会实践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长久以来,高校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知识讲授,虽然针对教学方法做了很多改进和研究,但多是对教学手段和内容的优化,很少涉及从社会实践和服务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改革,这就容易导致授课内容与实践环节脱节、实践针对性不强、实践效果不好等问题。学生盲目参加实践活动,虽然现场一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相关知识储备,学生对于现场问题的思考受限,思考深度不足,启发性不能得到完全发挥。

(二)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作用认识不足。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日常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日常教学同样重要,并不能由日常教学工作替代,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不少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理解存在误区,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部,做好日常学习,争取学习成绩和荣誉是学习的中心,社会实践仅是大学学习的一项任务,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同时,学校对于社会实践的考核机制也存在缺陷,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往往以学分奖励的形式考核,难免出现为了实践而实践。以上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对于社会实践认识不足,从而造成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和实践团队建设有待加强。社会实践中学生虽然是主题,但开展实践活动却需要教师或者实践团队前期做好准备工作。这里面不仅涉及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案的确定,还涉及如何管理学生以及实践考核机制等工作。显然,完成好实践教学工作,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并组建实践教学团队,通过教师和团队的前期精心安排和运作,才能保证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果。目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工作非常之多,既有日常教学工作,还有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都不能马虎了事,再加上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少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任务、不精心准备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建立更为科学的考核机制,提高教师和团队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育人的功能。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措施

社会实践育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育人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无论是高校还是教师应把实践教学工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育人的目的。同时,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考核机制,鼓励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释放和挖掘实践教学潜力,进而培养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优质人才。

(一)树立实践育人成功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已经在社会实践育人环节取得成绩的教师典型进行宣传。对社会实践育人成功典型事迹中的成功经验、育人秘诀、培养路径、实施方案等全过程成果进行梳理,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宣传,使学生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为其他教师树立实践育人可实施的案例。很多教师并非没有实践教学热情,而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导致无从下手,成功典型宣传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案例,为无从下手的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二)挖掘教师和教学团队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的潜力。目前高校很多教师都有一些横向和纵向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是实践育人很好的切入点,但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和学生水平限制,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可以参与到项目中,育人效果虽然非常好,但育人的范围却非常窄,难以服务整个专业的学生。此时就需要项目组成员或者相关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深度挖掘项目中的实践潜力,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把实际项目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项目既为社会服务,也为人才培养服务。

(三)在学生中开展关于社会实践育人的宣传活动。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深度,直接决定了社会实践效果的好坏。以往的教学模式,难免使学生觉得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其他的学习只是辅助,这种认识给社会实践带来消极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教育他们应具备的责任感,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为自己学习,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国家发展而学习,只有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学习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知识更高层面的价值,才能真正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高校教师承担了一系列工作,如课堂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等,每项工作都有其考核政策,工作内容多、考核政策严格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如科研政策好,大家集中做科研,忽略教学和教研工作等。如何鼓励教师和团队全身心投入实践育人环节,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考核机制来引导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释放教师对实践育人的工作潜力。

(五)重视社会实践相关人才的培养。实践育人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一线教师,但往往受于相关工作经验的限制,存在思路打不开、实践形式单一、实践育人各环节过于粗放等问题,这就需要针对这类问题进行专门的培养,教师走出去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方法,经过吸收和消化,形成适合本院校实际情况的方法。

(六)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机制。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不断建立校企合作,利用各种校外实训基地和实验平台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实现成果转化,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创新育人机制。

四、结语

社会实践育人并非日常教学的补充,而是本科院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是培养社会和国家发展所需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本科院校应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入手思考,结合目前存在的不足,制定合理、详细以及具有可行性的适合院校实际情况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也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考核课堂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