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信心培养与成功教育

2019-03-19 12:10刘浩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学校教师学生

□刘浩东 刘 华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有些学校和教师一直以学生升学率高低分好坏,以学习成绩优劣论英雄,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等次。教师把上游学生当宝贝,格外器重;把中游学生视为可造之材,舍得下功夫;对升学无望的下游学生放任不管,不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态度也表现出成绩优异的自豪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和技不如人的自卑感三种不同的心态,久而久之,那些怀有自卑心理的下游学生丧失信心、没了兴趣,学习越来越困难、成绩越来越差。这些学校和教师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伤害,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融洽相处,对同学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和教书育人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倾注爱心,让学生都有信心面向未来,健康地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

一、尊重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信。

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人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存在差异的。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一个人的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个人的成功是知识、能力、意志、身心、机遇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凭学习成绩优秀也未必将来一定能成功,况且成功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或高等教育,都是积累知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最终都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都要通过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的工作把所思所学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学校和教师不应该只按学习成绩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应当尊重学生个性综合长远看待学生,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经常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展示个性,教育他们随着国家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只要肯学肯练,将来必有用武之地,使之充满自信。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或高中阶段教育后,完全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或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或专门培训等。只要心中有理想、前进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二、关注学生个体,助推学生成功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是一所由中职学校升格的高职学院,主要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和普通高考专科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一部分来自中考前初中分流和没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一部分则是上了三年高中、高考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二者多半是报考学校的中下游学生。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缺乏自信,经常自卑,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他人的关注与认可。面对这样的群体,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个体,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五心”并用,让学生感到温暖。对于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由于身体原因落下了功课,造成学习困难而成绩变差;有的因为家庭突遭变故影响学习而成绩落后;有的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染上吸烟喝酒、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不良习气或过早恋爱等原因而影响学习等。这些同学在追求升学率、按学习成绩排名次的学校和教师眼里属于被放弃的一类,教师对他们只讲纪律、不管学习,只谈约束、不讲关心,认为教师的付出根本不能从他们的考分中体现出来,费心劳力纯粹是一种浪费。因此对他们不理不睬,放任自流。当他们违纪犯错时,冷嘲热讽,简单粗暴,恨不得一声呵斥就解决一切问题。

面对这样的同学,学校和教师更需要关心、理解、指导和帮助他们;更需要倾注爱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耐心教育和开导他们,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具有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强烈责任心。有了教师的爱心、关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这些长期被忽视、被冷落、被边缘化的学生就会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一样,真心渴望并倍加珍惜学校和教师带给他们的温暖与滋润,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和教师,这种不嫌弃、不放弃,或许拯救一批孩子,成就一代青年学生,令他们终生受益、没齿难忘!这正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

(二)尝试成功,让学生找回自信。成功是每个奋斗者追求的目标,小到牙牙学语的幼儿,大到蹒跚垂暮的老者无不对它渴羡有加。正值人生成长黄金期的在校学生,更是对它梦寐以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人们:人都有一种被承认的需要,别人的评价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感受、行为、自我评价和努力方向,从而影响人生。对于具有“向师性”心理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和看法是无可替代的、具有相当权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看法和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尊自信的建立。面对的中下游学生,在某些教师眼里总是缺点多、毛病多,甚至一无是处,很少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即便他们做了好人好事,也会因为平常学习成绩不佳而被教师忽视或产生怀疑,他们在那样的氛围和先入为主的环境下,根本找不到自信、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与他们经常交心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满足他们的正当诉求,让他们感到心灵相通、值得信赖和依靠,打开心结,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交往和交流过程中,不但信任教师,更加相信自己,别人办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办到,从而找回自信,确定目标,脚踏实地,拼搏进取,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近几年,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组织开展了多种技术比武、技能大赛、才艺展示、德育标兵、孝德儿孙等评选活动,开展了“值日班长”、“执勤舍长”轮值活动,举办了“假若我是教师”、“假若我是父母”、“今天我点评”、“难忘每一天”等演讲比赛,使绝大多数同学克服恐惧心理,充满自信,登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大胆发言。这些活动,突出了专业特色,加强了人文修养,锻炼了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和亮相出彩的机会,而且在活动中壮大了自己,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扬长避短,培养学生成才。一个人的成功,除受思维、想象、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意志、情感、性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较好发掘,就有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的智力因素发挥的作用不佳,成绩不理想,但他们多数同学心地善良、为人坦诚、讲义气、重诚信、有担当,在义务劳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助人为乐等方面表现积极,乐于奉献;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敢于承认、勇于面对,不掩饰、不推脱,具有良好的品行与道德。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既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与发挥;既“授业解惑”,又“传道育人”,培养学生意志情感、德行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在未来社会中,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更重要。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带着感情和真爱了解他们、理解他们、鼓励他们、欣赏他们;要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学好专业、练好技能,不求成为“大而全”的通才,但求成为“小而精”的专业技能人才。这几年,学校组队参加全省和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和个人全能一等奖,许多知名医院当场与参赛选手预签就业协议,都充分说明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是可塑之才,同样有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机遇和空间,只要有德有才、有真本领,同样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三、师生同心,共创美好未来

自信是成功的发动机,削弱或丧失了自信,就折断了学生飞向成功的翅膀。反过来,以成功者相待,也势必会产生成功者的“土壤”。日积月累的成功体验,将会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成功的勇气,使自己的人生步入“追求——成功——再追求——再成功”的良性循环。作为教师,就要真心关爱、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适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成功了与之同乐,失败了再擂战鼓,在教师激励下,在鼓励的氛围中,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倘如此,就不会有那么多沮丧的情绪产生,不会有那么多歧视的现象存在,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掉队学生整日生活在彷徨和苦闷当中。广大学生也就从自身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找到了自信、价值和未来的希望。

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千差万别,包容学生的千姿百态,包容学生的是非长短,不能求全责备、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要有一种深远的眼光,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变化,不要急于评判一个学生;教师还要有一颗平常心,在仍然是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命运的现实面前,不妨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材施教,鼓励自信,尝试成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和激励感化学生,传递正能量,崇尚真善美,让他们充满自信,向往美好,面向未来,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学校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