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以吉首大学为例

2019-03-19 12:10欧阳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双语国际贸易

□欧阳卉

双语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外贸人才的主要手段,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双语教学纳入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由此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双语课程和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涉外性,是双语教学应用的重要领域。多年来,双语教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也在国际贸易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9],为我国外贸输送了大量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兼有良好英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除了经济发达地区外,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也开始与世界贸易对接。在这一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西部地区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挑战。吉首大学地处武陵山片区,是区内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研究了西部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和限制性因素,探讨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一、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一致,并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在办学目标方面,与重点高校不同,地方性高校的办学目标往往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培养直接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一所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高校,吉首大学的办学定位也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主要培养符合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武陵山片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区内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既没有地理和交通上的优势,也没有外贸发展上的优势。但互联网的兴起和跨境电商的发展能克服区内先天的地域劣势,也给外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张吉怀高铁和湘西机场的建设和竣工,未来区位劣势将进一步减轻。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当地外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与这一外贸特征相适应。在学生的就业意向方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不是留在当地,而是去了沿海城市寻求发展机会。他们通常进入中小型外贸企业,或者从事新兴的跨境电商工作,直接进入大型跨国公司或世界名企的很少。由此可见,学生就业的特点与办学目标是一致的。结合这一专业背景,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国际化视野,能应用英语在工作中交流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应以专业知识为核心,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为从事外贸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英语水平,锻炼英语听说和外贸写作能力,力求能做到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日常商务交流,具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能力。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存在的限制因素

(一)师资力量和生源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教师和学生的素质都会对双语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1.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是西部地方性高校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事实上,西部地方性高校在整个教学资源上,如学校的平台水平、软硬件设施、所处的地理位置、薪酬待遇等,都处于弱势水平,这使得学校没有足够的人才集聚优势,难以积累出强大的教学团队。近年来,随着大量“80后”、“90后”中青年教师进入学校,这些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受过完整的英语教育,也通过了外语等级考试,这对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但对于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同时具备高英语素质和高专业素质。目前,双语教师中专业能力强而英语水平弱,英语水平高而专业知识弱这一现象还十分显著。既具有专业背景,又拥有良好英语水平的教师资源仍然十分匮乏。

2.生源水平欠缺。生源水平的欠缺也是西部地方性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优质生源往往选择进入重点院校。吉首大学原是二本招生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对较弱。这一情况在2018年学校调整为本科一批录取后可以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劣势,部分学生宁愿选择去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差一些的高校,也不愿意来这里就读,这使得优质生源的招收依然困难。学生知识底子薄,尤其是英语水平上的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缺乏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西部地区高校往往重视开设双语课程,却忽略了双语教学体系的建设。仅针对几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开设双语课,而不是构建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第一,学生处于双语教学训练的时间总量不够,在双语环境下的积累就不够。第二,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双语课程需要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在适应期学生的双语教学磨合不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假如这几门双语课的开设时间是不连续的,学生可能刚刚适应了双语氛围,就没有双语课了,建立的双语适应感也慢慢消失。等到下次再出现双语课程时,学生又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如果这几门课正好在一个时间段集中轰炸,虽然短期之内给学生创造了很强的双语氛围,但后继无力,这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因此,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双语学习环境,这对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三)缺乏适于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由于双语教学使用英文或中英文结合授课,课堂语言环境的变化使得许多传统中文课程中适用的优秀教学方法手段,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产生不适应。例如,与学生互动性很强的讨论教学法,原本能很好地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增强课堂活力,但在双语课堂中效果却未必好。学生接收到非母语信息时,往往会把信息转换成母语,再以母语的习惯思考,最后把思考结果翻译成英文。若使用讨论法,整个讨论过程既耗时又费力,再加上西部地方性高校学生的英语底子薄弱,他们会感受到更大的心理压力,重压之下甚至会失去对课程的兴趣。因此,针对英语底子偏弱的学生群体,设计适合于双语环境的教学手段,对于西部地方性高校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三、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双语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团队建设上,按照“用好现有的人,引进急需的人,培养未来的人”的建设思路,坚持使用与培训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学校应为双语教师创造更多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提高其双语教学能力。由于财力物力的限制和区位劣势,西部地方性高校较难像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一样,直接引进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海归”教师,学校可把重点放在现有专任双语教师的培养上。例如,定期选拔专业骨干教师出国参加培训,或者去国外友好院校访学和进修,这既能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能提高英语教学能力。第二,引进既有很好英语水平又有良好专业背景的双语专业教师作为双语教学团队带头人;同时聘请外籍优秀双语教师对现有双语教师进行英语培训等。第三,学校还应健全各项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向双语教师转型,积累更多的双语师资力量,构建双语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二)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体系。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哪些课程开设双语,课程的前后衔接如何,选择在哪个学期开设,双语教师队伍是否稳定,都影响到双语教学质量。双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学院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完成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足够的大学英语课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后续开设的专业基础双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二年级,选择少量专业基础课开设双语,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金融》在大学第二学期与大学英语并行开设。这一时期开设的双语课程数量不宜多,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建立双语适应性,并为大学三年级开设双语专业课程过渡打下坚实基础。大学三年级是专业课集中开设时间,此时《国际贸易实务》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大量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等都可以开设双语课。大学二年级的双语学习基础,能够较好地克服双语专业课程开设的恐惧感。此外,由于这些课程都围绕贸易实务进行,课程内容彼此具有关联性,《外贸英语函电》和《外贸单证实务》甚至有共用的知识点,这种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应的知识,还能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中举一反三,加深理解。

(三)合理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包括保留式、过渡式和沉浸式。三种模式的中英文使用比例不同,保留式教学模式以汉语授课为主,适当使用英文。过渡式模式使用英文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沉浸式即为全英文授课。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授课班级的英文水平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此外,在同一门课程中,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合理进行中英文比例分配,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第一目的,而不能盲目把课程当成英语课来上。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上,第一,要重视课前准备和课后思考延伸。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弱,直接使用英语互动的能力较差,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准备时间。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些工作更适合放到课外时间进行。例如,在下次授课前布置课前准备任务,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或下发英语资料等方式进行,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既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也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完成课前任务。同样,在章节内容结束后,一些相关的热点案例和扩展性知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后续延伸思考。第二,重视分组。由于学校学生数量众多,生师比居高不下,且教师授课任务较重,短期之内,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小班授课难以实现。此时可在班级内按4~5人一组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的身份完成预习、讨论等各项任务。在小组环境中,为了完成作业,学生之间必然产生大量交流和讨论,这对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极为有利,彼此交流也强化了表达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小组这一后盾增强了学生使用英语的勇气,减轻了对英语表达的恐惧感。第三,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改革考核方法,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做作业,由此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四、结语

双语教学是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训练十分重要。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持续性的工程,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优秀的双语教学团队和教学改革激励措施,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双语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