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状况研究

2019-03-20 11:51□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敌对势力论争领袖

□王 强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敌我交锋、势力争夺的“主战场”,敌我斗争的态势发展不断促使人们时刻绷紧头脑中的“意识形态”之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网络意识形态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8年8月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受过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0%和10.6%”,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中最重要的争取和引导对象。下沉基层,融入青年,了解学生,形成和构建大学生们易于接受的话语风格和话语体系,融入大学生生活圈,最终和大学生打成一片是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的必要之举。

一、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意识形态新形势新挑战

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新媒体日益发展壮大,已然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主渠道,是意识形态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网络意识形态以其独特的传播发展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成为理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网络意识形态发展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其对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同在,价值和威胁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很多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此外,西方腐朽思潮和新形势下出现的“中国威胁论”、“唱衰中国论”、“英雄丑化论”多股恶浪,也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民精神和灵魂产生了极大的毒害作用,很多网民的价值观受到误导、侵蚀。在虚拟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当中有逐渐被边缘化趋势,争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之战趋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必须专注于此,须臾不可离开,更不能因做了一些工作和创新,认为整体形势尚可高枕无忧。

二、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状况

(一)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力与影响力削弱,多元化趋势渐增。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弘扬的主旋律,在网络空间的传播中受到了诸多挑战。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去“中心化”,加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水平不够,与生活实际黏合度不高,“青年化”程度较低,在思想活跃、价值多元、行为多样的网络空间,其主流意识形态应有的主导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更是大打折扣。网络空间纷繁芜杂的价值观、多元多样的意识形态,甚至一些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也混杂其中、大行其道,拥有不少支持者,以致于网络空间很多地方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失声、失踪、失语的状况,马克思主义处于一种被边缘化境地,严重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生存和发展空间日趋缩小,这不得不引起重视。因此,需要通过现实意识形态自身建设、培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提高虚拟社群个人媒介素养及自律教育等途径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网络空间“蝴蝶效应”易发多发,意识形态“上纲上线”屡见不鲜。网络空间的扁平化、去“中心化”、民主化特征明显,参与网民数量多、意见杂、管控难度大,遇有突发事件和社会事件,网民应激呈“一传十、十传百”的蝴蝶效应,网络空间也成为一些不满情绪、意见和敌对势力发泄释放和利用的低成本工具,其中一些敏感问题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从香港违法占中、乌克兰政局剧变、中东动荡、美俄暗中较劲到范冰冰逃税等,几乎都会出现意识形态论争对于每一起社会事件的公共讨论,几乎都会出现意识形态论争。大学生群体是反映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更是网络的弄潮儿,他们在微博、微信、QQ等网络虚拟空间敏感地发现和接受网络空间的“风吹草动”,随后发表理性、非理性的言论看法,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事件都会被“晒”、“爆料”,由“鸡毛蒜皮”逐渐演变为国家制度、道路和社会管理问题,持续不断地冲击着网民的心理。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和惩戒需张弛有度、奖罚严明,不能一味封堵,但也不能放任自由,需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风向标和泄压阀,科学合理明智地处理网络空间的各种言论行为。

(三)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多变、态势趋紧。由于网络空间人人皆可成为言论发出者和接受者,“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复杂性、多样性也日益深刻地显现出来。由于参与者、话题内容、话语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意识形态论争与学术思想论争的界限不明,甚至一些人打着学术思想讨论的幌子,公然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空间参与者多数是普通民众,但也不乏敌对势力和渗透分子,有时角色重合、令人真假难辨,给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网络争论内容林林总中、多元多样,既有国家宏观政事,也有琐碎生活小事,无所不包,均能成为论争主题,甚至一些敏感话题也不乏被人蓄意无意扯开谈论,甚至引发网络风波,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社会秩序;在话语方式上,既有理性探讨,又有攻击指摘,既有网上言论交流,又有虚拟现实结合的意识形态纷争,不一而足;对于网络事件评价态度,既有支持赞同的意见,也有反对中立的声音。大学生在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声表态方面,基本上还是理性爱国正义的,但也存在一些理想信念丧失、奋斗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足、网络人格分裂的大学生,对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反馈一概以“负能量”形式呈现,给身边大学生及其他网民渲染了消极、负面的情绪和网络氛围。因此,既要努力培养民众对信息的质疑精神和辨析能力,又要倡导网民坚守网络“七条底线”,做到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的统一;既要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摒弃“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不当做法,又要坚持原则、采取疏导和劝说方式,引导网络虚拟社群理性、客观和道德地对待舆论、传播舆论,正确合理地引领网络舆论。

(四)网络虚拟空间“意见领袖”备受关注,成为意识形态斗争重要催化力量。网络空间存在一个被网民称之为“意见领袖”的群体,他们拥有活跃的网络ID、较高的网络社会知名度、较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且对一些事件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能够通过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的途径发表自己言论,无论理性与否、违法与否、反动与否一般都会被相当一部分粉丝所狂热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空间的秩序和谐埋下诸多隐患,有的甚至蔓延至现实社会。令人担忧的是,有一些意见领袖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组织或者扶植代理人,有些虽然不是反动分子但言论缺乏法律意识、社会意识、国家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大学生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重要使用群体,容易接受一些国内外异质思想,从而被削弱理想信念和网络现实行为的理性掌控力,盲目跟从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给自身乃至社会带来安全威胁和危害。为解决网络“意见领袖”的问题,要本着识才、爱才、敬才的慧眼和本领,爱才、用才、容才的雅量,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教育培养,科学理性地引导网络舆论潮流;注重与“意见领袖”群体的开诚沟通,建立舆论“泄压阀”机制,掌握诉求、疏导情绪,保证网络舆论压力维持在合理区间;强化对网络意见领袖监管,惩“恶”扬善,树立国家舆论指向标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切实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免受意见领袖有意无意“言论风暴”的危害。

(五)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屡现“新动向”,反动意识形态频发“新动作”。当前,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的动态和特点,如言论政治化、模式套路化、事件炒作化等特征,直指主流意识形态和我国政治体制,反动和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事件和国内大事,采用研究事件、断章取义、蓄意误导、聚集人气、适时发难、制造混乱等套路,达到在网络空间无事生非、蓄意造谣、颠倒黑白、扭曲事实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网民,冲击了原本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秩序,在意识形态上给网络空间也种下了混乱隐患的种子,给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易受网络不良意识形态和敌对势力宣扬异质思潮的影响,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成为其意识形态进攻的“工具”。因此,要重视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新动向,警惕反动分子的“新动作”,加强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高针对性、适应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运用之间的黏合度;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当代文化精髓,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传好民族声音”,凝聚和扩大人民共识,画好民族复兴的“同心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用丰富的文化食粮满足广大网民的精神需求。“仓廪实知礼节”,只要头脑有知识,思想有武装,才能有力地抵御并回击反动分子和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击,牢牢把握住网络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三、结语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化”、“网民化”亦即马克思主义要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随着网络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状况虽总体安全,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如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削弱、网络事件频发、网络论争易于升级、“意见领袖”不能为我所用、反动意识形态新动作花样不断翻新等问题,亟需提高网络舆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能力,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掌控能力,多措并举,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将马克思主义的红旗牢牢竖起,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猜你喜欢
敌对势力论争领袖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中学新诗教材的一场论争及其意义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领袖哲学
平民领袖
新疆解放前后英、美敌对势力的间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