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9-03-20 11:51张天龙徐红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业群汽车企业

□陆 琳 张天龙 徐红梅 刘 涛

一、引言

零部件产业与整车组装产业是汽车产业的两大组成要素,而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显著地提升了国产零部件在整车中的比例,然而,由于我国零部件产业受起点较低、技术储备较少、专业人员不足等负面因素的影响,致使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方向大致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一是大力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抵御西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侵袭;二是重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件的研发,并充分发挥出企业的规模优势;三是政府积极参与,创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给予政策优惠,推动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四是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大自主研发能力,弥补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劣势和不足;五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出国管理,鼓励零部件产业冲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与强手一决雌雄。

二、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策略性分析

(一)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对零部件产业的支持力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但在市场结构、技术设计、品牌培育与出口竞争等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需要宏观政策的持续引导与激励。十余年来,我国政府和各个部委先后出台和颁布了关于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方案,包括《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宏观发展政策在落实和执行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未能准确领会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旨,在实施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致使宏观政策的功效未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提高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汽车零部件业面临着重要的挑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愈加急迫。在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上,新设计的零部件百分比在日本是82%,欧洲是71%,美国是62%,而我国不足10%。未来汽车产品的开发方式将呈现研发任务外包化、开发工作全球化、联合开发扩大化、工程设计虚拟化与基本要素沿用化等五大趋势,根本目标是在确保研发质量的同时降低开发成本并缩短开发时间。但是,无论零部件开发的演化趋势如何,如果企业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并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占主导地位,就会丧失自主权,处于被动地位。在西方零部件企业的冲击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三)启动与促进零部件再制造战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扩大,零部件再制造战略的实施是必然的趋势。与制造新品相比,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可节约50%的成本、节约60%的能源与70%的材料。我国每年报废汽车达300万辆,而再制造产品占汽车零部件生产的比重依然偏小。再制造战略是一项精密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近十年来,我国曾一再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战略,但均未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只好草草收场。西方国家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战略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值得我国企业的学习和借鉴。

(四)积极地培育零部件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不仅包含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同时也包括相关的研发机构、大专院校、物流公司与企业零部件行业协会等。我国汽车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如下地区:长三角地区集聚了通用、福特、大众、菲亚特、现代起亚、上汽集团及民营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是全国聚集轿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最集中的地区;珠三角地区集聚了日本本田、日产和丰田;西南经济区集聚了铃木与福特,而东北地区集聚了大众、丰田、宝马以及一汽集团;京津经济区集聚了克莱斯特、丰田、现代与奔驰。此外,许多省份也分布规模不等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如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有杭州产业群、温州产业群、台州产业群、金华产业群与宁波产业群。

(五)深化零部件企业的物流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扩大,零部件产业的规模也在急剧上升,这就为汽车零部件的物流运输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一般而言,汽车零部件物流具有特殊的要求,不仅要考虑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还要考虑包装、仓储、搬运方面的动作规范,又要考虑运输范围和路长。当前,我国零部件运输主要采用了“自营物流”的模式,运输成本较高,加大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因此,如何将汽车零部件物流从“自营模式”向“社会模式”转换,是汽车零部件物流建设的一项挑战。

(六)增强零部件企业的市场分析能力。我国当前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全球供应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零部件供应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合理规划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需要对汽车零部件的行业和企业供应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我国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生产供应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缺乏合理的市场需求分析,另一方面对产品性能指标的适应性缺乏清醒的认识,一味地扩大生产,不仅导致零部件资源的浪费,也削弱了零部件的市场竞争力。德国、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强国,这些国家不仅在宏观上注重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分析,也积极鼓励企业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以避免资源的过量投入。

(七)改进零部件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由于国际铁矿石、原油与天然橡胶价格的上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承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成本考验。国际铁矿石的大幅度涨价导致国内钢材价格的上涨,而国际汽车市场上汽车价格的上涨已无回旋余地,钢材价格上涨所导致的利润损失必然在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消化。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的议价博弈过程中,整车企业处于主动性的支配地位,钢价上涨的负担自然又转嫁给零部件企业。

(八)提高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出口能力。产品出口是壮大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必由之路,是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换的一项重要标志。在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中,传动系统、车身及其附件、发动机零部件进口金额最大,而在出口汽车零部件产品中,行驶系统、汽车电子电器、车身及其附件的出口金额最大。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是,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品牌缺乏的状况仍然是一个突出性的问题,而高附加值的自动变速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电子组合仪表与发动机控制系统等零部件的进口量居高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在劳动密集型零部件上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然而,随着人口成本的提高,这些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三、结语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与整车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相比,零部件产业明显滞后,在诸多领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包括零部件产业的汽车行业规划草案的总体目标是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转换。目前,我国约有3,000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而在我国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达2,000家。可见,即使在国内市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产业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产业群汽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汽车的“出卖”
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广元市物流产业群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集群对接基本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