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研究

2019-03-20 11:28张莉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诚信意识大学生

张莉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展开阐述,分别是国家的建设目标、美好社会的生动描述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就在其中,由此可见诚信应该是我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大学生是确保社会经济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的预备力量,当他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就会充分的发挥自身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高校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尤其是关于诚信的部分,应该让学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一、大学生诚信缺乏的现状

(一)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学生终于步入大学的校门,自从他们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不再属于平凡,他们中的部分优秀人才可能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领军人物,可是大学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成为“马云、马化腾”,如果不能严格的要求自己,采取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学习态度,一些学生就会逐渐的丢掉诚信,走向健康发展的“对立面”。在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读书,上课不记笔记,到考试时发现“一无所知”,为了顺利的通过考试,他们不得不采取作弊的方式,试图“欲盖弥彰”、“险中求胜”;在学术研究时,并不会认真对待教师给出的论文任务,采取东拼西揍、到处复制粘贴的方式把论文融合成为“大杂烩”,这些缺乏诚信的行为背后反映出他们对于自己要求的松懈,暴漏出他们自律能力明显不足。

(二)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贷款政策。但仍有一些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还款,严重影响了国家助学工作的正常与顺利开展,并对学校诚信声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2]除此以外,还有学生在助学金方面打起了“小算盘”,既然学校申请助学金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他们就想法设法的虚开证明,骗取学校的助学金,而那些真正需要资金帮助的学生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三)就业层面的负面影响

就业是高校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大学生而言,理应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取理想的工作,伪造假学历,以此来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在侥幸通过用人单位的考核之后,步入工作岗位,刚开始工作没多久就被他人的“高薪酬”所吸引,于是萌生“跳槽”的想法,结果没过多久就离开了用人单位,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对于学校的态度,让学校的诚信形象受到损失。

二、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下功利价值观的蛊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舶来文化进入了我国的文化领域,其中的不良思想对于高校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功利价值观,强调突出自我,唯利是图,让学生习惯用“金钱”来衡量做事情的成本,只有那些有利可图的事情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种错误的思想逐渐的淡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并不会主动的担当,逐渐的丢掉心目中的诚信,成为追逐利益的共同体。

(二)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在市场竞争更加残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高校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需要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才可以取得一席之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高校的教育教学也把重点投入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方向层面,而对于诚信教育只是作为一种“鸡肋”,象征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范畴内提起,由于诚信教育的授课频率低、涉及内容大多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为此整个课堂教学沉浸在沉闷的氛围中,教师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听的“垂头丧气”,大家都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出“努力”,这种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很多学生在课后就会忘记所学知识内容。

(三)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将会对孩子的性格、品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究其背后的原因来看,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校大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从小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凡事都有父母“包办”处理,因此在他们内心深处并没有形成“责任感”,同时,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不受到欺负,反复的对孩子传输“利己”思想,“成本”与“回报”成为他们衡量事情的标准,这样为了降低“行动成本”,提高“回报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喜欢寻找“捷径”,而很多“捷径”都是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如果没有牢固的诚信意识,就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以丢掉诚信为代价来换取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诚信意识,到步入高校殿堂之后,学生并不会意识到诚信对于做人的重要性,这样只能让自己的路越走 越窄,丢掉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的策略

(一)树立诚信“模范”,鼓励学生“见贤思齐”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最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并能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能否时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直接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行为的规范。[3]其实不仅是大学辅导员,所有的教职人员都对学生具有模范作用,高校的教职人员要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严格的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除此以外,高校还应该树立“诚信模范”,这些诚信模范不要局限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典型人物代表,要进一步具体化、细节化,让诚信代表更加接地气,可以从学校范围内寻找诚信故事,并把故事的主人公塑造为诚信的典型代表,鼓舞学生向典型代表学习,见贤思齐,让学生明白原来诚信就在他们的身边。

(二)以诚信活动为主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为了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该定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邀请知名的企业家走进高校,企业家就诚信在市场中的重要意义进行讲述,讲述内容结合自身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邀请银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诚信展开专题讲座,其中重点讲述违反诚信并不仅受到道德处罚,还需要遭到更多的社会惩罚,被列入失信人被执行名单无法居住酒店、无法乘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违反诚信将寸步难行,如果情况严重,造成违法犯罪还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从正、反两个层面让学生接受到客观、真实、接地气的诚信教学。

(三)建立校内的诚信监督机制

高校可以就本校范围内,建立诚信监督机制,通过严格的监督机制来约束教职人员和学生的各项行为。监督机制尤其要关注到学生拉票贿选、开出虚假证明骗取奖学金、考试作弊、欺骗教师等问题,对于学生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一旦发现学生存在诚信问题,就将其列入到学校的监督档案之内,降低学生的诚信评分,在毕业时,如果学生的诚信等级不能合格,将推迟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时间。

四、总结

随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诚信成为人与人沟通的基本前提,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高校就必须反复贯彻诚信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自觉性,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的恪守诚信,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诚信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