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度效,做好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
——以邢台“719”抗洪抢险报道为例

2019-03-20 11:28苑宪辉邢台日报社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邢台灾情防汛

苑宪辉 邢台日报社

一、面对舆情,主动发声,主流媒体不失语

2016年7月19日,一场特大洪水灾害袭击邢台,一些山区道路损毁、民房塌陷、庄稼被淹。更令人心痛的是,七里河岸一处决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巨大损失。互联网时代,显然,这样的社会事件会迅速传播,很容易成为焦点。“水库泄洪导致河水决堤”“某些干部不作为,没有及时通知讯情”……很快,某些偏激言论在网络和手机上快速传播,既误导了舆论,又对揭开事实产生干扰,让人难辩真伪。

河岸为何决堤?各部门有没有采取应对措施?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如何?救援进展怎么样……为了让公众快速了解事实真相,7月20日灾情发生后,牛城晚报第一时间发声,编辑部领导协调各采访部门,重点关注抗洪抢险现场状况及政府部门组织各界进行抗洪抢险的事实。值班总编要求编辑提前到岗,及时与前方记者实时联系,核实相关数据变化,确保准确无误客观真实。

当天,牛城晚报头版刊发导读《本市迎来强降雨单日降雨量达1963年以来最高值城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切实勇于担当负责,坚决打赢全市抗洪抢险这场硬仗》。稿件披露,截至19日24时,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102.7毫米,桥西区降雨量达到318.6毫米,桥东区降雨量达到191.2毫米。单日降雨量达到1963年以来最高值。为应对突如以来的讯情,市县两级迅速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城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市防汛指挥部领导冒雨赶到防汛指挥部,分析研判汛情雨情,指挥全市各项应急工作。

此外,记者又兵分多路进行采访,其中一路就设在防汛指挥部,以确保拿到第一手资料。另外几路记者分赴各受灾村庄,对受灾及救援现场进行采访。此后,现场报道如雪片般第一时间连续发布,如《朱庄临城水库提闸泄洪》、《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是当前中心任务》、《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邢台军分区及驻邢部队官兵奋战抗洪抢险第一线》等,为公众释疑,让大众及时了解抗洪抢险一线的情况。

牛城晚报官方微博、微信不间断地刊登天气信息,提供一手抢险讯息,报道各公益组织和个人捐助救援情况,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抚公示榜。

二、实事求是主动采访,主流媒体发挥权威性

就本次邢台洪水灾害来说,它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央视、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各路媒体记者纷纷前来,大家迫切想了解事情发生的直相。在查找真相的同时,互联网上也有个别人开始传播不实信息,一些公众号和自媒体为博人眼球也纷纷发声,甚至将往年其它地区的视频冠以“邢台水灾”之名转发,良莠不齐的信息严重误导了群众视听。

面对纷至沓来的舆情,牛城晚报发挥本地媒体优势,在纷乱庞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加大对真实信息的传递,发布权威报道力度,引导大众抵制煽动性报道和错误信息传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凸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事求是,以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和新闻传播规律采写新闻报道。

1.在稿件议题上,凸显正能量。灾情发生后,全市上下万众一心进行抗洪抢险工作。驻邢以及兄弟部队关键时刻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前来邢台支援救灾,武警水电和交通部队、邢台军分区、235旅、海航五团、预备役三团、武警邢台支队、消防邢台支队、海后三大队、862汽车仓库等,出台兵力和大型机械,参与居民疏散、堤坝加固和被困群众转移救援等。为了凸社会正能量,让大众第一时间获悉救灾进展。本报将“众志成城 抗洪抢险”设计成专题,突出报道。刊发《河堤上,我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沙河千余名军民合力抢险》、《消防官兵徒步10小时救援28名失联师生》等一系列军民齐心抗大灾的报道。

2.版面安排紧凑,语言颇“温暖”。灾情发生后,本报二十多名记者每天前往受灾村庄,深入受灾群众身边,真实反映他们灾后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记者站在普通人角度上,采写出大量温暖具有人情味的报道,如《转移村民,吃住在安置点就像在家一样》、《行动不便老人提前转移》、《水情渐缓 村民已经回村》等,报道体现出社会各界对救灾抢险工作的支持和全力以赴,传达出灾区群众真实情况。

三、主动回应网议,引导舆论发展

民政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7月22日22时30分,邢台洪水灾害已导致16人死亡、11人失踪,伤亡仍在核查。面对如此巨大的伤亡人数,人们不断发问:灾情是如何发生的,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如果是人祸,谁要为他们负责?如果是天灾,灾情发生前是否存在不作为因素……这些疑问无疑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不仅邢台人民需要合理解释,全国人民也迫切想知道答案。

微博数据显示,仅@人民日报创建的#邢台洪灾#话题在7月22日就达到1500多条转发以及1000多万阅读量。该事件在23日、24日两天舆情热度极高,媒体报道量攀升,网民参与度高涨。热点问题不应也不能回避,为此,本报积极采 访各方人员,寻找灾害发生的真相。

7月24日,本报刊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市长邱文双回应网民以及各界关注的几个问题,七里河洪水非人为泄洪所致》一文。文章提到几点:一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二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各级干部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能力不足;三灾情统计、核实、上报不及时、不准确。作为一级党委、政府,没能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感自责和内疚,并向所有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失踪者亲属和受灾群众,向全社会诚恳道歉;四诚恳接受社会监督,认真汲取教训,处理相关负责人员。文章全面真诚地分析了灾情发生原因,有效回应了网络上各种不实谣言和攻击,缓解了灾情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可以说,此次抗洪救灾是一场社会各界对抗天灾的救援行动,也是传统媒体如何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的战役。在此次洪水灾害面前,面对网络媒体各方责难声、质疑声,牛城晚报不躲避、不害怕,积极主动地通过纵深地报道,一方面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一方面迎难而上,发挥官媒的权威性,让灾害产生的原因为大众知晓。本报还积极追踪报道,刊发《市纪委、监察局发出通知 严查失职等违反抗洪抢险纪律行为》等后续报道。

四、层层推进,展现传统媒体的统筹实力

在抗洪抢险救灾报道过程中,首先,牛城晚报对新闻部和热线部记者进行统筹,按分配任务迅速行动。每天深入一线,选取贴近民生、贴近群众的主题采访报道,体现了记者较强的执行能力。

其次,报道内容涵盖内容广。不仅有水利专家、市委领导的声音,也有部队官兵、受灾群众、普通志愿者的面容;不仅关注沿河受灾区域的动态,而且关注到整个邢台地区群众转移的情况。

再次,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7月19日之前,本报就持续对暴雨进行关注,连续刊登雨情变化,提醒市民注意防灾防险。7月19日当天,本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今明两天将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水》,提醒群众注意洪水灾害的发生。本报编辑将雨情讯息放置在第一位,体现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敏感性。

在后期有关灾害原因热议四起时,面对各界质疑声音,本报再次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不回避、不闪躲,让灾害发生的原因公之于众,对处理意见积极公布,让群众感觉诚意和希望。

猜你喜欢
邢台灾情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防汛当前莫添乱
游邢台动物园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灾情再显城市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