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的合理地位

2019-03-20 15:04
传播与版权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企业

敖 萌

(江西高校出版社项目运营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9)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尤其是激发了自诩为“编书匠”的编辑从业人员的深度思考:在严峻的发展形势下,出版业是否还有提倡工匠精神的必要?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出版编辑工作,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对出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工匠精神也有其局限性。编辑从业人员需要以客观的态度正确看待工匠精神,以科学的方式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同时出版单位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弥补工匠精神的不足,使得出版工作健康、稳定、有序地开展。

一、工匠精神对编辑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工匠精神本指手工业者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练就一种对事业的执着,要有偏执狂似的追求极致之心,理论上能做到100%的完美,就要追求100%,即便完成了99%,也还认为有提升的空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编辑个人还是出版企业,都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支撑。

(一)编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对从业者的要求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这种要求,与出版行业对编辑人员的要求恰好吻合。过去的编辑常自谦为编书匠,透出了老一辈出版人为出版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20世纪20~40年代,很多作家、学者都曾做过编辑,并且颇有建树。邹韬奋、鲁迅、茅盾、巴金、林语堂、叶圣陶、顾颉刚、吴宓等,本身著述甚丰,身怀长技,同时又操弄报刊影响社会,另有夏丏尊、孙伏园、靳以、储安平、李小峰、胡愈之、范用等人,其作为编辑的身份和业绩的影响极大。长江文艺出版社黎波先生曾这样评价“人”在出版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出版是一个内容产业,它的不可复制性显得人如同设计设计师一般,对最终产品的好坏意义非凡。”如今,“互联网+”时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切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都将以“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的核心魅力来源于精神,编辑的精神,往大处说,关系到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出版物的质量,最终影响出版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往小处说,则直接关系到编辑自身的成长,决定着个人职业的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编辑工作中,是出版行业的需求,是“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也是编辑自身成长的需求。工匠精神将成为新时代编辑人员的事业追求和最终出路。只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身上所承担的责任重于泰山,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做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干良心活儿,干耐心活儿,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赢得社会认可,无愧于出版人的职业和身份。

(二)出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具有明显的价值体现,它将品质作为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而提倡工匠精神的企业都因其产品品质有保证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最终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探究这些企业长寿的秘诀,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传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为市场经济带来了良性循环,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高贵的尊严和荣誉。就出版企业而言,工匠精神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成立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己任,并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知识,在中国文化史上创下了几十个“第一”,在文化事业方面建立了辉煌的业绩。细究原因,也正是在工作中秉承了工匠精神。仅以《新华字典》的编校为例,一般的书稿都是“三审三校”,而《新华字典》承众人之手,先后达到15遍校次,甚至春节前夕编辑都在逐字逐句校对。严谨程度可见一斑。正是这种工匠精神,使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

二、编辑工作中,工匠精神也有其局限性

虽然工匠精神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但它并非万能的,它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个人角度说,工匠精神值得提倡;从企业角度说,过分强调工匠精神则容易适得其反,因为工匠精神看上去很美,也很容易激发人的理想情怀,但在实际运作中,又常常让企业陷入各种困境。

首先,工匠精神容易导致财务上收支不平衡。为美国数家企业做过企业咨询和规划的艾米·肖对工匠精神的态度颇为谨慎。她认为,工匠精神对品质的追求本没有错,但到了运作层面,就要面对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维持这个系统正常运作,则需要足够的成本。任何行业要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就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其中资金是最大的问题。按照文化类行业的要求,出版企业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在出版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没有充分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那么工匠精神也就成了纸上谈兵。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又面临巨大的挑战,向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要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并非易事。虽然从长远的眼光看,工匠精神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但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且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对原本就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出版业来说,一旦投入和利润不成正比,局面就很容易失控。

其次,工匠精神容易导致管理出现分歧。发扬工匠精神,需要有开明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和合理的管理方法。可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客观条件都难以具备,比如管理层中往往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就图书出版而言,有的人要求以项目策划为导向,有的人要求以编校质量为导向,有的人要求以营销理念为导向,到底该将人力、物力、财力如何分配,彼此争论不休。这样一来,不仅会延误出版进度,而且还会影响内部团结,破坏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环境和氛围。

最后,工匠精神容易导致机制上绩效难考核。这是前两个原因综合导致的结果,财务上失去平衡,管理上出现分歧,难以形成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工匠精神”的程度难以量化,无法采取对应的奖惩措施,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的作用不宜夸张,其局限性不容忽视。工匠精神只是一种精神,切不可将其等同于企业的价值观,更不可上升至运营策略。

三、编辑应以科学的方式发扬工匠精神

虽然“工匠精神”的局限性值得警惕,但瑕不掩瑜,作为出版从业人员,不可因噎废食,在编辑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工匠精神更有效地服务于出版行业。

(一)对编辑个人来说,发扬工匠精神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1.编辑需要有境界。发扬工匠精神的前提是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这是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的出版人必备的条件。作为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编辑应当明辨是非,有所取舍,要克制贪欲和私心,守得住底线,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编辑需要有眼光。无论是工匠还是编辑,选材都是工作的基础。编辑需要有独特的眼光,能慧眼识珠,发现优秀的作品,而这种眼光的培养,则来自文化上的自觉、学识上的渊博、视野上的开阔、情趣上的高雅。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对新鲜事物保持敬畏和好奇,加深对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了解,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编辑需要有耐心。编辑工作的环节分明,选题策划—约请作者—调整作品方向—审读修改稿件—图书设计—校对—选择材料和工艺—印制—发行,每个环节都决定了图书的命运。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极有可能导致出版物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工匠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4.编辑需要有创新。工匠精神并非要求我们依葫芦画瓢,而是鼓励大胆创新,有所突破。出版工作尤其需要不同的尝试,在细微之处,如开本的选择、封面与扉页的设计、版式的风格、纸张的选择、定价的策略,以及内容的呈现形式,包括字体、字号的选择等方面,也许稍做些许改变,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期间自然需要反复试错,但这也是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既体现了勤劳之美的精神原色,又展现了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

(二)对出版企业来说,发扬工匠精神要避免盲目的误区

上文提到,可以将工匠精神当作个人追求来践行,也可当作企业文化来培养,但不可将其等同于企业的价值观。企业需要通过商业活动维持运转,而商业活动在策略上和理念上都是要进行分工的,分工则需要资金支持、业务管理和考核制度。如果把工匠精神当成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那就成了反商业的行为,结果也将南辕北辙。这一观点在《乔纳森传》和《乔布斯传》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尽管乔纳森·伊夫(苹果公司设计师兼资深副总裁)的工匠精神对苹果公司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在角色分配和部门的运作上,围绕工匠精神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工匠精神属于被管理的那一领域,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协调,与其他策略协同运作,而不是主导整个管理的领域。

总的来说,作为个人,编辑人员应当尽其所能发扬工匠精神,不仅能为个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为国家和社会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作为企业,出版单位应当正确看待工匠精神的作用,一方面为发扬工匠精神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实际,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科学管理,避免成为工匠精神的奴隶。

在“工匠精神”成为全民讨论的社会热点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些客观理性的“冷思考”。作为出版从业人员,我们既要认识工匠精神的作用和价值,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将其摆在行业发展的合理位置上。编辑人员应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提高自身修养,发扬工匠精神;出版单位则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避风险,尽力营造“工匠氛围”,确保出版工作正常开展。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企业
企业
90后大工匠
企业
企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