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体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9-03-20 00:37叶枚举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古诗词教学策略

叶枚举

【摘   要】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可通过诵读,想象诗词描绘的景物,体味诗句背后的情感,感悟物象隐喻的哲理和志向;通过扩充、转换、咀嚼等理解手段,抓关键词进行细读品味;通过适量、适度、适时的语言积累,让古诗词真正融会于心。教师应给古诗词准确分类,把握学段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言语实践中,不断厚积经典语言,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感体验;古诗词;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个学段的目标要求中都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既要基于对诗词本身的充分理解,又要利于对诗词的审美欣赏,从而架起一座由“解诗”到“赏诗”的桥梁。然而,受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古诗词教学仍然在“晦涩枯燥”中挣扎。因此,教师要以学情为主,致力于消解古诗词与当下课堂的隔阂,寻找陶冶学生文化心性的正道。

一、诵读,感受音韵之美

(一)诵读想象

山水风景类的古诗词都会选择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山水等作为描写的对象,整首诗形象生动,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诗画合一”,浑然一体。因此,教学此类古诗词,应以诵读想象作为重点。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选取水天相接“无穷碧”的“莲叶”与“映日”衬托下的“荷花”作为描写对象,在鲜明对比中表现六月西湖如画美景。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感受诗句的巧妙选景(碧叶、红花)和景物色彩的鲜明对比(一“碧”一“红”)上,落在“诵读诗句,整体想象如诗如画的美景”上。至于诗人杨万里复杂的送别隐喻,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则无须了解,更不必过度渲染和深析。

(二)诵读体味

故事叙事类的古诗词一般都是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传神的动作刻画和“异常的行为”来再现孩童的天真童趣、诗人的豪放潇洒、文人墨客的悲喜之情。因此,教学此类古诗词,应以整体品读体味诗句中这三块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应将教学重点落在“西辞”“下扬州”“碧空尽”“天际流”这组“送别词语”上,通过诵读体味诗人当时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回遐想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感悟

言志哲理类的古诗词主要通过具体的“物象”隐喻人生哲理和诗人的人生志向。因此,教学此类古诗词,应在整体诵读的基础上,把理解诗中具体“物象”的隐喻作为教学重点。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一诗,应将教学重点落在借石灰自喻上,落在诗人通过借喻来表现人生志向上。通过整体诵读,学生感悟到诗句表面上是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的美德,实际上是诗人借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样的教学与高年段学生的学情是相吻合的。

二、理解,赏析意境之美

对于古诗词诗意的理解,除了联系上下诗句、图文结合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扩充、转换、咀嚼等方法对关键词尤其是“诗眼”进行品味、感悟。

(一)扩充

对于诗句中浓缩语义的单音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扩展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来解释,使词义更加具体准确,便于理解。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一诗,可将“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扩展为现代汉语的“拦腰劈开”和“回旋澎湃”之意。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品味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二)转换

相比于现代汉语,古诗词中有不少词的意思或用法已经发生变化,影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词义转换才能准确品味。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嫦娥》一诗,“云母屏风烛影深”的“深”按现代汉语来理解是深沉的意思,但学生无法将其与烛影联系起来进行解读。这时,教师必须联系古汉语,揭示“深”还有暗淡的意思。这样一转换,学生就容易理解诗人借“云母屏风烛影深”来描述嫦娥思念人间而彻夜难眠的冷清情境。

(三)咀嚼

古诗词中有不少富有哲理、意蕴深长或形象传神的关键词,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多角度细心咀嚼。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一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归”,古今义都有“回家”的意思,但诗人为什么不想回家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因为有“西塞山前白鹭飞”的美景做伴,也可理解为因为“桃花流水鳜鱼肥”,正是捕捉鳜鱼的好时节 ,还可以延伸为因为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归”的反复咀嚼,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品味诗句,从而准确感悟、体验全诗的内在情感。

三、积累,储蓄语言之美

“背诵”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一以贯之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积累”。因此,当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积累量时,应该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不应停留在纯粹的记诵层面。“会背”只是基础,“融会于心”才是更高的境界。也就是说,古诗词的积累,不单单要积累语言,更要积累思想,积累文化,如此积累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以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为例,教师应先以诗为本,让学生反复诵读诗句,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诗中的“绿”。此时,学生可能会回答“到、过、入、满”等,教师再回归原句,激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用‘绿?”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绿”是江南春天的象征,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内化这句诗的内涵,教师可以继续发问:“春风,从你的脚边开始,一直吹到哪里?”“视线再放远一些,再远一些……你能用诵读来表达你脑海中的感觉吗?能把这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记在脑海中吗?”如此,诗句便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记忆里。接着,教师可设计主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积累。以一幅月下思乡的画面展开情境感受活动,提示“远離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江南抽离,投向各地,从不同诗人的视角感受思乡之情,请慢慢读,边读边欣赏”,伴随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诗句的联想呈现,留给学生这样的问题:“这些诗人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思乡诗句的,与诗中的这句一样吗?”在学生细细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继续给出与这四句诗句相对应的画面或语境描述,让学生“送诗句回家”。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诗句悄然进入学生“语库”,任其随心调遣运用。此类拓展记诵练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主的空间,使积累效率提高,也让学生收获“厚积薄发”的成就感。

虽然诗词积累能力的培养可以多尝试以上这种主题打包法,但要注意适量、适度和适时三个原则。适量,指的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来科学设定补充诗词的数量,不能急于求成。适度,指的是拓展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不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玩赏感悟,也不利于教学收放自如。适时,指的是拓展时要注意时机的选择,而不是每句诗句、每首诗词都适合主题拓展,千万不要牵强附会,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很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师必须给古诗词准确分类,清晰了解这一文体的学段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诵读、理解、积累螺旋上升的言语实践中,不断厚积经典语言,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谭细龙.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陈萍.让古诗文教学意蕴悠远[J].新教师,2016(10).

[3]孙双金.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福建教育(小学),2017(5).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362500)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古诗词教学策略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猜诗词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