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路径建构

2019-03-20 00:37龚小艳
商情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教育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是以单一文化为视角,本文试图探寻一条基于跨文化视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通过案例研究对相关路径进行匹配验证。研究证实,高职院校可从跨文化教学、跨文化组织、跨文化活动三个维度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跨文化路径  教育

一、引言

相比传统单一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创造文化反思和跨文化对比的机会,并加以科学引导,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抵御不良文化侵袭,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创新。

本文提出一个有待验证的命题:高职院校可从跨文化教学、跨文化组织、跨文化活动三条路径进行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以重庆某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对上述命题加以验证,以期为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基础

已有文献有关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单一文化视角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方案。陆风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师资队伍、课程及非课程途径,试图构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体系。罗奕帆等认为,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有教学路径、组织路径、活动路径以及网络路径四种。

关于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欧阳玉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传统文化应相辅相成,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助力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应促进高等院校国际化。明国辉则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跨文化历史语境中”,提出高校通识教育不仅需要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同时需要正视传统文化反思与跨文化理解的问题。

基于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认识,本研究以罗奕帆等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路径、组织路径、活动路径为基础,并借鉴明国辉“跨文化”思想,以重庆某高校为例,探索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路径,以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跨文化教育的定义,结合罗奕帆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跨文化教学、跨文化组织、跨文化活动定义如下:跨文化教学,指呈现文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氛围、教学内容的总称。跨文化组织,即呈现多样性文化的组织单位,如中外学生班级、中外学生社团等;跨文化活动,即呈现文化多样性的活动。

三、研究方法

(一)案例选择

为确保研究数据的充足性以及可得性,本文确定了两条标准以确保选择了合适的研究对象。首先,学校需有足够多学生,可为传统文化教育相关调查提供足够的数据。其次,学校需在国际化工作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以上两个标准,本文选取了重庆某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重庆某高校接收来自欧洲、东南亚、非洲国家的学历留学生、长短期研修生300余人次。在《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该校被评为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效度,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

问卷:本文调查问卷面向10个二级学院中国学生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37份。

访谈:本文分别召集了中国学生35名,留学生23名,以调查了解其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情况。

本文按照案例研究的步骤进行分析。首先提出建构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跨文化路径的要素有哪些?然后确定研究的命题:高职院校能否通过这些要素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路径。接着明确分析单元:国际化环境中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后将资料与命题相匹配,分析命题的有效性;最后提出研究启示。

四、案例分析与发现

(一)跨文化教学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问卷中,我们调查了437名中国学生对开设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的态度,其中46.45%的中国学生表示愿意积极选择,47.6%的中国学生表示会尝试学习。72.54%的中国学生表示希望学校通过增加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次调查问卷还显示,茶道传统婚庆、传统服装造型、剪纸皮影、民族舞蹈、传统节日等类型,分别以55.84%、55.15%、52.63%、51.96%、38.44%的比例,受到在校中国学生的认可。

在深度访谈中,我们调研了58名中外学生对同一课堂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跨文化课程的意愿,结果显示,中外学生同一课堂学习的意愿强烈,60%的中国学生,91%的留学生愿意一起上中国文化课。在课程选择上,留学生对茶道传统婚庆、传统节日、民族舞蹈、武术太极、剪纸皮影等的认可度也较高,比例分别为57%、48%、43%、33%、33%。此外,54%的中国学生,87%的留学生愿意一起学习跨文化类课程。

以上调查均证实,跨文化交际等跨文化课程、中外学生同上一门课的跨文化氛围,均是构建跨文化路径的有效跨文化教学要素,高职院校可通过这些要素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路径。

(二)跨文化组织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39%的中国学生认为学校可通过成立社团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5.61%的中国学生认为阻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是缺乏学习氛围和学习同伴,缺乏交流对象。访谈结果证实,外国留学生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社团的意愿非常强烈,高达87%的留学生非常希望通过加入中国文化社团学习中国文化。

中外学生对参加中华传统文化社团均有强烈意愿。由此可见,跨文化社团是一种有效的跨文化组织要素,高职院校可通过跨文化社团等组织要素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路径。

(三)跨文化活动

在本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问卷中,70.48%的中国学生希望学校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的展示类、竞技类活动,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在23名接受访谈的留学生中,83%的留学生希望参与到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中。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中外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活动。

在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外文歌唱比赛”受到中外学生的普遍欢迎,留学生最喜欢“传统音乐节”,而中国学生最希望参加“异国美食节”。

问卷调查还显示,47.6%的中国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开展文化传承教育志愿活动,52%的留学生愿意加入到这些文化教育志愿活动中。因此,高职院校可将活动场域由学校扩展到学校以外的其他区域。

此外,问卷结果显示,51.26%的中国学生认为,了解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机会可激起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46%的中国学生表示希望学校通过文化参访、游学的方式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除去经济因素,51%的中国学生希望可以参加赴国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

以上各类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跨文化活动要素,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均证实,这些跨文化活动要素,均能够有效调动中外学生积极参与。因此,以上跨文化活动要素,可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路径。

五、研究启示与总结

(一)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是对传统单一文化视角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的补充。同时,本文利用案例研究对研究结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而我国高职院校中有大量学校与该校在学生数量及国际化程度上相似,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也适用于其他类似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对该校的案例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如下启示: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和教育国际化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国际化资源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路径。因此,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最开始就应该树立国际化的信心,而不能因为情结上的固守而陷入保守主义的泥潭。

其次,从占比高低来看,相对于跨文化组织维度的传统文化教育,跨文化教学、跨文化活动维度的教育更有效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各高职院校需根据自身情况,重点从跨文化教学、跨文化活动两个维度思考传统文化教育的跨文化实施策略。

最后,本文研究发现,留学生对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进社团、搞活动,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目前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很多学校也会涉及到文化课程,本文研究结论可为留学生课程教学、文化适应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局限和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虽本研究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获取学生数据,但参与的中外学生数量有限,虽同时利用前人研究和学校过去实践结果进行验证,后续仍可引入更好的研究方法,对本文研究结论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陆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与路径建构[J].江苏高教,2015,(1).

[2]罗奕帆,李海榕.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建构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背景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5).

[3]欧阳玉.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4).

[4]明国辉.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

作者简介:龚小艳(1986-),女,四川遂宁人,就职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管理七級,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