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

2019-03-21 08:31申家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无菌手术室切口

申家美

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可痊愈,手术可有效处理病灶,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手术属侵入性操作,其不可避免地会给患者机体带来一定损伤。切口感染是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加大患者的不适感,不利于患者预后[1]。为此,临床应采取各类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本文选取了268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和优质手术室护理管理,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68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在20~72岁,平均年龄为(43.1±4.3)岁;行剖宫产术者70例,行阑尾手术者30例,行疝气手术者16例,行子宫肌瘤手术者18例。研究组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年龄为(43.3±4.2)岁;行剖宫产术者68例,行阑尾手术者33例,行疝气手术者17例,行行子宫肌瘤手术者1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案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行抗生素与抗感染治疗等;给予研究组以优质手术室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并成立监督小组 成立专门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采取查阅资料、实践调查、深入其他院内学习、专题讨论等方式对我院手术室管理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分区管理制度,对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等进行严格管理,并制定各区的质量管理标准;护士长定期组织专业护理人员监督和检查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考核室内个人与器械的消毒情况;对手术室内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以及时了解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发现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2]。

1.2.2 提高无菌意识,加强监督无菌操作 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并加强对手术室内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的监督与管理;行手术操作前,医护人员应依手术室清洁要求严格洗手,穿戴好无菌装备,并严格无菌操作流程实施手术;加强对手术室内人流与物流的管理,严格限制进入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

1.2.3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 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技能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手术室内各类工作的操作,积极配合主治医师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不必要部位的暴露,从而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手术室器械的操作技能水平;优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组合,加强医护人员间的配合度;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器械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针对术中不会使用的器械应进行覆盖,以减少其与空气的接触,手术完成后应及时擦拭,保证器械清洁[3]。

1.2.4 给予全程护理干预 术前加强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指导,使护理人员可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清洗、无菌防护与更换的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将细菌带入手术室内;依次摆放好所需的手术器械,科学安排护理人员工作,并进行监督与检查,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人员护理过程当中的不当之处;术中做好切口感染防治工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保持手术室内环境清洁、安静,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相应护理管理;术后依患者既往病史与医嘱给予患者适当护理,若发生切口感染,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与主治医师进行联系;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低脂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原则[4-8]。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利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评判,调查表总分100分,高于85分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基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9]。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比,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

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0.75%;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5.97%,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4,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2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6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会加大患者痛苦,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同时还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为此,临床一直将尽量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作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最终目标[10]。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当中,任一环节发生问题,或是未达严格控制标准,都可能会引起切口感染。

据临床研究表明[11-15],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切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就越长,加大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据临床研究显示[16],手术时间未超过2 h的患者,其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基本为零,而伴随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切口的感染率也会不断上升。(2)空气细菌含量。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越高,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就越大。据相关研究表明[17-19],手术室内的空气菌落总数会对患者术后切口的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务必要做好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控制工作。同时,非手术区,尤其是患者长时间身处的病房内,也应做好空气质量控制工作。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显示[20-21],自手术开始时,室内空气的细菌数量就会不断增加,甚至会与消毒前的水平齐平。患者手术切口暴露于空气当中,必然会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从而引起切口感染。另外,手术室内各器械表面的菌落总数也会影响空气质量。(3)手术参观者数量较多。手术室细菌的携带者主为室内人员,人员流动会使得细菌蔓延,室内人员的消毒情况会对手术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处于室内的手术参观者,其皮肤分泌、呼吸等也会给手术室内空气带来一定污染源,加大患者伤口被污染的风险,从而引发切口感染。第四,急诊手术或接台手术。急诊手术患者的病情通常较重,急需手术,很难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也无法很好地实施评估与消毒工作,致评估不足、消毒不充分,这些都可能会引起切口感染。接台手术的时间间隔较短,手术台无法得到充分消毒,上一台手术的污染物会直接留给下一台手术。再者,在进行手术的接台期间,人员的流动量增大了,由流动人员所带入的微粒也会加大手术室空气的污染程度,从而增加患者切口的感染风险。

本文将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于手术治疗期间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与优质手术室护理管理,其中优质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是依上述引起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包括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无菌意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使得各项工作均能与手术室操作标准相符,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本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0.75% vs. 5.97%),而患者护理满意率却明显更高(93.28% vs. 68.66%),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优质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有效防范手术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针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其优质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防范手术切口感染,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利患者术后康复,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无菌手术室切口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