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广西中国画创新
——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指引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2019-03-22 02:41梁冬华
传播与版权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物画文艺教学内容

梁冬华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当前,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进课堂成为艺术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热点。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公共基础课《艺术概论》课程为个案,探讨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指导下的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思路是:首先,深入解读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的内涵,寻找与本课程教学内容契合的理论点;其次,用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中的理论点来充实和拓展本课程教学内容,并在拓展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所在地的艺术活动案例,以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将教学关注点从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自身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完成艺术理论知识到艺术实践的转化。

一、教学指导思想: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论述

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包含人民性、现实主义创作等方面内容。其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论述,不仅是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构成了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的本土根源。有学者曾总结道:“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熔铸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继承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根植于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伟大实践。”[1]确实,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案”中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章节,更是明确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论述为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如何将习近平文艺理论中关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用以指导艺术院校的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这是当前教育界高度关注和亟待深入的热点。笔者以艺术院校公共基础课《艺术概论》课程为例,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其一,将中华传统文化论述与《艺术概论》课程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教学内容相结合,拓展和增补授课内容。由于中华传统文化论述中包含传承传统与创新性发展传统两部分内容,而原课程内容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涵,并不涉及传统艺术精神的创新性发展,因此,笔者在完成原课程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容上,加入当代广西中国人物画家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案例,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从理论内涵到当代创新性发展的逻辑路径,较全面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也丰富和完善了课堂教学内容。

其二,通过增补当代广西中国人物画创新案例,推动《艺术概论》授课模式改革。传统的艺术理论课程受限于授课内容——理论自身所具有的浓厚思辨色彩和形而上特点,大多数采用“理论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由于本课堂增加了当代广西中国画创作案例,由此带动系列教学改革,从传统的“教师理论讲授”教学模式发展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师生讨论+学生创作”的综合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讲授”即教师阐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涵;“案例分析”即教师列举并深入剖析当代广西中国画艺术家创作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师生讨论”即师生研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艺术创作的启发;“学生创作”即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入自身的艺术创作中。通过讲授、讨论、创作实践等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艺术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吸引力。

以上教学设计,从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到文艺重要论述与教学内容二者的结合,再到文艺重要论述对教学内容拓展所带来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了习近平文艺重要论述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指导和深入贯穿。

二、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当代广西中国人物画创新

按照上一部分论述的教学设计,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版块:一是原课程教学内容,即“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是增加的内容,即“当代广西中国人物画创新”。

(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涵

原《艺术概论》教学内容中,“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课程学习的重点所在。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学界有多位学者曾进行系统研究。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总结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在本《艺术概论》课程中,教材著者彭吉象教授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归结为六大方面[2]。

其一,由“道”所指代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此“道”即“天人合一”之“道”,而在此合一中,人的精神性更为突出,因此发展出中国传统艺术“形神”关系中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命题。

其二,由“气”所指代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倡导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因此发展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范畴。

其三,由“心”所指代的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中国传统艺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认为艺术之美在于情与景、心与物、人与自然的交融,从而使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精神性、生命性、主体性、表现性的特色,由此发展出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的范畴。

其四,由“舞”所指代的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舞”即源自原始图腾歌舞和巫术仪式融汇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道的精神-气的生命-舞的形态,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整体结构。乐舞精神的抽象化形态是线,线实际是对乐舞精神的一种造型。因此,中国传统艺术又是线的艺术。

其五,由“悟”所指代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悟”是一种感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源自于重直觉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发展出中国传统艺术“顿悟”“妙悟”等范畴。

其六,由“和”所指代的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之美”。这一“和”,儒家指人与社会的和谐,情与理的统一;道家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物的统一;禅宗指人与人心的和谐,追求心灵的澄净。这天人合一的和谐美,相通了天、人、文三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

在笔者看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投射到艺术创作领域,与具体的艺术形象结合,便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风格,如由“道”“气”衍生出来的雄浑、气韵生动、古拙,由“和”发展出来的和谐等。因此,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在具体艺术活动中,实际表现为艺术家一方面继承和延续中国传统美学风范,另一方面也在用自身擅长的艺术语言和图式传递出个性化的艺术创新。

(二)当代广西中国人物画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美学风格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以郑军里、柒万里、魏恕、黎小强为代表的当代广西中国人物画艺术家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美学风格,雄浑、和谐、气韵生动、古拙、绮丽等,并结合自身艺术个性进行了创新性发展。

郑军里是当代广西美术界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领军人物。郑军里的写意人物画主要分为三种人物类型题材及美学风格。第一类是历史题材写意人物画,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雄浑美。此题材人物画原型是中国历史上的君王将领、文坛豪杰、画坛奇才等,笔墨遒劲、构图饱满、气势张扬,表现出人物磅礴的胸怀、伟岸的力量、宏远的志向,形成一种雄浑之美。第二类是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取法中国古典和谐美。此题材人物画以广西少数民族生活为画面内容,描绘少数民族与自然相生相融的生存方式,用笔温润、意象氤氲,表现少数民族淳朴淡然、安贫乐道的性格特点,渲染出一种和谐美。第三类是舞蹈题材人物画,表现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气韵生动审美理想。此题材人物画以舞蹈者的身姿体态为人物造型,采用虚实相生的墨线来描画舞者曼妙的舞姿,通过色彩点染法为舞者的眼睛、口唇、手足尖施彩,展现出舞者妩媚、律动的气韵之美。代表作有《徐渭像》《大山之子》《虔诚》等。

柒万里的人物画以古拙美而扬名。“古拙”源自中国传统美学,是 “拙”与“古”的结合,“拙”意为质朴、笨拙,“古”则指高古、清雅。柒万里的人物画创作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少数民族女性人物画,以广西壮、苗、瑶等少数民族为素材,通过块状的身形传递出女性强健的生命力,具有朴拙的美感;另一类是高士图,描画古代神仙、逸士,配以石头、苍松、芭蕉、酒葫芦等物,墨色淡雅,古雅之趣跃于纸上,代表作有《清泉》《点蜡花》等。

此外,还有魏恕少数民族人物工笔画中的绮丽美。在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绮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意指华美妍丽的艺术形式。以魏恕为代表的当代广西工笔画家,在画面上着力描画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形成一种绮丽美。画作《盛装》中,刻画了三位穿着本民族华服和饰物的苗族姑娘。这些银做成的饰物,佩戴在姑娘的头手处、装点在衣服上,透着金属的光泽,洁白闪亮,体现出一种隆重的绮丽美。

可以说,以郑军里为代表的当代广西艺术家,牢牢根植中国传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描绘富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创作出一批融中国传统美学风范和新时代民族精神的中国画佳作,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切实推动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教学延伸: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生自身艺术创作的结合

课堂教学讲授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当代广西中国画创新后,便进入了“教学延伸”环节。传统的艺术理论类课程教学存在着偏重艺术理论知识讲授而欠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往往被人们诟病理论脱离实践而颇显空泛无指向。在“教学延伸”部分,探索的是如何将课堂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艺术实践有效结合的途径。

实际上,本教学内容所讲授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身份标示。当代大学生的艺术创作应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创作出富有中国美学风范、反映新时代风貌的艺术佳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因此,笔者实施了荣获2016年广西艺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艺术概论课程实效化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所探索出的以项目推进教学实效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指导的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广西传统诗词在中国画中的研究与创作》引入课堂,通过设置师生讨论、学生艺术创作的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活用所学的艺术理论知识用以指导艺术创作实践,加强学生对艺术的反思,提高其艺术创作品质,增强了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和艺术理论类课程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吸引力,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猜你喜欢
人物画文艺教学内容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文艺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节日畅想曲
董辰生水墨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