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路径研究
——以江门五邑地区为例

2019-03-22 04:20李丰芮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江门粤港澳跨境

李丰芮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江门 529030)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1]。2017年广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增加,全年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5亿元,同比增长14.9%[2],据艾媒咨询2018—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9.1万亿元,用户超1亿个。为了“一带一路”建设在广东地区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应运而生,为粤港澳跨境电商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广东江门作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一员,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支持引领作用中作出了贡献。

1 广东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广东省作为我国外贸进出口第一大省,对外贸易一直十分活跃。自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后,广东2018年外贸占全国比例超过28%。敦煌网联合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B2B)发展报告》显示,广东省在跨境电商规模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交易额和订单数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2017年广东外贸新业态继续蓬勃发展,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根据2017—2018年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省跨境电商的交易额为441.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93.8%,位居全国首位[3]。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网购用户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占全国用户的8.41%。

2 江门五邑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2.1 政府跨境贸易政策扶持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对珠三角跨境电商贸易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江门市各级政府非常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出台了《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十二条》《实体经济十条》,大广海湾经济区作为重大合作平台写入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扶持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同时,江门市政府先后完成了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等的审定和建设工作。自2013年起,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已连续4年上榜中国“电商百佳城市”;2015年江门口岸跨境出口总值高达58亿,成为我国跨境出口额最大的口岸;2017年江门外贸进出口实现1 385.2亿元;2017年1至11月,珠三角地区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5.5%,江门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2 毗邻港澳地理优势

自改革开放40年来,江门通过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了整体经济实力。江门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对外跨境电商发展。2018年江门成功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09个,投资额达835亿元,外商企业的入驻发展为江门跨境电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起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使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往来突飞猛进地增长。

2.3 独创“小微企业”特色

2015年,江门在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评审中勇夺第一。据调查,全市现有2 000多家中小型外贸企业,72%的企业采用跨境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4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官网,68%的企业拥有两家以上的跨境电商平台。江门市政府为了扶持小微企业还颁布了《江门市关于小微企业电商示范平台的扶持管理办法》《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这些惠民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进。江门在积极落实“1+8”政策的基础上,还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出台了更多政策扶持,例如:2017年打造“科技型小微企业‘邑科贷’政银服务平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设立专项科技贷款,用于鼓励更多小微企业发展跨境电商。

2.4 独享优质货源保障

江门地区商品生产门类齐全,多家企业在全国首屈一指,甚至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如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江门跨境电商提供了品种丰富、质优价廉的网货产品。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百货再到食品加工,这些在家门口的优质货源使跨境电商经营者的成本更低、周转效率更高,依靠珠三角地区广阔的电子商务货源地及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五邑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3 本地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

江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物流选择、行业监督、营销模式、货币结算、自主品牌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本地跨境电商更快更好的发展。

3.1 物流环节多、成本高

运输、仓储等是跨境电商必经的物流环节。一些大型企业为了缩短物流配送时间,选择国际快递或在海外自建仓库,但国际快递费用很高,每公斤都在百元以上,而建立海外仓费用和风险更高,不能成为跨境零售电商的主流渠道。江门本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有限的资金迫使中小企业选择国际快递、国际小包等第三方物流。这种物流方式价格相对便宜,但配送周期过长,收货时间不稳定,而且退换货面临跨境通关、退缴税困难等方面的阻碍,退换货通道不畅通[4]。

3.2 缺乏有效监督,影响行业形象

江门市跨境电商以中小企业为主,近年来,这些企业受利益和商品竞争的驱使,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发布虚假广告,甚至销售劣质、以次充好的商品,导致海外消费者屡次退货和投诉卖家,有些国家甚至限定中国部分地方的产品进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本地区跨境电商平台的整体形象。

3.3 营销模式传统、方式单一

传统外贸是利用展会、电子邮件、网站等方式达成交易,营销方式单一。而新兴的跨境电商主要是“80”后、“90”后、“00 ”后消费者居多,他们接触新生事物多,且追求个性发展,愿意尝试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所以新型跨境电商追求“个性化”“独特性”“定制性”,这就要求本地企业要学会利用更多的电子商务平台、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展开营销,如亚马逊、速卖通、WISH、Facebook营销、Wechat营销、网红营销、论坛、直播等营销途径。

3.4 货币结算、清算不能对接

跨境电商业务涉及境内境外支付货币不同、支付习惯不同、支付手续费高等问题[2],截至目前还无法用一种货币进行结算,跨境支付体系不健全。尽管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支付货币,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电子金融发展程度不同,当地居民结算习惯不同,能实现人民币结算的地域范围有限。所以亟需具有互认性、安全性、即时性的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来简化跨境电商结算方式。

3.5 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少

江门市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大多产品为贴牌或代工产品,没有自主品牌。虽然拥有珠三角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优势,但由于企业资金有限,很难与大型企业的自主品牌竞争。而开展跨境电商销售后,企业可以直接对接消费者,进而使中小型企业有了可以打造自主品牌和研发自有产品的机会,产品可以更直接地面向消费者,企业根据自己的消费者群体进行产品升级,推广自己的品牌,使企业更能在市场中找准定位,增加市场份额。

4 拓宽大湾区跨境电商业务的路径

4.1 开发网络的“两个平台”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发现,跨境货物通关复杂,即使是粤港澳三地流通的货物也存在过关繁琐的情况。所以需要建立统一的粤港澳“互联网+”物流服务平台来实现三地货物便利流通。另外,现有的跨境服务平台业务涵盖面小,未来需要整合海关、商检、国税、银行等公共服务,建立系统性、全面性的服务平台。

4.1.1 开发互联网物流跟踪平台

物流是货物流通的基础。政府、企业应通力合作,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建立一个使企业、物流、海关能对货物物流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全程监督的信息平台。江门地区紧靠粤港澳三地,很多企业都开始使用香港仓来进出货物。跨境电商的货物一般数量少但品种多,且出自不同的国家,需要经过多次过关,香港仓的优势在于产品准入条件低,适合的产品类别多,且有免税优势,货物进出港调配比较容易。所以珠三角地区可以充分发挥物流中心优势,并结合本地跨境电商运营特点,尽快着手建立统一接口的粤港澳“互联网+”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实现三地跨境电商的报关、支付、投诉等环节的便利化。

4.1.2 二次开发E-bay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电商无处不在,意味着“服务电商”也将无处不在。随着试验园、创业园、电商基地等的介入,物流、支付、采购、清关等服务也相继集聚在一起,逐步用市场的力量,把各个主体间的价值链串起来[5]。跨境电商政务平台集金融、通关、物流等一体,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未来还将与政府部门的监管统计系统平台对接,整合海关、商检、国税、外汇管理、国际物流、银行等公共服务,成为对外贸易服务的主体,既能为各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方便,又能为企业查询信息提供方便。例如跨境电商政务平台尝试对企业提供融资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企业还可直接在平台上申请货物检验检疫、查看过关进度。

4.2 建立健全企业的“两个体系”

江门市各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国内知名企业打造大品牌的做法,建立健全自主品牌体系,培养自主品牌的客户群,并在市场上找准自身的定位,根据产品特点及目标人群来制定营销策略,完善企业跨境电商营销体系。

4.2.1 建立健全自主品牌体系

在我国的跨境电商平台上不断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使得国外消费者质疑中国商品,导致很多中小企业进入跨境电商队伍的阻力变大。所以打造自主品牌,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并根据国际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逐步让客户了解企业品牌,渐渐形成对品牌的忠诚度,做到由“制造”变“创造”,生产自己的核心竞争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例如:Anker移动电源成为Amazon的销售冠军,这样一个根植于中国深圳的品牌,旨在“弘扬中国智造之美”,专注于创新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跨境电商领域做成了国际品牌。

4.2.2 建立健全企业跨境电商营销体系

跨境电商不是单纯的线上放产品,线下发货销售,也不是利用某些跨境平台打造低利润的“爆款”“热销”产品来吸引一时的关注度。跨境电商营销是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整个目标市场开展调查,并根据产品的创新度、特点等来制定产品营销策略,而不是一味采用提高短期回报的价格战。现今的消费者需求以及消费行为、习惯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80”后、“90”后这一群体使得跨境需求日益增加,而且他们的消费要求更加趋向于个性化、定制化,安全健康、性价比高、小巧精致的产品受到他们的青睐。企业应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服务,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3 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两种能力”

4.3.1 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网络营销能力

跨境业务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兼具行业知识和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人才要满足全球多层次的跨境网络营销对技能的要求,从业人员应具有国际市场调研、预测能力,不仅能够利用大数据开发网络国际市场,能够利用互联网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还要熟悉因时代发展产生的新营销手段,例如:直播、短视频、网红等。如何将媒体网站流量转化为收入,如何对在线营销细分人群、精准投放,这需要跨境电商人才不断提升技能。

4.3.2 提升跨境电商人才沟通能力

跨境电商的本地化运营离不开语言本地化,产品描述翻译、客服跨语言即时通信、人工校对等,都会涉及大量交流外文资料,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外语读写、函电沟通能力,能在网络平台上准确描述产品,促进境外各国的市场繁荣、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众多卖家越来越专注于电商交易和营销,催生出专业化分工的电商支撑服务业和衍生服务业,翻译、设计、法务等后援服务需求逐年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给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推陈出新,及时解决企业在跨境电商中遇到的问题,找准市场定位,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的优势,继续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并依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协同推进跨境电商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江门粤港澳跨境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编读往来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