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市为例

2019-03-22 04:2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泰州经营者互联网+

丁 静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休闲农业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而成的新型产业。利用“互联网”平台,能够更好地整合产业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突破制约发展的障碍,降低交易成本,为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1 泰州休闲农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瓶颈

由于泰州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还存在不足,制约了泰州休闲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1.1 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泰州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十来年,泰州积极落实 “宽带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等发展计划,基本建成了遍布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85.91,光缆线路总长度超过了10万公里,城镇光纤覆盖率超过了95%,农村光纤通达率达到了100%,建成“泰州农网”等涉农网站,建立“12316”三农服务热线、短信发送平台、村级独立网站等,不断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但是泰州的基础设施能力和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域网出口宽带、固定宽带普及率、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互联网普及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量等均低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宽带网络速率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泰州网络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制约了互联网与休闲农业的融合发展,一些地区涌现出“淘宝村”“电商村”,而另一些地区互联网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1.2 互联网营销渠道瓶颈

发展休闲农业,必须积极开拓营销渠道和开发市场。泰州的许多中小休闲农业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营者不仅缺乏网络知识和网络运用能力,专业化程度较低,而且休闲农业经营者各自为政,都想开发自己的独立网站,无法形成协同效应,这制约了他们建设和运用营销网站,限制了他们利用网络手段开展营销活动的能力。二是“互联网+”营销模式落后。目前,泰州地区的休闲农业主要还是农家乐经营模式,各农户独立经营,缺乏合作经营意识,普遍经营规模较小,只有少数业主运用自媒体开展微营销活动;只有少数业主开通了景点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媒体账号,大多数业主仍然通过报纸、电视广告等传统媒体开展促销活动。三是缺乏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虽然出现了不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但是主要是为了促进普通农产品销售,而鲜活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渠道却较少[1]。由于业主不能有效利用网络,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供需失衡。

1.3 服务瓶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休闲农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从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泰州市休闲农业景点的经营服务人员普遍缺乏农业大数据知识和技术,不仅互联网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影响休闲农业服务质量。休闲农业企业必须重视物联网、云数据、遥感数据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休闲农业发展。目前,泰州市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多数是当地的村民,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学习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互联网与休闲农业融合的需要。为了发展泰州休闲农业,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泰州还需要引进大量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

1.4 竞争力较弱

目前泰州休闲农业经营模式还比较落后,农家乐遍布乡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竞争力。泰州市休闲农业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垂钓、农家菜、水果采摘等,缺乏高品位、多功能的综合性景区;泰州休闲农业经营主题雷同,相似度较高,不仅缺乏竞争力,而且难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性化消费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更加注重情感体验、情感互动。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经营休闲农业,必然陷入同质化经营的怪圈,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营者将逐渐失去竞争力。

2 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创新“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

2.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乡村信息化和网络化步伐

乡村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推进乡村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互联网与休闲农业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村基础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是两者融合的基础。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在休闲农业景点实现无线通讯和网络全覆盖。抓住农业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中心建设的契机,建立休闲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产业链,提高农业大数据服务能力[2]。推动乡村物流配送设施、物流枢纽站场、物流中心等建设,完善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完善市、县、镇、村等四级物流服务体系,优化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布局和物流运输组织结构[1]。

2.2 加强休闲农业产品营销,提高品牌影响力

大力开展营销活动,以提高泰州休闲农业产品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首先,借助互联网营销渠道,构建休闲农业网络推介模式。建设主题网站,开发手机APP,推广运用微信公众号,构建快速、高效的推广平台。强化节庆效应,利用互联网开展宣传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扩大产品影响力。其次,利用大数据,搜集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规律、消费行为,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精准推送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信息、服务内容、活动预告等,挖掘潜在的消费群体和推动消费升级。最后,利用互联网,建立客户沟通和反馈机制,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追踪调查消费者的满意度,及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总之,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之成为休闲农业产品营销的重要工具,成为经营者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2.3 开发和运用电商平台,助力消费市场升级

建立全国性的休闲农业互联网平台,是加快“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线上网络和线下实体的优势,根据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构建网络营销模式[2],使消费者既能在电子商务平台订购休闲农业产品,又能在实体店体验休闲农业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消费者推介特色农产品,能够降低产品交易成本,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扩大经营规模。携程网、途牛网等在线旅游网络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互联网+”能够推动旅游业发展,同样也能够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目前泰州还没有建立起有影响的休闲农业产品网络交易平台,消费者参与度很低。为了建立大型休闲农业互联网交易平台,泰州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刺激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建立与发展。

2.4 推广产业链大数据模式,助力服务升级

以消费者需求为抓手,发展休闲农业,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实现转型升级。当前休闲农业产品的消费者需求主要是体验、休闲和娱乐。经营者要规划好产品,优化人才结构,促进服务升级。首先,促进产品升级。休闲农业产业链由生产商、服务机构和消费者三部分构成。大多数生产者根据自己的条件生产产品,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经营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分析,把握市场走向,降低市场风险和成本。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能够有效地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通过微信、微博平台、抖音等新媒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经营者可以获得大量的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应用产业链大数据化模式,经营者可以采集到整个产业链的数据,休闲农业经营更加数据化、科学化、市场化,这不仅有利于经营者完善产品跟踪和追溯体系,而且有利于消费者查询产品来源和质量信息,增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促进休闲农业经营现代化。近年发展起来的“智慧旅游”就是以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旅游模式,能够整合旅游资源,能够促进游客与经营者之间的互动,及时获取旅游信息和调整旅游行程[3]。运用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农业劳作、采摘体验、农业产品等信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修建音乐喷泉、艺术画廊、咖啡小馆、书吧、VR体验区等,并与农耕文化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体验基地,以提高娱乐化和个性化体验,促进产品或服务升级。其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人才是关键。缺乏具有网络开发及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制约泰州休闲农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优化人才结构,突破制约瓶颈。一是制订对从业人员开展“互联网+”培训的计划。针对多数从业人员的“互联网+”知识匮乏的现状,对从业人员开展网络知识培训,让从业人员掌握网络营销技能。二是吸引大学毕业生回乡发展,加强“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休闲农业发展前景,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三是依托农业院校,定向培养互联网环境下的休闲农业经营人才。四是聘请互联网方面的专家指导休闲农业经营人员,促进景点建设科学化、营销手段网络化,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泰州经营者互联网+
幸福水天堂——泰州
《经营者》征稿启事
泰州古韵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压机——精明采石场经营者的不二选择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
泰州举办2011中国 泰州梅兰芳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