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教育方法培养健康安全意识

2019-03-22 02:28陈染
中国科技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盲区辅导员素质

陈染

7月,各大中小学校纷纷放假了。每年的寒暑假,我们总会看到少数学生不遵守安全生活规范而造成人身伤害的新闻,令人揪心。每次假期来临前,教师们也总要强调学生的假期生活安全问题,包括用火安全、水电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让学生在假期保持安全意识,以防出现意外。建立学生的健康安全意识,不仅仅要在假期来临前重点强调,更应该将安全意识培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将健康安全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这将对他们受益终身。

根据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编著的《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科学素养”的内涵比知识广泛得多,总体而言,可以分为4个分目标:健康素质、生活素质、从业素质和文明素质。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内容涵盖了饮食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心理与生理健康成长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人身安全的方法和技能,物质使用的安全意识,环境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体育与健康的知识6个方面。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安全意识属于科技辅导员工作任务“人身安全的方法和技能”范畴。

提升学生健康安全意识可以体现在科技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细节中,例如在使用美工刀、锯子、锥子、胶枪等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工具前,向学生强调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规范学生的操作;在化学实验时,为学生准备足够的防护用具,并严格管控实验操作流程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提升学生的健康素质不仅要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中,我们也可以把科技教育的方法运用于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课程中。与传统的健康安全课的讲授法相比,科技教育理念强调制作和动手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怎样掌握健康生活。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科技辅导员怎样通过科技教育方法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质。

把安全教育融入科技教育内容中

上个月,四川宜宾发生了6.0级地震。这次地震中,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制的预警系统提前10-60秒将地震预警信息传到附近城市,并通过广播等方式向市民传达地震即将到来的信息。一时间,地震预警的视频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地震突发性强,毁灭性大,次生灾害严重,极难预测,是自然灾害之首。遗憾的是,很多人对地震预警系统并不熟悉,不知道预警系统的广播,也不了解在接收到预警之后该怎么做,这让地震预警的作用打了折扣,也给我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作为科技辅导员,我们可以将“遇到地震时应该怎么办”的活动内容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例如,科技学堂伊娃老师的Scratch作品“地震小课堂”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地震小课堂”是用Scratch 3.0制作的一个简易问答类游戏。游戏开始时,左上角的伊娃老师会提出1道与地震相关的问题,下方4个角色分别用语音和文字说出1个答案,你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果选择正确,角色就会用语音和文字说出“没错,答案就是……”;如果回答错误,角色会说“不对哦,答案是……”。

“地震小课堂”将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融入Scratch学习中。在编程课中,这个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般性问答类游戏程序的制作方法。当学生想要独立完成类似作品时,不仅要明白如何编写出程序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查找发生地震时如何自救的知识,并且将知识编写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主学习到发生地震时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方法是不适合的,从而建构起灾难自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此外,多组学生完成作品后,还可以让他们互相测试,挑出有问题的题目和答案。经过“查找资料-编写题目和答案-分享作品-修复错误”的流程,学生将对“遇到地震怎么办”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自己的健康安全意识。

用调查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安全意识,不仅需要让他们知道遇到安全问题怎么做,更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影响。每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推荐活动中,就有很多强调培养学生健康安全意识的内容。如今年的推荐活动目录中,“安全使用家用电器”“交通安全伴我行”“养成爱护眼睛好习惯”“饮料与健康”4个活动内容就与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素质主题密切相关。

调查体验活动分为提出问题、科学调查、科学探究、拓展延伸等几个部分。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调查和体验活动,认识健康安全问题背后的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让学生知道遇到安全问题时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是否有更好的做法。我们以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开发的课程“交通安全伴我行”認识如何用调查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伴我行”调查体验活动由5个小活动组成,这5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学生从知道怎么做,到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到交通安全的社会问题,再到怎样让交通变得更好,层层深入,让学生建构起对交通安全的全面认识。

第1个活动是“上下学路上安全出行调查”,这个活动通过调查方法进行。上学和放学是学生每天与城市交通接触最多的时间,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留意和反思道路的安全情况。在活动中,学生要通过表格记录连续1周上下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情况,记录内容包括是否有家长接送,是否遵守乘车安全规范,过马路是否走斑马线,是否遵守红绿灯,是否有嬉戏打闹行为,是否戴了“小黄帽”,是否有做“低头族”等信息。学生需要每天记录,并与同学交流,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在上下学路上的行为,把交通安全意识牢记心中。

第2个活动是“认识和躲避公交车或大货车的盲区”,这个活动运用了体验的方法。公交车和大货车有很大的盲区,而且车辆惯性很大,更容易造成严重交通事故。为了让学生认识公交车和大货车的盲区,我们可以用体验活动建立起学生的安全意识。科技辅导员可以联系交警或租车公司进行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找一辆大货车进入学校,让学生站在货车的盲区处,并轮流让学生进入驾驶室,体验和感受货车的巨大盲区。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驾驶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建立起躲避公交车和大货车盲区的意识。

第3个活动是访谈和实地调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对交通警察、交通协管员、小区值守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机动车避让行人、规范停车、文明出入、乡村或小区儿童玩耍等安全问题。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连续收集1周当地的报纸、新闻上关于交通安全出行的报道,了解本地交通安全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从社会的角度审视当地的交通安全情况,使学生更深一层认识产生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

第4个活动是“设计创意斑马线”,运用了制作法开展。为了设计更有创意的斑马线,让车辆和行人更愿意遵守交通规则,学生要对斑马线的原理、作用和规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活动,学生对于交通安全的认识又深入一层,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5个活动是“反应时间测试”,这个活动采用的是实验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交通事故背后的科学原理。交通事故的产生往往是因为驾驶员或行人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我们可以设计“反应时间测试”验证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后果。根据你的反应时间,计算如果我们开车出现紧急情况时,会产生多大的刹车距离。再通过低头玩手机的场景模拟,设计同样的反应测试。测试在专注的时候和分心时候的反应时间,并比较相应的刹车距离。从这个活动中学生认识了产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并通过它影响自己的家长,让他们主动向家人、朋友传递交通安全意识。

调查体验活动的方式多样,内容层次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对健康安全问题形成立体的、全面的认识。

猜你喜欢
盲区辅导员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警惕机动车的“死亡之角”
了解汽车的视觉盲区有必要
盲区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让孩子远离 “汽车盲区”!
“有为”也应“有位”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