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幼儿室内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2019-03-25 11:27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感统吊顶墙面

张 潇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感觉统合”是近年来常常出现在新闻资讯中的热词,从字面解释就是大脑将感觉和身体统一起来。“感统”如此频繁被提及是因为各种报道中的惊人数据:“全世界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存在感统失调”“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等等,报道中数据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一、感觉统合

有非常多的职业治疗师研究感觉统合理论,简·艾尔斯提出的感觉统合理论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并影响深远。艾尔斯博士将感觉统合问题归因于神经系统运作效率不佳,[1]也就是说感统失调者在解读感觉讯息的能力方面有缺陷,其并没有明显的原因,如周边感觉丧失、神经学损伤,而是感觉统合能力不佳导致的学习障碍。[2]现今将感觉统合定义为大脑失调的一种,是一种学习能力障碍。简单地说就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他们难以将身体各部分感觉信息组合起来,并经大脑的统合作用,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这一过程对于感统失调儿童来说是困难的,但这种病症并不需要依靠药物治疗,而是针对性的训练。一般家长是在孩子上学以后发现其存在感觉统合问题,当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时,一定要重视并及早治疗,因为六岁之前是最佳的治疗期,大多数孩子经过训练可以很快康复,一旦超过十二岁,在孩子定型后就很难改变了。因此,抓住孩子幼儿期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尤为重要。

二、感觉统合失调表现分析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正常,只是大脑和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出现障碍,使其优秀的方面未被表现出来,而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他们不完美的地方:

(一)身体智能方面

这种孩子无法正确感知空间,常常辨不清距离与方向,一条路线走过数遍也记不住。当他们处于人多的地方常常会迷失甚至和父母走散。他们运动能力差,在移动时没有协调性,动作笨拙、容易跌倒,甚至明明看到障碍物却不能避开,知道危险身体却不能及时反应,对外界缺乏有效的顺应性反应,与同伴相处时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二)学习能力方面

他们表现为对于学习没有足够兴趣,不爱观察,也不喜主动探究。在课堂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好动不安,上课效率低、学习成绩差。正因如此,他们喜欢招惹别人,捣蛋搞破坏,做一些恶作剧,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而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掌握起来较吃力,常常记不住、记不牢,阅读、写作、计算、讲故事、背书等与记忆相关的模块都不擅长。

(三)心理素质方面

孩子的自信心都是在平时学习、运动、做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的,若其患有感统失调,便会不想参与、不敢挑战,活动做到一半还会退缩,长此以往,他们愈加喜欢独处,做事无精打采,得不到老师同伴认可,对于某一项目的完成自己也不甚满意,那么校园活动只会令他们不安、退缩、逃避,自信心逐渐丧失。

(四)人际交往方面

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容易出现孤僻、不合群、破坏的行为;团队意识差;不爱表现自己,遇事逃避,甚至出现一些怪异行为。

三、幼儿居家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感统失调患儿的家庭常出现以下问题:不重视感统失调患儿的康复治疗,认为孩子只在某一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不大,未考虑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重视的家长则会带着孩子去儿童医院或康复中心学习感统训练课程,但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习得某些技能需在家中长时间练习,才可掌握。许多职业治疗师认为六岁之前是感统失调训练的黄金期,是神经可塑性最好的时期,合理的感统训练可以纠正失调症状。处在幼儿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并由家长陪伴,因此针对性的居家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将使其在心安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学习、复习、训练,直至康复。

四、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活动空间设计

(一)居住空间的界面处理

居住空间的界面是围合成居室空间的地面、墙面和顶面。[3]对于患有感统失调的幼儿,他们对三大界面有着特殊的设计需求。

1.地面设计

感统失调幼儿平衡感不良、运动能力差,常常撞到异物甚至跌倒,所以地面不建议设置台阶,并尽量保持水平。地面材质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常见的有混凝土、石材、竹木材料、陶瓷材料、织物及软质材料、以及新型装饰材料。在材质上应选择竹木材料,现代加工工艺使得竹木材料皮实耐磨、防潮防滑,能有效地避免感统失调幼儿摔倒摔伤。竹木材料属暖色调、纹理丰富、色泽自然,温暖的材质使其踏实心安。

虽然这类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但独属于幼儿的好奇心仍然存在,一成不变的地面设计略显乏味,软质材料的加入可改善这一问题。地毯是室内常用的软质材料之一,它质地柔软、富有弹性、色彩丰富、造型多样。可在不同功能区域的地板上铺设地毯,增加空间丰富性、提高材质安全性。例如,在过道、走廊这种长距离空间,放置数个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小织物,数量根据走廊长度而定,间距不等且最大间距应在幼儿努力跨越下可触碰(一段时间应重新摆放,调整间距),织物应与地板固定以防打滑。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心理可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游戏是其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是通过实际行为动作探索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4]通过跳跃游戏感知空间、衡量距离,锻炼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增强平衡感。

2.墙面设计

墙面的设计应首先考虑安全性,主要是针对墙面转角的处理,尤其是阳角,建议倒圆角处理,或粘贴防撞条,防止触碰伤害。在墙面材料选择上,幼儿常常活动的场所大面积使用的一般是涂料与壁纸,不管选用哪种墙面材质,一定要对人体无害。居家环境中墙面数量多时,可挑选某一块墙面喷涂黑板漆,作为孩子激发创造力的场所,随时随地、想写就写、想画就画。这样一个墙面创意空间的设定,利用的是幼儿美术活动心理,绘画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绘画作品的评定并没有固定标准,只要家长处理得当,自信心不足的感统失调幼儿也可以被欣赏,从而充满信心。绘画还能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专注力、增强动手能力。

此外,墙面还可用做展览、存储的场所。根据高度不同设定不同功能区域,较低的区域可悬挂幼儿的绘画作品、参加活动的照片、某些名人字画等,较高的区域可设置储物架,摆放幼儿手工作品、其喜爱的英雄人物形象等。如此设定的墙面空间将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不仅能增强幼儿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顶面设计

顶面设计应以简洁为主,除客厅餐厅这种公共活动空间采用吊顶之外,其他空间不建议多做处理。这不但契合现在流行的简约风潮,而且某些装置与顶面结合可达到刺激感统器官的作用。有些感统失调幼儿平衡感较弱,身体控制不良,这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可针对性地刺激某些掌管平衡的器官达到训练的目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刺激内耳前庭,因它主要负责协调人体的平衡感。

职业治疗师在针对幼儿进行被动式前庭刺激时,多采用摇晃运动,这就关系到居家环境中的顶面设计。摇晃运动常见的是荡秋千,通过有节奏的摇摆从而达到刺激的目的。秋千可悬挂在阳台、儿童房或专门的儿童活动区域内,通过钻头打孔、膨胀螺栓固定,这只有在没有吊顶的空间才能安全的固定,除非吊顶不是选用木质吊顶、铝合金吊顶,而是可上人的轻钢龙骨吊顶。上人吊顶能够承受上人荷载,但这种设定是为了方便对空调等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一般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居家环境中较少使用。为激发儿童兴趣、搭配儿童活动空间整体氛围,可选用儿童动物吊篮,棉质坐垫舒适柔软,猴子、袋鼠、小黄鸭等卡通形象更受幼儿喜爱,玩耍中即可达到刺激内耳前庭的目的,获得平衡能力的发展。

(二)家具的安全设计

儿童的协调性不如成年人,尤其是感统失调幼儿,较之常人更易摔倒、碰撞。所以,家具的安全设计尤为重要。大型的家具中,沙发可选择布艺沙发、皮艺沙发,柔软舒适无尖锐棱角,实木沙发质感较硬,幼儿易受伤害,不建议选择;床的最佳选择为皮艺床和布艺床,并且搭配硬质床垫,硬质床垫有益于儿童脊柱发育。如若选择实木床或铁艺床,则建议选择造型简单、床尾无多余造型结构的床款,且床垫应与床外围尺寸平齐,避免因床垫稍小发生碰撞到床尾尖角事故的发生。

其它的桌椅建议选择边缘有弧度的圆角桌椅。如若已购买直角家具,应及时粘贴防撞条。立式家具有大小型之分,大型立式家具体积大、重心稳,不易发生倾倒事故;小型的则容易出事故,因边柜倾倒砸伤儿童的新闻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在边柜放置完成后将其与墙面固定,且在台面边缘幼儿能够触摸却不能掌控的位置不要摆放物品,以防坠落砸伤。

现代社会已开放二胎,家庭孩子数量增多,幼儿身体各方面又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有限的居家空间中许多家庭会选择购买可调节式家具,通过家具的造型变化满足生活的不同需求。像可折叠、可升降、可变形的桌椅家具,要安装保护装置,如保险绳、安全卡扣等加以保护,防止在碰撞时发生夹伤甚至死亡的事故。

五、结论

针对性的居家活动空间既是温暖的港湾又是康复训练的场所,能帮助感统失调幼儿生活舒适、减少危害状况发生,使其健康成长;能引导其参与训练,激发好奇心,在兴趣指引下慢慢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的失调状况,增强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外界的交往与空间环境。因此,良好的居家活动空间设计有益于感统失调幼儿的康复,设计师应充分了解这个群体,带着关怀的心做设计,本文提出的相关设计理念,以期能够帮助感统失调幼儿改善身体不足,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猜你喜欢
感统吊顶墙面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玩具设计研究
客厅的中央空调装在哪个位置更合适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吊顶式冷辐射空调施工技术
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开关的美丽衣裳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不可不知的感觉统合能力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