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基层老年开放大学的问题及推进策略

2019-03-25 11:27王攀攀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王攀攀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衢州,324000)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4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1]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204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强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已成为我国当前必须应对的重要课题,这为电大系统举办老年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201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成立老年开放大学。2016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推动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或‘网上老年大学’,并延伸至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建立老年学习网络。”[2]

随着地市老年开放大学的陆续成立,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学校普遍面临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特色不明、远程媒体应用欠佳、课程与老年大学简单重复、老年人参与积极性不足等诸多挑战,亟需借助积极老龄化视角厘清创建思路。

一、积极老龄化的提出及意义

快速老龄化背景下,解决老年精神危机、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存发展能力、促进其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必须面临的难题。21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率先提出“积极老龄化”这一概念,并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一书中从新的高度明确了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价值和老年阶段的生命意义,“老年人是宝贵的财富,他们的成熟、阅历和经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要把老年人看作年龄一体化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3]

21世纪以来,积极老龄化理论逐渐成为国际上应对世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重要理念。在积极老龄化视野中,老年人不仅仍有发展潜力,是未来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还具有其他年龄段不可比拟的智慧和能力。老年人接受教育不只是一种需要,更是老年人应有的重要权利。老年阶段的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备环节,早已不再仅被视为边缘性的教育形式,而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积极老龄化理论由健康、保障和参与三大政策构成,为老年人口的积极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我国,据2018年统计公报,低于65岁的老年人口就有8291万,再加上65至74岁之间的低龄老年人口,老年人力资源潜能就更加可观。保障老年人群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其自身条件,还能间接参与改善家庭、社会条件,改善社会风气,彻底颠覆“老年人是社会负担”的旧观念。

二、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不清,地区差异巨大

长期以来,国内外老年教育理论主要分成两大取向,社会参与和老年休闲。在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价值定位长期指向老年人的休闲娱乐。为呼应国家开放大学挂牌老年开放大学,基层老年开放大学也陆续成立,然而由于基层电大自身业务范围限制,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中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对自身功能定位十分含糊。尤其地市级老年开放大学开办中受地方政策影响巨大,出现了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如温州电大借力当地政策推动获得长足进展,三年时间成立全市老年教育课程开发中心、全市老年教育教学科研中心、全市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市老年教育活动交流中心。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研讨会上,代表温州经验的社区老年教育形式在《全国老年教育规划(2016—2020)》中得到吸纳肯定。与此相对,更多基层电大的老年开放教育则处境尴尬,既无相关法律法规可依,也没有稳定的拨款机制可靠。即使有些基层电大曾获得过政府的一些经费、政策支持,但大多也是专项拨款,没有长期稳定的发展保障。更有一些学校在发展中,早已并入当地职业院校,功能地位被大大削弱,再来举办老年教育,人力物力投入更是问题。

(二)与老年大学同质化严重

我国传统老年教育从举办之初就带有福利性质,不仅学员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教育资源供应量及覆盖面极其有限,而且内容上也表现出休闲娱乐特点,缺乏对更深层次需求满足。基层电大挂牌老年开放大学后,教育对象的覆盖面虽然有所扩大,但是其管理模式、开设课程、课程运行仍在照抄传统老年大学模式。老年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既没有专业的老年人群学习需求调研,也没有老年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因此,匆匆上马的基层老年开放大学与传统老年大学相比并无明显竞争力。即使在开放大学拥有系统优势的线上教育方面,也因为研发效果有限而不能完全满足老龄人的学习需求。[4]

(三)老年人自身价值体现不足

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创建过程中,老年人自身价值并未得到重视。一是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并未突破传统老年教育以休闲娱乐为主体的模式,关于老年人素质提升、职业拓展、社会参与内容寥寥无几。二是教学管理中老年人群参与度不高,老年学员力量未能充分调动。虽然老年开放大学与电大开放教育共享同一师资团队,但是二者之间却界限分明,缺乏互动。事实上,许多老年学员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背景和技能专长,这对于老年开放大学课程建设、师资储备具有强大的挖掘潜力。

三、积极老龄化为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提供思路

(一)重新定位老年教育需求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群不是消极被动的社会负担,而是具备自我素质成长、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特殊人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发展老年教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70 条还规定了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2016 年我国还专门发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但长期以来,我国老年教育由于人群覆盖面极窄,教育产品提供也非常单一。全面老龄化压力下,许多个性化、地域性老年教育需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老年卫生健康、再就业需求,城市老人计算机使用、理财投资、社会参与需求,农村地区老人文化普及、技能提升需求等等都应得到重视。

在香港地区,促进老龄人群的社会参与是老年工作的基本政策,老年人的教育参与受到特别重视。以江苏省为例,有学者对老年远程教育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做出了肯定论证。[5]基层电大正在参与推进的学分银行项目可以为有学历需求的老年人圆了“大学梦”,社区非学历教育项目如育儿培训、投资理财、养老护理等也可向有技能提高、知识拓展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机会,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支持,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开创教育养老服务新模式

积极老龄化观念下,老年人通过参与学习实践,能够获得促进身心健康的知识,形成科学的生活理念,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达到生活中的自理,并能在家庭、社区、国家中发挥自身价值。当前各国开展的教育养老事业的最终目标正趋于一致,即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破除老年人智力退化、学习能力下降的刻板印象,为老年人提供种类丰富的学习资源与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6]与国外相比,我国老年就业参与、老人社会参与以及独立健康生活能力总体水平较低,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新一代老年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因此更多人乐于选择教育养老模式,充实自身,追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构建由政府主导的新型老年教育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7]尤其在未来社区教育场景中,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教育养老服务也必将成为未来社区建设中的必备环节。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刘臣提出,“应积极探索养老与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新模式、新方法,开启全时空教育养老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养老与教育的融合,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提供有力支撑。”[8]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开始这种依托城乡社区,以发展文化活动和老年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中可依托自身四级办学网络,争取地方政府民生项目支持,抓住教育养老服务发展机遇,打造当地教育养老服务新模式。

(三)重构老年教育课程及管理理念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教育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上,而是要向“健康、保障、参与”等高层次、多元化需求拓展。当今时代,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实现意愿,在各个领域,其社会参与热情正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年教育要有更具个性化、内容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更高效优质、更有参与度的管理制度来匹配。要将“健康、参与、保障”三大理念渗透老年教育课程及管理中,打破以往老年教育呈现的单一休闲性,使之升级为包括“老年适应教育、老年闲暇教育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教育”[9]的多元立体化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的闲暇需求,又能为老年人生价值实现创造通道。

四、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的推进策略

(一)打破部门藩篱,组建老年教育联盟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学习资源建设整合计划”提出,到2020年,各省(区、市)都应初步建立起支撑区域内老年教育发展的老年学习资源库。但由于老年工作中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所涉行业不同,分属民政、老干部局、老龄委等不同部门管辖,特别是一些服务的公益性和营利性界限划分不清,也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使得老年教育在创办过程中既缺少稳定的政府扶持,也缺乏明晰的政策约束,最终影响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电大应抓住时机主动打破部门藩篱,联合涉及老年教育的行政组织、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广泛发动吸纳老年教育专业人才组建老年教育专兼职师资库,整合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组建老年教育联盟,并依托电大系统办学特点,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教学点”模式,将线上数字化资源以老年人群乐于接受的形式推向基层社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打造集老年健身养生、文化娱乐、知识拓展、老年服务于一体的课程循环体系,扩大老年人口获得感、幸福感。

(二)搭建四级网络,构建教育养老服务新模式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有条件的省(区、市)老年大学、开大(电大)体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性老年教育体验基地,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要探索养教结合的新模式,并提出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依托电大每个区县都有教学点的系统优势,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可以抢占先机,积极联合部门、行业企业构建包括“市老年开放大学—区(县、市)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村)学习点”的教育养老服务四级网络。

(三)立足供给侧改革,做好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整合

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不能重走传统老年大学的旧路,而应在一开始就做好教育需求调研,从供给侧加以提升。宏观层面上,顶层设计要注重科学,从管理、保障、运行机制、师资建设等各方面协调配合。微观层面上,课程资源建设和学习机制创新要结合老年人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进行,加强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老年教育网站开发,整合各方面优质资源,做好互联网使用及手机移动学习支持服务。课程内容要打破目前以“兴趣、娱乐”为主体的单一性,走向多元化。根据老年人群体在年龄层次、城乡分布、学历层次、经济条件等差异性,以主流需求为中心,逐步构建起能够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立体化课程网络。以衢州电大为例,初步设想由市级电大牵头,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省级电大课程资源和专家团队,做好衢州市老年人群学习需求调研,研究开发能满足本区域各类别、各年龄段老年人学习、社会参与等普适需求的主体课程;继而根据各分校(学院)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本区域老年人群学习需求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分类个性课程,如常山喝彩、龙游发糕制作、开化茶文化等;同时强化部门合作,挖掘以南孔文化为主体的共性地域特色资源,围绕城市品牌打造和城市文化建设,开发一批具有衢州市特色的课程。

(四)激发老年学员参与度,培育区域终身教育体系

基层电大建设老年开放大学,师资是第一难题。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退休义工制度,探索建立区域老年志愿者服务人才库,逐步建立起以电大专职人员为业务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相对稳定的师资和管理服务队伍。首先,学校可在建设前期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以专职的形式到老年开放大学任职。其次,动员退休教师参与老年开放大学授课、管理服务。再则,摸底整合就读老年学员,充分激发有意向参与老年开放大学管理、教学的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其参与部分工作,建立有专长的老人组成的老年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最后,面向社会招募成立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团、讲师团,通过养老护理培训充实老年教育师资队伍。老年学员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构建本区域内可持续的老年教育服务师资队伍,培育本区域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生态圈,并可逐渐突破服务自我,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