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策略研究
——以“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为例

2019-03-26 10:23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宣化葡萄园院落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的主要财富,因此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应该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有重要一席。

2013年5月,在日本石川县召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被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葡萄栽培已有1300多年历史,传统的“漏斗形”栽培方式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栽植方式。葡萄是宣化地标符号,具有丰富的地域历史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极具保护价值和开发价值。鉴于此,笔者以“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实地调研的方法,探索河北省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和方法,为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当前农村建筑的现状,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保存较为完好的当地传统建筑,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了解当前葡萄园的现状以及葡萄的生长习性,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发展诉求,探索当地生产生活方式、遗留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文条件等因素对农业遗产保护的影响。

对“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所在地观后村619户农户1329人进行调查,访谈葡萄种植产业的相关人员,面对面获取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访问座谈并且利用互联网与当地市民进行线上线下沟通交流,以获取信息。发放调查问卷给相关人员,填写答案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统计研究。

关于“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调查问卷有588份,对问卷进行整理,除去漏答关键信息或前后数据矛盾出现错误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505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和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农户男女数量相差不大,其中男性677人,女性652人;年龄结构偏向于中老年,其文化程度偏低,主要以小学及以下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85.5%;受访农户中,平均家庭耕地面积为0.5hm2,28%的葡萄园园主认为现阶段的葡萄销量不好,收益不高,仅仅依靠葡萄园无法维持一家的生计。41.67%的人家除去种植葡萄外,仍选择外出打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踏勘,结合宣化区观后村受访农户对葡萄园现状和发展情况的认识,发现从2008年起葡萄园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从事传统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少。综合分析,主要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的。

(一)客观因素

1.葡萄园被征为建设用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宣化葡萄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冲击。大量的葡萄园被征为建设用地,建设成为新民居或商品房进行售卖,导致葡萄园的面积逐年减少。许多以种葡萄为生的农户不得不另谋生计。部分村民认为葡萄园被占,对老人好处较大;对年轻人来说帮助不大,仍需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2.高铁的发展带来的变化。2022年的冬奥会的举办,促进了张家口地区的发展,京张高铁的规划路线正有一站为宣化北站,此站在观后村北侧。根据对村民的访谈以及问卷数据的收集,村民认为高铁将会给观后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交通便利,游客增多会给他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主观因素

我们通过对观后村村民的访谈和问卷的和发放的情况了解到现阶段葡萄种植户对葡萄产业的现状情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葡萄产业经济效益和村民观念的多元化。

1.葡萄产业经济效益。经过对村民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的葡萄销售价格为每斤5元左右,一架葡萄的收入为一万元左右(未将人工费,材料费去除)。今年杨公祠街北的葡萄园基本都加入村内的葡萄合作机制中,村内包销售,以一亩地4千斤,5元一斤为基准,每亩地2万元,再加3000元的生产资料费,共计2万3000元将村民的葡萄收走。大部分的葡萄园主给出的意见是希望政府帮扶解决销量问题,希望今年政府的政策实行可以对村民的生活有实质性改善。

2.村民观念的多元化。现有的葡萄园主并无将葡萄园售出的想法,33%的村民希望政府可以集中管理,自己仅作为一个雇佣者,17%的村民想发展成为观光旅游采摘园,有50%的村民则希望可以发展成为农家乐,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村民对宣化葡萄的观念逐步在发生改变,作为种植户也意识到了葡萄自身的不足。但是宣化葡萄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带给了村民自豪感,同时对自家的葡萄具有强烈的信心,打造一个宣化葡萄的文化品牌也是许多村民都期待的。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张家口市“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进行研究,分别从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三个角度给出几点建议,作为对河北省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和方法。

(一)农业发展

①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休闲、生产生活为一体。②在农村休闲的一个主题之下,按照院落不同的风格特点,打造不同特色的休闲业态。③加强产品设计。依靠特色农家乐、葡萄、古城墙打造品牌,形成品牌效应。④开发保护与利用发展相结合,绿色可持续发展。⑤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势形态,发展其他种类蔬菜瓜果和植物花卉,使院落在葡萄下架期间能保证院内仍有景观与农作物供游客观赏采摘。形成“四季皆花,四时有果”的生态景观。⑥发展其他产业,尝试与葡萄种植结合。

(二)整体规划:

①在总平规划上使院落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达到规模化,不同院落有不同侧重。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③整合农宅,合理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最大效益。着重对观后村村内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规划,达到城市化、现代化。污水排放及处理、垃圾处理等,优化村庄环境,营造舒适的旅游休闲环境。

(三)建筑设计:

①重新梳理居民与旅客的交通流线,使正常生产作息与旅客观光休憩互不影响,合理设计功能分区,提高居民居住水平的同时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②结合北方民居特点与景区打造特色农家乐、民宿或乡村酒店。③利用建筑模数与网格对村落建筑进行设计,与葡萄架相结合。④设计院落内景观及建筑时,可融入当地古城墙与葡萄元素,形成各有特色的院落及建筑。⑤着重改造住户的卫生设施,院内设置化粪池等。⑥农房改造景观化。在改造农房或新建房屋时,注重与室外景观的互通,旅客居住同时有更好的观景视角看到葡萄架的俯视全景样貌。⑦景观生态化、田园化。在设计院落内的景观时,除了以葡萄架为主,还应加入其他农作物、花卉景观,体现农耕文化,形成优美的田园风光。⑧与规划协同设计,在总平设计上体现四个院落的联系,结合葡萄等当地元素。

猜你喜欢
宣化葡萄园院落
爷爷的葡萄园
八一作品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葡萄园里的珍宝
家乡的葡萄园
宣化辽金壁画墓散乐壁画考论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院落·中国
中原圣地宣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