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的语言学建构——以中国政府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为例

2019-03-27 01:24雪,
关键词:英译本语料库话语

孟 雪, 陈 辉



国家形象的语言学建构——以中国政府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为例

孟 雪, 陈 辉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 100089)

白皮书作为代表政府立场的官方文件,在国家形象的自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以2010至2018年间涉及民族事务的白皮书英译本为语料,基于语篇-历史分析视角(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借助语料库分析工具,聚焦白皮书在建构国家形象过程中凸显的主题词,结果表明政府白皮书主要通过建构策略、转变策略以及维持策略来建构发展与统一的国家身份,充分展现出我国政府重视民族自治,强调各民族间的平等、繁荣和团结的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政府白皮书;自治与团结;语篇-历史分析;话语策略

引言

一直以来,中国民族事务都是国内外热议的话题,2018年11月6日至9日,中国在日内瓦接受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轮国别人权审查期间,有些国家及组织对中国的人权与民族事务进行恶意指控:一方面,这些指控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以及歪曲事实的意图;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要更加注重中国形象的对外宣介工作,尤其是在民族事务方面。政府白皮书作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方式,代表着政府立场,展示国家各方面事务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动向。胡开宝(2017)指出:“政治文献和新闻的翻译可以直接向国外受众传播其所构建的中国形象。”[1]70中国政府所发布的白皮书英译本,旨在更好地帮助国外各界人士了解中国的具体政策和发展趋势,更有效地树立中国形象,尤其是对于民族事务这类在国际社会中具有高度敏感性的话题,政府白皮书均给予了回应。

本文重点研究政府白皮书英译本中关于民族事务的部分,结合语料库分析研究方法,探究在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中国家形象的建构,具体回答以下3个问题:(1)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频繁围绕哪些主题展开;(2)英译本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话语策略来实现这些主题;(3)通过这些主题,民族事务政府白皮书英译本中建构了怎样的国家身份,展现了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1 国家形象研究综述

Buhmann (2016)指出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国家形象”这一概念也随之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2]18。唐丽萍(2016)指出国家形象研究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是国际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之间相互对话和彼此借鉴的产物[3]。中国的国家形象研究主要涉及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试图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对中国形象进行描绘与分析,同时也为中国形象的建构以及国际传播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近年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形象在话语层面的建构与塑造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家形象的语言学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

1.1 语言学介入国家形象研究的意义

叶淑兰(2012)指出中西话语之间存在“攻击—辩解”以及“恐惧—愤怒”的恶性循环。西方对中国形象的“妖魔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针对这一威胁,提升自身的外交话语权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不仅需要从战略高度把握这一问题,建立逻辑一致的话语体系,“还需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繁荣,为中国外交话语提供知识源泉和更令人信服的系统论证”[4]42,其中,语言学作为人文社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詹全旺(2005)提出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话语体系的建构,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话语分析,在研究个人、组织和社会话语行为中突出主体的能动作用,认为“语篇不是被动地反映社会现实,而是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5]18。 批评话语分析基于真实语料,在揭示话语所表现的意识形态含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Wodak (2009) 从语篇-历史分析的视角(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出发,强调特定的话语行为与其语境及社会历史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环境会深刻影响话语行为的建构,同时话语本身也会影响社会和政治现实[6]8。本文同样基于语篇-历史分析视角,从语篇主题、话语策略及语篇实现话语策略所使用的语言手段三个维度,对2010至2018年关于民族事务的白皮书英译本进行分析。

1.2 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和自塑研究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学者们更加关注国家形象的话语体系建构,尤其是在语言学研究中,中国形象的语言学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他塑”和“自塑”两种类型。其中中国形象的“他塑”研究在相关研究中占较大比重,这类研究重点分析国外机构及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尤其是针对外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建构研究,例如唐丽萍(2016)借助语料库研究方法,探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及《洛杉矶时报》中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策略,采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框架,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评价韵和语义韵两个维度对美国大报中的中国形象构建进行剖析[3]。梁靖玉(2018)以2016年《经济学人》中国专栏为语料,对共计124篇报道进行架构隐喻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借助语料库工具,分析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表层架构,以及高频隐喻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以及隐喻使用的社会历史背景[7]。而中国形象的“自塑”研究主要聚焦国内民众对国家形象的认识以及媒体、官方渠道等对国家形象的建构,这类研究的目的在于对相关话语进行语言学分析,从而审视“自塑”话语在建构国家形象仍存在的不足,并且给出相应的建议,如马敬想、田婷婷(2018)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将《中国日报》上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语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检索工具,考察其中主题词及搭配词的共现情况,探索描绘主题词的显性态度资源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形象[8]。

关于中国形象的语言学研究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但是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胡开宝(2017)提出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媒体报道以及文学作品中,而对于政治文献中国家形象方面的研究则关注较少[1]72。政治文献往往能够充分表现国家的官方立场,是国家身份和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另外,相较于他塑研究,语言学领域对国家形象的自塑研究关注不够。谢莉、王银(2018)指出:“中国国际形象的‘自塑’需要借助翻译实现对外传播政治话语,而翻译政治话语的目的就是让国外受众‘听到’‘听懂’中国政治话语,更为有效地构建中国国际形象”[9]9。国家形象的研究应从不同的视角着手,并且其研究语料也需要兼顾不同体裁的文献资料,鉴于此,本文就白皮书英译本对国家形象的自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扩大国家形象的语言学研究范围。

2 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即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方法(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Studies, CADS),Baker和Levon (2015) 指出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的方法属于三角论证方法,是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结合。语料库依据其庞大的文本数量和代表性,能够为质性研究提供更加可信的数据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批评话语分析中数据选择可能存在的局限性[10]。总的来说,语料库的辅助使得研究者可以迅速从大容量的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内容,为质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和便利,质性分析同时为语料库数据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2.1 语料来源

中国政府白皮书于2010年起正式发布英译本,共计50篇,均收录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方网站(),白皮书的主要内容涉及人权、经贸、军事、民族、区域发展、能源等。鉴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民族事务中国家形象的建构,语料选取自2010年至2018年11月共10篇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占总篇数比例较大,可观察到国内外对于民族事务的关注度很高。各年份民族事务在8年间的发布数量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统计图如下: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分析工具为,将2010至2018年间共10篇关于民族事务的政府白皮书汇总,生成纯文本,构成小型自建语料库,其中总词例(word type)共计7170,总词型(word tokens)共计101 761。根据三个研究问题,利用语料库工具生成关键词列表(keyword list),借助的搭配(collocate)和索引(concordance)工具,观察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及其语言环境。研究以2010至2018年间所有的白皮书英译本为参照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旨在观察具有民族事务典型代表性的词表,总词例共计13 997,总词型共计506 141,符合参照语料库建立的标准。删去所获关键词列表中的be动词、功能性词汇及“西藏”“新疆”此类主题词汇,可获得频率前20的关键词如下:ethnic、religious、region、autonomous、groups、dalai lama、cultural、autonomy、unity、liberation、religion(s)、uygur、central、freedom、believers、beliefs、buddhist、language、serfs、independence。研究首先借助关键词列表及搭配索引分析民族事务白皮书中的频繁主题,然后重点分析白皮书英译本中为表现频繁主题所使用的话语策略,对关键词的搭配及语境进行举例,同时根据语境总结出在民族事务白皮书外宣中建构的国家身份和形象。

3 民族事务的主题:自治与团结

关键词列表可以帮助确定话语的主题,从而提取话语构建的主题特征。在上述前20高频词中,与宗教信仰相关的共有6个词:religious,dalai lama,religion,believers,beliefs,buddhist,表明宗教信仰是民族事务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议题;与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的共有7个词:ethic,region,autonomous,autonomy,uygur,language,independence,显示了国家对于民族自治制度的重视;与民族自由团结、国家统一相关的共有7个词:groups,cultural,unity,liberation,central,freedom,serfs,说明白皮书英译本关注自由平等的民族关系,强调国家的统一。总体上看,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字字围绕民族自治与团结这两个主题展开。

杨敏(2018)指出话语策略分析是语篇-历史分析的核心环节[11]80。通过对主题词、具体搭配、共现以及检索行的详细分析,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中主要使用了建构(constructive strategy)、转化(strategy of transformation)以及维持(strategy of perpetuation)的话语策略,来描述平等、自由和团结的民族关系,重视以民族自治带动民族繁荣,从而建构了发展与统一的国家身份认同,塑造了各民族间平等繁荣的国家形象。

3.1 建构策略

Wodak (2009)指出建构策略是覆盖面最广的话语策略,通过宣传“同”与“不同”来建构国家身份[6]33,而在民族事务白皮书中,通过构建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利益,以及民族区域与分裂势力之间的不同,来构筑群内及群外身份,如:

(1)Xinjiang embraces culturaland, and upholds. The region fullyandfolk cultures, thus realizing the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enabling theandof the best traditions of all ethnic groups.

(2)The 14th Dalai Lama andinare conductingfor a long time tothe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Tibet.

在例(1)中,通过大量的积极词汇如inclusiveness,respects,harmonious coexistence等词语的使用,白皮书英译本描述了新疆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通过强调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同利益,建设和谐的群内关系,从而展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相反,在例(2)中,消极词汇的使用营造出明显的距离感和隔阂感,clique尤指带有贬义的派系,小集团,separatist指明以14世达赖喇嘛为首的宗教团体活动的分裂意图,sabotage强调了该团体对于破坏西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蓄意性,从而划清民众与该团体的界限,给其标注了明确的群外身份。建构策略的使用表明只有实现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才能促进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而分裂活动必然会影响社会安定,危害民众的利益。

3.2 转变策略

转变策略意在改变原先形成的身份,重塑话语建构者所预想的新身份,在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中,该策略最直观地体现在民族区域过去和新时代发展的对比中,即对过去贫苦生活的不满意与现今生活的进步之间的对比,如:

(3)In Tibet, all the peasants spent their whole lives asserfs, andany one of them could be found to have paid off their...

(4)Many emancipated serfs and slaves took upat various levels in the region.

例(3)描述了在农奴解放前的生活,一生受债务压迫,只能生活在穷困潦倒中,而例(4)形成鲜明对比,指明农奴得到解放后,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语境,将关键词serfs的所有索引行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均为描述serfs过去所遭受的苦难与挫折和在新时代下生活的改变。以史为鉴,通过将过去与现在的情况作对比,表现出对改变过去贫苦生活的决心。

3.3 维持策略

维持策略旨在维持和保护已受到威胁的身份。针对涉及分裂行为的错误言论,政府白皮书英译本中也给出了及时的回应,揭露了此类分裂势力的本质,如:

(5)Over the years, the 14th Dalai Lama, intowards “Tibetan independence” has constantlythe “middle way”the concept of a “Greater Tibet” and lobbied for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so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ibet’s progress.

(6)Through several decades of exploring the path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havey, and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hasof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utonomy”“sutonomous”作为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中的关键词,表现了民族自治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民族事务中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的民族事务最容易受到争议的部分,实现什么样程度的自治以及如何实现民族区域自治,都是白皮书严正阐释的内容。例(5)和例(6)将分裂势力推崇的“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与真正符合民心的“regional ethnic autonomy”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对比,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站在事实的立场上,对争议部分作出阐释。例(5)中的“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也即所谓的“true autonomy”或“genuine autonomy”,实则是分裂势力的阴谋,否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带来的社会进步与发展成果,应与例(6)中真正的“regional ethnic autonomy”相区分,民族区域自治才是民心所向的民族政策,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了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与繁荣,受到民众广泛的支持。

政府白皮书英译本借助建构、转变以及维持策略三大宏观话语策略,回应了国际社会各界对中国民族事务仍存在的误解和争议,消除了疑虑,详细论述了民族事务发展的两大主题,即团结与自治,从而建立起了强调发展与统一的国家身份,塑造了重视民族关系与发展的国家形象。政府白皮书的发展也经历了由过去的“被动反击”到现在的“主动释清”状态,从事实出发的立场增强了其说服力和解释力,但政府白皮书的受众范围,尤其是白皮书在海外的受众范围仍亟待进一步扩大。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我们应首先做好论述和解释工作,避免误会;另一方面也应更加着力于提高政府白皮书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这是不断完善国家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

结语

孙吉胜(2017)提出:“建立和完善利于自己的话语秩序也日益成为各国进行博弈的一个方面。”[12]10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得到提升,中国也更加注重话语权的建构,在多元的传播机制中更加重视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借助语料库工具,分析2010至2018年间10篇民族事务白皮书英译本中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发现通过建构、转变和维持策略,白皮书英译本强调了自治与团结的民族事务主题,建构了发展与统一的国家身份,表现了平等、繁荣和团结的民族关系,塑造了重视民族区域自治、不断推动民族发展的国家形象。未来研究可以将国家形象的自塑和他塑作对比研究,分析国家形象的自我认知与国际认知之间的博弈现象。政治话语翻译策略也是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审视翻译过程中是否存在意义的偏差,能够更好地促进政治文献的翻译以及推广。

[1]胡开宝,李鑫.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内涵与意义[J].外语研究,2017(4):70.

[2]Buhmann, A. Measuring Country Image: Theory, Method, and Effects[M].Wiesbaden: Springer Fachmedien Wiesbaden, 2016.

[3]唐丽萍.美国大报之中中国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辅助下的批评话语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叶淑兰.中西有关“中国形象”的话语互动探析[J].国际论坛,2012(6).

[5]詹全旺.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5(2),14-19.

[6]Wodak, Ruth.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9.

[7]梁靖玉.中国国家形象的架构隐喻分析——以2016年《经济学人》中国专栏为例[J].外语研究, 2018(6):23-29.

[8]马敬想,田婷婷.从态度资源看“一带一路”新闻语篇对中国形象的构建——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积极话语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66-69.

[9]谢莉,王银泉.(2018).中国国际形象建构视域下的政治话语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 2018(5):9.

[10]Paul Baker, Erez Levon. Picking the right cherries? A comparison of corpus-based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news articles about masculinity [J]. Discourse & Communicatio,2015(2):221-236.

[11]杨敏, 符小丽.基于语料库的“历史语篇分析”(DHA)的过程与价值——以美国主流媒体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话语建构为例[J].外国语,2018(2):77-85.

[12]孙吉胜.国际政治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Autonomy and Solidarity of the Ethnic Groups: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in the Chinese White Papers

MENG Xue, CHEN Hu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English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 As a key official document of a government, the White Pape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Following Wodak’s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 with the aid of a corpus-analysis tool, this research studies a corpus of the English-versioned China’s government white papers concerning ethnic affairs from 2010 till 2018.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most recurrent themes in the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reflected in the prominent linguistic realizations, in terms of keyword lists and concordance li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employing constructive strategy, strategy of transformation and strategy of perpetuation, the Chinese White Papers are committed to constructing a national identity of development and unity. The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ends to attach greater importance to the autonomy of the ethnic groups, and highlights the equality, prosperity and solidarity of the whole nation.

national image; white papers; autonomy and solidarity;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iscursive strategies

2018-09-20

孟雪(1995- ),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话语分析;陈辉(1969— ),女,湖南湘潭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9.01.12

H059

A

1004-4310(2019)01-0067-05

猜你喜欢
英译本语料库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