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雀跃

2019-03-28 01:45
初中生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镀上灶膛蚂蚱

★二类文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的,是急促的。教室里总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每晚回到家,星星早已在天幕上闪烁。枯燥,整个心都沉寂了。父母心疼我,让我回老家散心。

乡下的老屋如屋顶上的鸟笼般散发着旧茅草的朴实气息。炊烟袅袅升起,你家的,我家的,缠绕在一起。乡下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不设防。

开篇从枯燥紧张的初三生活写起,容易与别人“撞车”。回老家不一定是为了逃避忙碌的学习生活,也可以是去探望许久不见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去采摘熟了的瓜果等,因此,不妨换个回去的理由。此外“枯燥,整个心都沉寂了”应改为“枯燥的生活,使我整个心都沉寂了”。

比喻不恰当,可删去。

写了“老屋”必然要写“炊烟”,由炊烟的缠绕想到“乡下的好”从不设防,自然贴切。

“回来了啊!”奶奶的嗓门依旧很大,声音如洪钟,大老远就听得到。“是啊!”我也大声回道。一进厨房,红烧肉的香气便扑鼻而来。“好香啊!”我笑着说。奶奶也笑了:“小馋猫!”我坐到灶膛前,往里面加了一把干豆荚,看干豆荚在火红的火焰中仰起又倒下,最后消失殆尽。耳边,如小鞭炮般清脆热烈的声音炸响,让人感受到乡间独有的朴实与宁静。我的心,渐渐褪去了沉重的链条,学业的压力也似乎离我远去了。最后一簇火,焖着已熟的米饭,将香气氤氲在我的胸膛。午饭不过是一碗米饭、一盆红烧肉和一盘子菜,比不了城里,却极美味。

“宁静”可改为“温暖”。“链条”可改为“枷锁”。

灶膛前烧火的片段描写非常精彩,视听结合,让人感受到了片刻的温暖。这样的温暖是能疗伤的,所以小作者感到压力似乎在远去。

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片段。

这段关于“乡村田野”的描写乍一看还不错,语言表达上模仿了沈复的《幼时记趣》,但是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多数景物是想象之景,缺少切身体会。小作者如果真的去田间走一走,当会写得更加鲜活。

第一个“它”改为“西垂的落日”。

对于乡下的黄昏,小作者写得极为巧妙。黄昏在树梢、屋顶、肩头坐着了,这就将无形的黄昏写出了踪迹。“看它将金色的碎片染于小巷深处,将镇子镀上一层金边”,这样的描写非常出色,具有画面的美感。

点题并道明主旨。一名初中生能领悟到“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哲理,是很不容易的,说明小作者是个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并表达美的人。

饭后,爷爷搬了藤椅在庭院阴凉处午睡。奶奶做着女红。我选择到田间走走。

阳光肆意笼罩着田野阡陌、流水山庄。水上有舟楫,田间有农夫,远远地似能听到几声鸡啼。寻一处田埂坐下,以草丛为林,观蚂蚱跳跃。蚂蚱有绿蚂蚱和灰蚂蚱两种。偶有七星瓢虫停下,细察其纹理:黑色斑点,七颗,不多不少。忽有“大飞机”呼啸而过,盖一只大蜻蜓也。玩累了,随手摘一根狗尾巴草,躺下。作业?不去管!学习?一边去!至少现在我是自由的、雀跃的。

黄昏是悄无声息到来的。当我注意到它时,它已经在树梢上坐着了,在人家的屋顶上坐着了,在我的肩头坐着了。我的心顿生雀跃。黄昏?有多久没看见了?城里是没有黄昏的,教室里的日光灯生生地将黄昏给吞了。我静静地凝视着它,看它将金色的碎片染于小巷深处,将镇子镀上一层金边,再慢慢地落下去,落到天边,成为一个熟透了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人间有味是清欢。”原来,能使我心雀跃的,不过是尘世里淡淡的欢愉啊!因为它们,活着,也就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综合点评

小作者巧于构思,能够截取乡村生活的片段展开描写。“灶膛前烧水”“田野间漫步”“凝视黄昏来临”,这些都是乡村生活最典型的画面,也是最值得写的内容。小作者又很善于描写,几处细节刻画生动传神,富有诗情画意。不足之处在于,小作者对乡村缺少最为真切的体验,观察不够细致,少数描写可能是想象中的画面。如今,“水上有舟楫,田间有农夫”的乡村之景已不多见,乡村可能已经听不到“鸡啼”,也不是随便就能“寻一处田埂坐下”,所以这样的描写不能给人以生活的真实感。此外,少数字词句的表达欠斟酌。

猜你喜欢
镀上灶膛蚂蚱
冬日颂歌
镜子
快活的小蚂蚱
乡 情
人狼大战以和平告终
捉蚂蚱真有趣
我的粉蚂蚱
奔流
离乡
南方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