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长学校“六级家长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2019-03-28 09:53卓张众蓝秀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课程

卓张众 蓝秀瑜

(古田县第一中学,福建 古田 352200)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点,立德树人是其最重要的目标,而培养家长具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家长学校的初衷。同时家长学校课程是家长学校规范、有效、持续运作的核心要素。[1]在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英国著名的早期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须保持一致,这是决心为祖国服务的每个家庭应尽义务。谁如果不具备这种思想,他便与家里饲养牲口没区别了。”[3]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一套基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综合体系,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

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家长学校应当要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当中”[4],因此,认真办好家长学校不仅是客观的需要,也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目前家长学校的发展参差不齐,传统的家校课程未能满足家长学校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状与问题

传统的家校课程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传统的家校课程缺乏科学计划。家长学校面对的是家长,然而家长的教育程度不一,职业各异,甚至存在隔代家长,这种客观事实要求家长学校课程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分门别类开设课程。二是传统的家校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家校课程多数以讲座为主,由班主任或者教师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家长接到通知参与讲座,抱着“你上课,我听课:你布置任务,我应付完成”的模式,而功利化的、传统的教育理念依然在生活中大行其道,家长们评价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仍然是“成绩”。三是传统的家校课程内容时效性差。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家长们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和内容越来越多,然而传统的家校课程还停留在过去传输知识和教法的单一风格上,在内容上并不能引起家长们的兴趣,同时这些外显知识也很难被记住,并且在生活中运用。

二、课程实施探索

基于以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课程的三个要素:课程内容讲究层次性,课程形式讲究多样性,课程的开展讲究灵活性。为此,我们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六级家长课程。

(一)解放思想,开展“家校协作”模式

努力更新过去家长学校由学校孤军作战的管理观念,采取沟通、合作、鼓励等方法让家长参与到家长学校的工作中来,让他们提出问题,合作探讨,实践解决,使家长明白自身主动性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他们参与家长学校课程开发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二)以家长需要为目标,改变教学活动形式

根据家长需求,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改变过去家校课程只有家长会的单一模式,开设一些针对个别问题的交流渠道。从单向传授到“双向互动”,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改变过去家长们被动参与家校活动的现象,用不同的形式调动家长积极性,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每次活动后总结家长的反馈和意见,为下一次活动作参考。

(三)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管理

家长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家长实行“考勤、考核”,报名参加初级家长学校课程后,经常不参加课程学习、考勤不合格的学员不能参加更高级别的学习,考核表现优秀的家长给予表彰奖励。参与积极,学习热情高的家长还可以参加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考试,通过的家长可以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并颁发证书等。具体可分为以下方面:

1.主题家长会课程

学生在不同学龄和年级具有不同的特点,父母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盲目教育,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招致失败。所以针对不同的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家长们学习和认识学生成长具有的科学规律。对于不同家庭环境或者特殊家庭的家长集中开设“主题家长会课程”,例如《我的事业是父亲》《正面管教》《禁止其实是一种诱惑》等专题课程。

2.公益家长学校中学家长班课程

针对家长们工作情况多样,学习时间不固定,学习需求不同,采用分年段开设课程,例如专门开设中学家长班课程,一期十二节课,24课时,周六上午学习。家长们可以自由选择报名参加学习,考核通过的家长可以继续报名更高级别的课程。如在第八期家长学校中,开设了《警惕语言暴力的伤害》《不做侵犯孩子界限的父母》《从新视角看青春期恋情》《还给孩子成长的尊严和权利》等课程以及“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何从小娇惯我”“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不放弃自我成长”“冲突是怎么升级的”“我不是榜样,我母亲才是”等话题研讨交流会。

3.公益网上课程

如今家长在外工作,孩子留守成为一种现象,家长们无法参与家校线下学习,或参与线下学习,但想要复习课程却十分困难,因此网上课程专门把家校课程进行录像压缩处理,上传到家长学校公益网站,学习者报名取得学习账号和密码都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浏览网站进行学习。

4.实践活动课程

家庭教育典型的特点是渗透性,家长和学生长期生活居住在一起,这种渗透性能够通过“身教”和“境教”达到教育目的。通过创设“亲子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家庭参加户外实践课,通过实践活动不同家庭可以交流教育心得,传播科学家教知识,解决亲子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家长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放在实践中检验,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家教模式,养成良好的家教氛围,更好地进行“境教”。

5.个案咨询课程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家教指导师对不同的家庭进行观察和评估,找出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弊端,可以帮助家长对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对于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或者家长可以推荐或者转介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由心理咨询师进行诊断和咨询。

6.家长自助课程

通过招募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热心公益、拥有比较丰富的家庭教育理论与经验的家长担当家庭教育志愿者,让其通过主持家教沙龙、进行“每日分享”开展家长教育。例如:“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亲子教育语录节选”“批评孩子,别挑这三个时间”“不要对孩子的错误‘揪住不放’”等。家长和家长形成互助团体,通过团体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到家校工作中来,共同承担起教育重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六级家长课程体系基本确立并实施,促进了家校协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实效。当然,家长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对家长的引导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讲师队伍的专业化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课程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