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与教研新模式

2019-03-28 01:36鲁琳
祖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人文情怀评价方式

鲁琳

摘要:在职业学校各学科中,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是众所周知的,要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学教研新模式,我认为从语文课着手,最为恰当。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功能。文章从教学理念、课堂氛围、考试成绩、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课程改革   人文素养   价值认同   人文情怀   教学理念   评价方式

在如今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任重道远,而其中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这近十年的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的教育已经到达了深水区。有关专家指出,课程改革改到目前这个阶段,就是在改革课堂,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正是我们课堂要改革的地方。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其实就是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也就是说这种课堂形式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秉承发展学生人文素质的原则,遵从学生的身心自然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让愉快和幸福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让他们得到学业同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它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课堂改革的本质其实就是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反而成了课堂的主导者,这种错误的角色定位往往导致了填鸭式和灌输式这种的被动学习方式,也就造成了学生较强的抵触性,以至于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是这种错误的角色定位,致使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存在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中,造成了如今扭曲与变异的师生关系。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快对自身角色从新审视,尽快重新定位师生关系,重新构起“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上体现人文情怀,不但有助于挖掘教材中含有的育人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价值的认同,体验和感受到真正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语文课堂存在诸多没有“人文情怀”的现象。但是语文课首先应该是人文课,没有人文情怀和审美趣味的语文课是没有生命的语文课,是没有效果的语文课。语文课应该要让学生在古圣先贤的精神熏染中促进精神与心灵的成长,培养学生一颗悲天悯人的温暖心灵。而我们的却过分强调和在意了工具性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使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力量变成了知识力量,让学生没有办法真正通过语文课堂促进自身生命成长,让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成为了语文课仅有的教学目标了。让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只剩下机械的技能训练场,让语文课堂上本该散发的生命之光成为了捆绑他们思维的绳索。让充满着各种情真意切的语文课文,变成了一段段的段落讲解。一句句的语句分析。这样一来,语文课堂从本该活力四射、生机勃勃变成了让学生提之头痛,学之无趣的学习苦旅,这实在是可惜、可叹、可悲呀。

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长久发展。那我们就更应该关注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课堂教育教学了。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在人文情懷的感染下再次充满生命的活力?如何让语文课堂弥漫人文的花香?我有以下思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长远发展

语文这门课,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课,它更是极富人文情怀的一门课,它在比其他任何课都都强调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他们人文情怀的培养。因此,语文的课堂教育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长远发展。具体来说,它在内涵上坚持的发展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统一的三维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维度。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让学生“学会”,这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其次是让学生“会学”,这是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最后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让学生想学。发展性的语文教学在其形式上,强调内在发展,学习语文的标志并不是以追求知识记忆、掌握、理解与使用,而是对于语文课中智慧体现的发展,即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探究和怀疑意识,让学生树立知识发展观,培养学生可以自主关注文章新观点、新方法的意识。让他们树立科学、有效的知识发展观。同时注重学生感悟的发展,培养他们自主感悟文章的能力,让他们更多的感受“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百感交集”,这样可以使他们产生心灵共鸣、思维共振、内心澄明和视界敞亮。

二、营造紧张与愉悦并存的课堂氖围

新时代下的课堂不应该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也不能是丝竹缭绕的娱乐场,而应该是汇集多方智慧、多重思想的思维发散场。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时而紧张冲刺,全神贯注,时而如同畅饮百年佳酿,心旷神怡。正是如此,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共同体会脑力思维和体力付出之后的成就感。这种情感才是应该出现在语文课堂上的。紧张,就是你的思维,要有含量,要有紧迫的压力感,要有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虽然会经历失败、感到痛苦,但也会有经历奋斗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好的课堂氛围不是充满玫瑰色的瑰丽童话,它也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以文本作为彼此对话的平台,彼此倾听、共同思考、相互辩论,学生想读的时候就让他放声朗诵,想要展示自我的时候就让他酣畅淋漓的尽情展示。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生命相遇、心灵相约、无话不说的朋友。让学生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又能够把握掌控的尺度,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语文教育、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

三、追求多元化“满意”的考试成绩

考试并不是我们充满人文素养的语文课索要回避的。如今的考试让学生和家长感到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对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结果进行错误的评价。比如说给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在开家长会公布成绩等等。具备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学不是要抛弃考试,而是要让考试成为激发学生上进、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向上的阶梯,诸如我们可以采用分层试卷、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的内容、教师多元化评价等等,老师要细心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如他善于书写,字写得很好,或是某篇作为写得打动人心,有优美的句子等等。让那些平时不那么优秀的学生看到他们自己也有闪光点,这样他们也许就能找回上进的希望。同时,我认为语文教学还应该考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彼此都理想的状态。其实现在,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考试成绩究竟应该让谁满意?是父母,老师马?不!应该是孩子。只有孩子认为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他自己感到满意,也就够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满怀热忱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并且充满信心的迎接下次的考试。我想学生是否喜欢考试也应该是学生学习心向的标尺。

四、对学生实行激励化的评价

语文课是一门带有强烈的情感和主观色彩课,尤其是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往往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目前这种新形势,我们的教学评价更要与时俱进纠正理念上的偏差。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别,理解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把握文本主旨,给他们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课堂教学中的常规评价,我们要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大前题下,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不要让“好”、“很好”、“你真聪明”、“你真棒”这类无类比的表扬词充斥我们的课堂。真正完整的教育不但要表扬还要有批评,课堂要成为真理的海洋,客观、理性的声音不该被隐藏。例如, “还不够准确”“这种说法不太恰当”“你应该这样好、来思考”……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明确是非准则,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另外,充满人文教育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它应当充满彼此尊重和关怀的光芒。例如我们在教授学生阅读时,要正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本末倒置。必须尊重学生在阅读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要重视学生特有的感受和体验。我们与学生之间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互理解,重视彼此之间的权利和意见。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鼓励中不断提高,还要将这种意识影响班级其他学生,让他们对那些对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多些宽容、关爱和尊重。要想培养出自尊自强有修养的学生,我们的课堂就要是一个溢满相互尊重的课堂,并且,想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性,我们就必须达到师生双赢。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我国古代“教学相长”的古訓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的《师说》在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教师应以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为荣。充满人文性的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感受、共同成长提高的课堂,是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双赢课堂。

我们今天说的“人文教育”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它任重而道远。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具备良好的阅读欣赏能力。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心,将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作为着眼点,明确语文教育重 “行”而不重“讲”,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成为我国人文教育的载体,成为他们终身教育的基石。让我们为了重新换回语文课堂的活了而努力吧!

(课题项目:大连市2018技工院校课题,项目编号:jx2018009;作者单位:大连市房地产学校。)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人文情怀评价方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