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019-03-29 03:02
中小学电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导图词汇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844000)

引言

在人类语言出现的最开始阶段,词汇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词汇是思想的言语符号,人们主要是通过词汇来理解、表达和传递思想。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以词汇为基础,没有丰富的词汇量作为基石,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很难达到。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及现状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二级目标对词汇提出相关的要求:“1.知道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2.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3.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700个左右的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1]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运动、新奇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记忆方法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抽象逻辑运算能力很大程度上与直接经验相联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词汇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1)直观性。图片,实物、动画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大脑处于警醒的状态,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情境性。词汇教学应该因地制宜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的语言材料。词汇教学只有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词汇的意思,学会将单词应用到恰当的语言交际中。

然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是:教师在课堂中,以语法规则讲解为核心,不注重讲解英语词汇;教师讲解单词时多采用“拼音+拼写+词义”教学流程;词汇学习被认为是简单的翻译与机械记忆过程,忽略了讲解词汇产生的理据性、语境中的语义嬗变及文化内涵[2];词汇识记策略的讲解与归纳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没有理解词汇产生的深层意义和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情况下,学生机械记忆词汇,学习效果差且浪费时间。因此,寻找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来引导学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环节。基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内容以及现状,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探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二、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脑图。20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布赞首次提出。思维导图的创作与大脑思维过程中神经元在大脑爆炸性地寻找新的连接一致,其表现为树状结构[3]。它是由中心主题和各级分支结构构成,组成的要素主要有关键词、颜色、线条和图片。关键词代表思维导图的中心内容。分支是由关键图像或者关键词向外发散,形成的节点结构。颜色和图片的修饰,不仅增强思维导图的审美趣味,而且对于学习者而言,能够唤醒大脑,激发大脑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1.直观性

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可将复杂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有逻辑意义的知识网络图。这张知识网络图以文字、颜色、线条等形象直观地呈现知识点。知识网络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清晰明了。学习者可以集中注意力于主题,梳理知识点间的关联,促进知识的整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同时,色彩丰富、层次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利用所有皮层技巧,使大脑处于清醒状态,促进高效学习。

2.放射性

“一图值千金”,思维导图相比线性文字来说,能调动大脑皮层技巧:色彩、外形、词汇、维度、逻辑、节奏、想象,充分开发大脑潜能,触发广泛的联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无止尽的,它总是从一个核心关键词开始,通过联想与想象机制,向外发散。学习者还可以以次要关键词作为中心,再次形成新的分支,生成新的发散区。如:“Likes”为核心关键词,联想到“sports”、“music”、“travel”、“pets”。以“sports”为子中心,向 外 发 散 联 想 到“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badminton”。以“football”为子中心,向外发散联想到“ball”、“playground”、“player”、“World Cup”,如果再以“WorldCup”为子中心,依次向下,无穷无尽。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小学教材中的单词以列表单形式呈现,并且单一色调的单词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在没有学会利用词汇识记策略的情况下,学生死记硬背,效果差,预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学习动机会因此减弱,最终会失去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思维导图具备直观性的特点,它通过呈现鲜艳的颜色、线条、图片、关键词等元素,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东尼·博赞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技法中强调要用通感,使用一些有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词或者图像。如:在字体、线条和图像大小按照重要性依次从大到小变化。这种呈现方式,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喜欢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一件事,思维导图正是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图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吸引大脑的注意力。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只要是有可能,都要使用到图像。单词配上图像,能够为学生学习单词创造一定的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图1以“Holiday”为核心词(插上一个“载着一个小孩的小汽车”图片),发散出“spring festival”(插上一个“贴着福字的炮竹”的图片)、“halloween”(插上一个“南瓜灯”的图片),“christmas”(插上一棵“挂着礼物盒子的圣诞树”的图片),Mid-Autumn festival(插上一个“月饼”的图片)。选择的图片,不仅具有象征词汇的表层意思,而且具有解释隐含在词汇背后文化内涵的延伸意义。

图1 Holiday的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词汇的识记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需要经历三个过程:信息的获取、加工和重组。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记忆的信息存储时间一般是只有30秒左右,且只能容纳7±2个信息模块。基于工作记忆运行机制的不足,加工层次理论提出,信息的保持取决于信息加工的方式,加工层次越深,信息保持越久。一般认为信息加工包括两层,第一层是信息的表层意义进行加工,即浅层次加工。第二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策略进行信息之间精加工,如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进行联想记忆。小学英语教材以列单形式按照在文本中出现的顺序呈现词汇,与大脑的发散型思维方式相左,割裂前后单词之间的联系,形成很狭隘的思维神经通路,降低回忆的可能性。相比较列单形式,思维导图依据层次和分类来进行组织知识体系,选择基本分类概念作为主题,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分组、分类,思维更加清晰。学生可以按照单词的象征意义(颜色、星期、气候、季节等)、单词的发音、单词的词性(形容词、动词、名词等)确定基本分类以及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通过联想归纳法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成群记忆单词。联系归纳法包括利用构词法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词汇的词缀、词根,准确理解单词;利用一词多义和同形多义的构词法进行记忆;利用词义关系(上下关系、反义关系、同义关系)进行信息加工。以联想归纳方法为基础,进行设计层级,通过层次和分类进行组织信息和思维导图。例如,以词汇的上下义关系为例,将family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词,联想到下义词“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grandpa”、“grandma”等。在一个单元完成之后,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来复习单词。在对整本教材单词进行自主复习时,可以按照每个单元的主题作为分支,形成整本教材的节点结构。由此可见,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新旧知识,扩大词汇量,是有意义学习产生的过程。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归纳知识、解决问题、抓住关键问题,掌握快捷、高效的词汇方法,可促进自身分析、概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导图词汇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