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的建设成效与发展经验

2019-03-29 01:31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管委会
安徽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狮子山铜陵高新区

文/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管委会

2017年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陵狮子山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高新区以实现“日有变化、月有更新、年有变样”为目标,确立了一区多园、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高新特”产业园区。2017年,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排名由上年度第66名上升到第41名,在全省18家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10位。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高位引领新格局

高新区获批后,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发展,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高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狮子山高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发〔2017〕34号),明确提出要赋予高新区市级相关管理职能、优先支持土地供应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税分配体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每年给予3000万元资金,补足园区基础建设短板,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铜官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狮子山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高新区的发展获得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近年来,铜陵市政府密集出台关于人才、创新平台建设、金融、创新创业、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等政策,为高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

2.创新发展新思路

一是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高新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高端制造、光电信息和铜基新材料,并以发展数据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进蓝盾光电子、铜都流体、天海流体、中都矿建等一批企业上市。二是坚持协同发展,开放合作。高新区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共同配置创新资源优势,加快猪八戒网、中科汇联、全软通动力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推进中科大、吉林大学、北矿院等一批成果转化中心合作项目签约入驻,与阿里云、阿里工业大脑、科大讯飞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科技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三是坚持产城一体,特色发展。高新区主动谋求突破,利用城区存量资源,实施一区多园布局,初步形成以“铜官数谷”为核心的北斗星城“四新经济”集聚区,以蓝盾光电子产学研基地和科创园为载体的科技孵化区,以主导产业为主体的工业核心区。四是坚持先行先试,带动示范。高新区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与国家高新区建设相结合,互为支撑,互为借力,互为促进,双轮驱动。推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实行“档案封存、岗位聘任”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和按岗分配、按绩分配为主导的绩效薪酬制度,逐步剥离社会事务,不断强化经济服务职能。

3.产业发展高质量

一是科技要素形成集聚。高新区以“铜官数谷”为核心,全力打造北斗星城“四新经济”集聚区,集聚大数据、电商、金融、电竞、新媒体等创新平台,以安徽省最大的综合体70万平方米商办楼宇为载体,落地一大批双创平台建设皖中南双创基地,打造“安徽省金融集聚区”,推进规模达百亿元的兴业基金、20亿元的安徽新材料基金等落地。全球首个铜街一期建成运营,同济大学陆键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汪国有团队等4个团队落户。二是建设科技产业加速器。高新区在现有孵化器的基础上,通过PPP模式全面启动16万平方米的高新区科创园加速器项目建设,以标准厂房、定制空间等形式,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品的加速转化。三是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中科大、华科大、武汉理工、合工大等10余所高校与高新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5家企业参加安徽省科技奖申报,1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共建院士工作站1个,拥有常印佛院士、赵文津院士、陈毓川院士为首的14人科研团队。四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高新区围绕高性能铜合金、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多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联合攻关,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其中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产业专项获安徽省第三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

4.招商引资出成效

高新区坚持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和平台招商,打造特色“573”招商模式,设立5个产业招商小组、7名企业家招商顾问、3个驻点招商小组(上海、深圳、苏州),积极对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开展招商活动70余次,接待外来客商300多人。高新区坚持在项目招引和项目质量上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推进、在建项目抓进度、投运项目抓见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2018年以来,所有经济指标均实现15%以上增长,并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5.优化环境提承载

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必须要做到“软硬实力兼顾”。一是改善“硬环境”。高新区先后投入1亿多元补基建短板,推进污水处理工程、亮化工程、清洁能源工程、绿化工程等顺利实施。开展园区土地利用清查,推动恒瑞电气、星辰光电等闲置资产盘活。二是优化“软环境”。积极修订完善政策,出台了招商引资、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政策措施,为企业落户和未来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实行企业落地一表清,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办结时限,每个项目落实专班“保姆”式服务,积极化解存量的历史遗留问题,让老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二、发展经验

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狮子山高新区从发展中得经验,从失败中得教训,初步形成产学研用创新发展格局,主导产业形成集群,新业态初见规模,逐步发展成为皖江创新活力新高地、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样板园。

1.打造全生态产业链

围绕如何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如何落地开花,高新区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打造全生态产业链。一是结合铜陵现有产业特色、工业基础,有针对性地引进并推动与铜陵产业相契合的校企合作,形成数十个高等院校、研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成果转化平台、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促使发明不断,专利不断,成果不断。二是借助双创基地、众创空间等各类载体打造皖中南最大的人才集聚高地,以合肥、南京和长三角城市群为服务辐射面,将本地高校人才留下来,外地高校人才引进来,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规模达数万人的人才要素市场,形成创新源泉,提供创新动力,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三是推动工业大脑、阿里云、腾讯云、跨境电商等一批科技产品落地,与企业深度合作,让企业提升效率、减少成本、扩大市场,插上腾飞的翅膀。

2.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聚

一是倾力建设“铜官数谷”,形成一批依托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应用为主的产业集群,包括阿里、腾讯、科大讯飞、华为、北矿院、中国卫星、中电电科等顶尖的大集团、大公司、大央企的知名业态产品,服务本地,辐射周边。二是全力建设产业高地,重点发展半导体产业,形成以封装测试、IC设计等配套为主的产业集群,为合肥、南京等半导体晶圆产业作承接;以铜基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三年内力争产值过百亿元;高端制造逐步向高端智造过渡,在智能穿戴、机器人、物联网产业方面形成集聚,产值三年内过20亿元;细分领域的电商龙头形成产业集聚,力争在现有2家的基础上再培育2~3家,形成年销售过50亿元的规模。三是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由高新区在铜陵率先实现零突破,拥有2~3家上市公司,打响高新区品牌。

3.打响优质服务的金字招牌

全面围绕为经济发展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新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进出全部以满足发展需求、解决企业问题能力为导向,薪酬待遇的高低全部以服务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为依据。高新区扶持培育一批总部型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和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建设产权交易市场,导入双创基金、风投基金和2~3支主导产业基金。高新区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科技保险、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服务,组建相应的股权投资公司,发起和参与相应的投资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中试直至产业化。高新区在3年内再投入2~3亿元,将国务院批复的产业核心区逐步建设成为依托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及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生活便利的生态样板园区。

三、面临问题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做法的同时,狮子山高新区还面临新时期建设和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载受限

高新区核准面积2.55平方公里,属于全国最小的国家高新区。工业用地即将开发完毕,大项目无法落地,发展空间受限,扩区发展迫在眉睫。

2.缺少对外推介

铜陵作为内陆四线城市,要谋发展,亟需把良好的人文环境、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和资源优势向外宣传延伸,加快把先进的技术、理念、信息吸引过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仍需在科技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

高新区在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孵化器培育、科技市场建设、人才教育培训、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给予大力支持,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沟通,指导帮助园区内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狮子山铜陵高新区
狮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荆花开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狮子山
遂宁高新区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狮子山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