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课程标准下如何使用教材

2019-04-01 02:26孟圆圆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课程文件,体现了国家对该课程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课程标准 中学课程 教材

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的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也是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依据。我国现行的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而研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本,以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为例简单谈谈在课程标准下如何使用初中教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那么如何灵活并且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要有所转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唯教材为信奉的标准,对于教材上的内容以及观点绝不敢有半点删减或者丁点添加,对教材的权威性和不可动摇性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过于大删大剪,大改特改,对于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只讲自己能讲的,将课程标准搁置一边。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在用教教材时要在课程标准下尊重教材,却不唯教材是从,才是对待教材的科学态度。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向教材意图靠近,可以补充,调整教材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但也要尊重教学实际,让学生真正走进教材教材,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板块“爱在家人间”中,教材上的内容可谓简便明了,也比较通俗易懂,但是一节课课堂时间40分钟,如何将这简单明了的内容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学习的过程呢?这对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初中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设计当中设计1到2个具有学生生活元素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在这节课中,分别有“体味亲情”、“爱的碰撞”以及“沟通传递爱”三个小的内容板块。在“爱的碰撞”内容板块中,讲的是和家人关系的一些变化,在这个板块的内容中,是学生在生活当中经常能够遇到的经历,教师这个时候在把握处理教材的时候就可以恰当的融入生活素材,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加密切联系生活。在这节课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在教学手段提前准备关于“和家人关系发生的一些微妙的变化”的素材故事或者情景对话,并设置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力。

二、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每个学期都是围绕某一册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要从全局上分析每册教材,抓住每册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有主次的开展教学活动。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教材分为单元、课、板块,每个单元包含了相互联系的课,每一课当中都会有“拓展空间”、“探究与分享”、“相关连接”以及“方法与技能”等板块,教师要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灵活的处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程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不必按照教材当中的设计进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调整教学内容,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和他们所关注的相关话题来调整扩展教学内容。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在教学中有时可以先进行板块间的活动,例如,每一课当中出现的“阅读感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探究与分享”根据教学设计放在恰当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亲身的经历,对课程内容会有所加深,也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充分体验学习。根据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活动所反馈的内容,教师此时再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想必教学效果会有所提升。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掌握课程内容进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当然形成性评价是最好不过的,以此来开展教学,用教教材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符合素质教育学生观。

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学校等环境发生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基本工作,更要求教师在新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时更应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让我们不断努力,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位良好的“导师”。

【参考文献】

[1] 李清海.课程标准下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N].学院教育.2014.

[2]陈洪英.淺谈新形势下如何应对新教材的变化[N].高考.2017.

[3]杨博薪.谈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的使用策略[N].青少年日记.2017.

[4]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5]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作者简介:孟圆圆(199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方向.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