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2019-04-01 06:40雷久相
职业时空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雷久相

摘要:作为新常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坚持“五个突出”,着力破解难题,从强化机制建设、构建教育体系、打造实践平台、开展创业活动、营造创业氛围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常态下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作为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要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不那么容易。近年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五个突出”,着力破解难题,从强化机制建设、构建教育体系、打造实践平台、开展创业活动、营造创业氛围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常态下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突出顶层设计,强化创新创业机制建设

(一)构建“领导-咨询-执行”的三层级组织机构

一是建立了“学院统筹、部门联动、系部实施、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负责创新创业工作规划、制度拟定和审核与机构、人员设置安排及重大举措的决策,实施创新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列为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成立创新创业专家委员会。由校内学术委员会相关专业专家、学校特聘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专家组成,指导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创业团队组建、创业活动开展,负责创新创业項目遴选与活动成果评审。三是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主要负责全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及创新创业发展研究等工作。各二级院系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体,负责对本院系创新创业工作做出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制定完善的“管-培-评-督”制度

一是通过建立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工作规划和重大事项安排,建立教务处牵头,就业、创业、教学、学生、团委、科研等部门联动共管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管理办法、弹性学制等系列制度。二是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专业结构调整、协同育人、交叉培养等制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出成效。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评估,修订了教育教学考核、收益分配、学分认定、竞赛与奖励等系列制度,在教师考核和学生综合评价中增加创新创业内容和权重。四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二级单位目标责任管理,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监督机制,以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为重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效果。

(三)成立“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承担服务职能

2016年起,成立了由“创新创业学院”直属的“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每年预算50万元工作经费,配备专用办公场所100平方米、“4名专职+6名兼职”人员承担创新创业咨询、申报、扶持、奖励等服务工作,并统一协调管理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和中心下设的各院系机构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创新创业保障。每年设立300万元创业专项经费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并推出系列制度文件,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四)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三师”团队

“三师”指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创业项目校内指导教师、创业项目校外企业导师。学校通过引培并举,打造“名师引领、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项目指导团队。制定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选派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创业实训指导师、创业咨询师等培训,建立校内导师到行业企业挂职制度,选聘优秀校友、企业家、经济学者、创业培训师、创业成功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到校兼任创新创业导师,对有创业意愿、创业项目、初创企业的大学生进行“1+1”指导帮扶。

二、突出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三全”培养新模式

学院积极探索全覆盖、全链型、全方位的“三全”培养新模式,即:实施“大一着重激发意识,大二着重提升能力,大三着重投身实践”,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全覆盖”;构建了“每周、每月、每年”步步衔接的创新创业实践时间链,实现了创新创业实践“全链型”,周周不断线;校政携手提供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破解资源困局,实现了创新创业孵化“全方位”支持。

(二)构建“进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创新创业通识模块。学院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6课时、2学分)和《创业基础》课(32课时、2学分)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创新创业校本教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指导》,并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自主开发了《创意思维与设计》等共享慕课课程;引进了超星尔雅课程《大学生创业基础》等一批在线创新创业开放课程(慕课)。(2)创新创业孵化模块。面向有创新创业兴趣的大二或大三的学生,针对初创企业可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常见问题,开放《新产品开发以及试销》《市场营销策划》《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形象设计》等10余门专业课程供学生互选,培养创新创业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新创业精英模块。面向正在创业的学生,开设运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风投、公益创业等高级课程,培养一批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运用专业技术开展特色创新创业实践。

(三)探索“五维度”学分制,量化评价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对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业实践、获得专利等进行量化评价,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必修学分、专业创新选修学分、跨专业互认学分、实践成果冲抵学分、孵化项目奖励学分”的“五维度”学分制。(1)“创新创业必修学分”: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6课时、2学分)《创业基础》课(32课时、2学分)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专业创新选修学分”:以培养学生掌握创新设计一般规律和法则、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校本开发基于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创意思维与设计》《企业运营管理法律法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案例》等7门创新创业选修课程(36课时、2学分),学生可以任选两门课程进行学习。(3)“跨专业互认学分”:开通跨专业互认学分通道,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其他创新创业所需课程不超过12学分,培养学生“跨界”思维和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技能。(4)“实践成果冲抵学分”:对学生创新创业、获得专利、参赛获奖、科技成果转换等多种自主学习、实践形式允许实施置换课程、替代学分。(5)“孵化项目奖励学分”:对孵化成功项目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可冲抵8学分,获省级一等奖冲抵6学分,其它项目冲抵4学分。

(四)推进教法和考核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坚持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改革。近年来,根据课程特点,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小班化、模块化、讨论式等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案例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突出实践性,强调“做中学”,采取面试、实践操作、论文、作品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突出资源整合,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一)与株洲市政府共建“一校+两地”众创空间

2016年,株洲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推进众创空间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学院与市政府合作建设“一校(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两地(株洲汽车博览园、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众创空间,发挥“一校+两地”的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的优势,为学生把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场所及多元化指导和服务,努力打造株洲市“创新地标”。

(二)开放共享校内资源,打造校内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依托100多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育基地。开发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内容,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训练,扶持学生组建创业工作室,开展创业训练和实践。二是与特斯拉、宝马、保时捷、上海大众、北汽等12家中外名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技术创新资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和实用技术攻关。三是打造校企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四大技术创新平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平台—李德毅院士工作站、无人驾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智能驾驶联合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平台—新能源汽车研究所、大数据产学研一体服务平台—腾讯互联网学院。师生组建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服务。

(三)打造株洲汽车博览园创新创业平台,促成学生创业项目入园

2017年1月,学院与株洲汽车博览园共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正式签约并揭牌。由株洲高科汽车园投资的创业大楼划出约2000㎡交由学院的“创新创业学院”运营管理,为汽车博览园培植市场及各类创业团队整合资源提供全面孵化通道,现已入驻“株洲旭日电子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湖汽汽车技术培训中心”等8个创新创业项目,着力助推株洲“双创”事业和汽车博览园的快速发展。

(四)建设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创新创业平台,促成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

2009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株洲后,与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投入1100万元建设北汽BEST项目基地,5年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3000多人次,满足了北汽株洲生产基地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实现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2016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台了“借智转型,借力升级”办法,校企双方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名师中心)”12个,由教授领衔,组建包括骨干教师26人、优秀学生54人的12个创新团队,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现已完成实现科技攻关20余项,一线技术服务110余项,申报并授权专利20余项。

四、突出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一)构建“3+1”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贯穿在专业实践教育中,把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创新设计了“3+1”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3”为社团活动、专业实践、竞赛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初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精神;通过专业实践,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专业核心应用能力;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梦想,以任务项目为驱动,与“+1”互动,蕴育创业团队。“+1”是基于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实战,开展市场机制下的创新创业实战历练。

(二)创设创新创业社团品牌活动

学院成立创新创业社团19个,其中专业技能创新协会18个、创业协会1个,每个社团均设立必修学分,并配备指导老师和下拨经费,学生覆盖面超过76%。通过抓创新项目设计、创业拓展训练,打造出“创新导航月”“创业培训周”“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运会”等十余个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与品牌活动,为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及时了解创业政策和行业信息、学习创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寻找合作伙伴、开展创业实践创造条件。

(三)校企合作抓实专业实践活动

学院与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南方宇航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共建校内产学研基地12个,校内实训实习基地109个,与100余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实现对开设专业的全覆盖。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和实用技术攻关,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四)多方合作开展讲座、培训与竞赛

一是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邀请创业成功校友、企业家等来校作专题讲座,至今已开展20多次讲座。二是举办SIYB创业培训,我校作为株洲市SYB项目培训基地和株洲市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学生已达4000多人。三是举办或参加创业比赛,定期举办校级大学生创业大赛,承办2次株洲市大中专院校创业大赛,积极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

五、突出指导服务,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一)成立“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

“創新创业学院”下设“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专人专职,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心理疏导等服务,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二)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实行全程指导和服务

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及正在创业的学生分别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如“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大学生创业交流咨询活动”,开拓了创业视野,培养了创业能力,激发了创业激情,使更多人知道、了解创业的环节,令更多心怀梦想的人参与到大学生创业中去,将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理念带到学生心中。

(三)多手段多途径打造创新创业文化

学校确立“崇尚创新、尊重创业”的价值导向,倡导“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整合优质资源,完善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注重分类引导,营造层级递进的育人环境;加强平台建设,树立多方联动的孵化体系;契合学生特质,构建个性多元的实践模式;培育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有内容丰富实用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网,并做到及时更新,使学生十分满意;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真正做到传播符号多元化、信息传播迅速、精准推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到专业学习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王洪才,刘隽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 :61-63 .

[2]  黄兆信.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7):45-47.

[3]  陈诗慧,张连绪.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推进路径[J].职教论坛, 2017,(4):71-77.

[4]  李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7,(24):74-7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