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2019-04-02 05:53尚文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酸乳消化性复方

尚文广

Hp是主要诱导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病理因素,重视对此病原菌的根除,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点,可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并对胃癌的发生具有防范作用。但随着近几年来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日趋突出,患者耐药现象较为严重,显著增加了Hp根除难度。复发嗜酸乳杆菌可对Hp感染产生有效抑制,促使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提高,并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1]。本研究针对选取的4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14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为Hp阳性,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阻4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22例;年龄19~69岁, 平均年龄(44.8±9.2)岁;溃疡直径2~21 mm, 平均溃疡直径(14.5±5.9)mm;溃疡类型:十二指肠溃疡23例, 胃溃疡13例, 复合性溃疡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44.9±9.4)岁;溃疡直径2~22 mm, 平均溃疡直径(14.5±5.5)mm;溃疡类型:十二指肠溃疡22例, 胃溃疡15例, 复合性溃疡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溃疡直径及溃疡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②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③患者均自愿签署本实验知情同意书, 且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②治疗前4周有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使用史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即克拉霉素500 mg/次, 2次/d;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次,2次/d;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0 mg/次, 2次/d, 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 即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 g/次, 3次/d,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消化性溃疡及邻近周围区域炎症完全消除;②有效:消化性溃疡面缩小≥1/2;③无效:溃疡面无变化, 或缩小<1/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Hp根除情况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100 dpm/mmol为根除。

1.4.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头晕、腹泻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1,P=0.0186<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患者Hp根除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Hp根除36例,Hp根除率为90.0%;对照组患者HP根除29例, Hp根除率为72.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05,P=0.0450<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仅出现恶心、头晕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腹泻、恶心、头晕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3,P=0.6442>0.05)。

3 讨论

Hp除了是重要诱导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发生的病原性细菌外,与胃黏膜、胃腺癌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病也较为密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主要致癌因子之一。分析其致病机制,主要通过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粘附,促使上皮细胞部分行为发生改变,如对炎性细胞趋化因子的分泌,使中性粒细胞激活等。同时,胃上皮细胞还可发挥抗原呈递细胞作用,促使T淋巴细胞得以活化,造成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胃黏膜内构成浸润,诱导胃黏膜发生炎症反应[2,3]。在胃溃疡中 ,Hp 有 >70% 的检出率 ,在十二指肠溃疡中,检出率高达89%~100%,对Hp根除后,可将复发率控制在1%~5%,故进行抗Hp治疗是改善消化性溃疡预后的关键[4,5]。

复方嗜酸乳杆菌由枯草杆菌菌粉、中国及日本株嗜酸乳杆菌菌粉、粪链球菌菌粉组成,可有效抑制Hp生长繁殖,并能明显减弱Hp粘附胃黏膜的能力,进而发挥根除Hp效果。其对Hp的抑制机制与下列因素可能相关[6,7]:①对Hp的定植和粘附产生有效抑制;②促进抑制Hp的物质产生,代谢大量有机酸,对Hp周围区域碱性环境加以破坏,使生长繁殖进程受阻;③对尿素酶活性产生直接抑制;④促进免疫机制及细胞因子参与对Hp活性的抑制;⑤经改变胃黏膜微循环,促进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产生,故在促进溃疡面愈合的同时,使Hp得以有效清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Hp根除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增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升Hp根除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酸乳消化性复方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细菌纤维素酸乳制备工艺及稳定性能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代餐酸乳崛起 市场有待观望
远离消化性溃疡 无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