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2019-04-03 08:18杨晨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司汀甲磺酸钩藤

杨晨光

(河南省许昌万荣心脑血管病医院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后循环缺血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类型,占缺血性卒中的20%左右[1]。眩晕是后循环缺血主要症状,若未及时干预,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用天麻钩藤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2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实验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58.11±7.51)岁;合并高脂血症12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4例。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41~79岁,平均(57.64±8.33)岁;合并高脂血症13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脑外伤、脑部肿瘤等病史,治疗依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纠正酸碱平衡、止吐、镇静等常规治疗。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口服,1次6mg,日3次。

实验组加用天麻钩藤饮。药用黄芩9g,桑寄生9g,夜交藤9g,益母草9g,杜仲9g,栀子9g,猪茯苓9g,钩藤12g,牛膝12g,生决明子20g,天麻80g。烦躁加龙胆草10g,夏枯草10g;阴虚加枸杞子20g;头痛剧烈加龙骨10g,牡蛎10g,羚羊角10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分服。

两组连续治疗2周。

3 观察方法

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4mL,肝素抗凝,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赛科希德发展有限公司,SA-6000型)检测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

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液黏度。

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以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纳入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0分(正常),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显效: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0%。有效:疗效指数30%~90%。无效:疗效指数小于等于30%。疗效指数=(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后循环血流速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后循环血流速度比较 (cm/s,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后循环血流速度比较 (cm/s, ±s)

组别 例 左椎动脉 基底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1 33.72±5.27 39.83±5.92 37.59±4.93 44.13±5.61对照组 41 33.91±5.44 37.05±5.72 37.66±4.86 40.52±5.32 t 0.160 2.162 0.064 2.989 P 0.872 0.033 0.948 0.00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mPa·s,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mPa·s, ±s)

组别 例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1 7.23±1.36 5.13±0.91 3.11±0.92 2.10±0.83对照组 41 7.11±1.59 6.62±1.28 3.15±0.87 2.73±0.89 t 0.367 6.074 0.202 3.314 P 0.714 0.000 0.840 0.001

6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征,大大增加了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及临床治疗难度。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三方面有关。一是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血流变学改变如血流缓慢、血黏度升高、血管弹性降低,致使后循环血栓形成,最终引起眩晕;二是当交感神经、椎-基底动脉受到刺激压迫时,可引发椎动脉痉挛、狭窄,导致后循环血液循环障碍,从而诱发该病;三是受出血性溃疡、脂肪沉积等因素影响,基底动脉与椎动脉可形成粥样斑块,使得管径变小,减少后循环血液,引发眩晕[4]。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从发病机制着手,通过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组织供氧供血,恢复正常脑组织功能。甲磺酸倍他司汀是H3受体强拮抗剂,是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可作用于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改善内耳循环,提高内耳淋巴结水肿清除率,增加内耳血流量,起到抗眩晕的目的[5]。

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机为肝肾阴亏,阳亢于上,上扰清空,血行不畅,脑失所养。当以补益肝肾、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治之。天麻钩藤饮源于《杂病证治新义》,具有补益肝肾、清热活血、平肝熄风等功效。方中钩藤、天麻平肝熄风为君药,辅以黄芩、栀子清肝降火,益母草、牛膝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肝益肾,猪茯苓、夜交藤安神宁心。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泻火功效。同时随证加减,如头痛加用龙骨、牡蛎以平肝熄风,烦躁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泻肝火。苏秀坚等[6]研究显示,天麻钩藤饮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明显缩短耳鸣、眩晕消失时间,降低血液黏稠度,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全血低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流,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天麻钩藤饮具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能抑制5-HT所致脑基底动脉痉挛作用,增强缺氧能力,增加脑部血流,降低血浆黏稠度,阻碍血小板聚集;可降低血中甘油三脂及胆固醇表达,防止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7-8]。本研究还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两者联合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效果。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脑部血流速度,稳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司汀甲磺酸钩藤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华钩藤研究综述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
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烷基酯类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
天麻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头晕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