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9-04-04 01:06罗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计划人才评价

罗洁

高中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迅猛提升,抽象思维逐渐灵敏准确,批判性思维日渐提高,辩证性思维得到很大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1]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北京市以“翱翔计划”为载体,在教育理念、培养内容、培养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

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

“翱翔计划”以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为依托,采取“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策略,致力于建立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课程模式和培养机制,为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1.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形式

教育公平,在某种意义上,是指所有人都有权接受他需要并适合他的教育,每位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应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2]事实上,创新人才培养与大众教育并非是两个矛盾对立、非此即彼的概念。任何阶段、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对人的培养,都应该包含创新意识的培养,只不过是创新的程度不一样。

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

2.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去除功利化

北京市“翱翔计划”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不以升学为目的,去除了功利这个“指挥棒”。人才的成长是有条件的,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建立在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人才成长的整个过程当中要创设有利条件,要重视个体独立性的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现有的评价标准,切忌盲目追求短期成效。

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营造创新氛围是去除人才培养功利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多为学生提供實践和发问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和新关系的能力。[3]

3. 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化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

长期以来,升学教育、应试教育仍占据着我国高中教育的主体,存在很多弊端: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够,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过于强调理论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低下,过于强调一致性要求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充分。总的来看,我国高中教育存在目标不明、模式不清、定位模糊等问题。北京市“翱翔计划”在高中阶段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对高中定位、模式的探索,也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

“翱翔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北京市于2008年3月正式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同时启动了针对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翱翔计划”,从一开始即注重顶层设计。

1. 人才选拔

(1)选拔内容:高中阶段“翱翔计划”中学员的选拔主要是为了识别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创新潜质主要体现在素质积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素质积累指既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积累, 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意识是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是对创新活动的自觉认识和自主意识,是创新的原动力;创新精神是创新性的个性心理,是创新的有力保障;创新能力是认识事物、分析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能力,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2)选拔方式:“翱翔计划”以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为管理载体,启动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面向全市高中学校推选高一年级学生,制定了《学员推选参考指标》。采用“学校推荐+区县审核+初步筛选+专家面试+组织认定”方式产生学员,以测评、自荐、推荐、面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再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朋友、教师、学校的评价,前期创造性工作等就学生的创新潜质进行综合评价,选拔出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以便能提供条件、着重培养,使其在高中阶段脱颖而出。

2.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翱翔计划”首先确立“尊重个性”的基本原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4]其次,课程的设计注重训练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呈现精彩纷呈的科学世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课程的设计注重鼓励创新精神,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问题,并将课程学习融入问题研究。再次,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为人才培养搭建更大平台。

“翱翔计划”试图打破教育与科技、高中与大学、高中校与高中校之间的壁垒,它形成了“生源校”“基地学校”“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联合管理与服务的“三学校管理制”。“翱翔计划”的培养机制是“实验室指导教师、基地学校指导教师、生源校指导教师”共同培养的“三导师制”。

3. 人才评价

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导向作用。“翱翔计划”注重构建科学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第一是评价内容合理化。应突出能力,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实践能力;第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应该突出过程评价,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是评价标准多元化。既能保持传统相对标准评价的优势, 更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比较, 发现自身个体发展的特殊需求;第四是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定量评价基础上引入定性评价,对评价对象作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对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作出质的描述;第五是评价结果发展化。通过评价激励被评对象,提高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激情。

“翱翔计划”在促进人才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1.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翱翔计划”试图整合资源,研究并制定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以及评价的政策制度,研究创新人才成长需要的各种环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创新人才成长,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立一整套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和评价机制,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机制创新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每一名高中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实现理想的可能。

2. 促进了研究性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

“翱翔计划”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建立高中和高校对接机制,让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一起做研究,为提高高中教师素养提供平台。教师在指导学员的过程中,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多角度地思考学员培养工作,从学员视角做有效的教学设计,在促进学员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3. 促进了管理、教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

“翱翔计划”力图发掘具有“学术眼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胆识魄力”的教育工作者,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帮助和引导优秀教育管理者、校长和教师在办学实践中成长起来,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使教育家能够大胆试验,大胆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该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高水平的教育家群体,为创新人才发展营造环境。

“翱翔计划”实施10多年来,基于直接体验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学员互动合作学习的方法等新的教学方式,在创新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专家的认可,并逐渐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

猜你喜欢
计划人才评价
人才云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