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组合作学习

2019-04-07 14:2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笔算教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学生已成为课堂的主角,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教学组织形式是异彩纷呈,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个过程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操作,而且有学生间的信息交流、相互竞争,更有学生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因此,学生在知识、情感、合作技能、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以及相互学习等方面得到提高。那么,怎样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以往的教学实践,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怎样精心设计板书和练习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对学生来说未必都能起作用。因为它没有考虑主体因素——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由此可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转换角色,多花一点精力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成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有合作的欲望,还要做一些适当的讲述,使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并给予学生知识上的铺陈和学法上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尽量多观察、倾听,必要时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教师更新了理念,转换了角色,学生也要从等待、观望的角色,转换成自主寻觅、获取知识的参与者。

二、授之以渔,坚持不懈

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完成各自分担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一般小组以3~6人为宜,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言,组织活动,解决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要记录好本组成员讨论形成的意见。

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合作技巧。比如要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善于倾听组员的发言,在倾听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当遇到不同见解时,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到观点,要积极鼓励,以达到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目的;遇到较大的困难和分岐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才能使学生个体得到应有的发展。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耐心培养、精心训练才能巩固下来。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训练,才能使每位学生在无数次的反复训练中适应其中某个角色,找准学习的切入点,形成能力。

三、注重实际,摈弃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师生互动效果好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但我们绝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时尚,更不能把它当作公开课的渲染品和点缀品。不重实效、不切实际、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会给学生造成错觉,从而诱发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耽误了学生的科学发展。另外,它还会传递出一些不良的信息,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自己说什么谁也不知道,可以随便说,从而给他们提供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时机。这样的后果是扭曲了真正的学习过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四、合理选择,科学设定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互补。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合理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合理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科学设定小组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平等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就要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没必要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

当学生个体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统一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思考,理智分析。例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能通过对几位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较好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精心设计,热心参与,科学、合理、适时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笔算教师教学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最美教师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